一、SOLO分类法
SOLO的英文全称为Structure of the O ervedLearning Outcome,即可观测的学习结果的分类法。SOLO分类法的理论基础是皮亚杰的发展阶段学说,是由香港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J.B.Biggs先生及其同事经过长期的研究和探索提出的,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J.B.Biggs先生及其同事把一个人在回答某个问题时表现出来的思维结构,从这个人的总体认知结构中区分开来。他们认为人的总体认知结构是无法直接去测量的,称其为“设定的认知结构(HCS)”,而把一个人在回答某个具体问题时表现出来的思维结构称为“可观测学习成果的结构(SOLO)”。HCS是相对稳定,而且是不依赖于教学的,可用来作为学生的标记,并非学生在某个特定的测试中的表现。而我们关心的并不是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而是关心通过教学学生发生的变化,即寻找学生学习质量出现差异的原因。
J.B.Biggs先生及其同事在澳大利亚和香港做过大量的实验,使SOLO分类法理论与历史、地理、数学、英语等学科的评价结合起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SOLO分类法在学校教学的两个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是对学习目标的界定阶段:二是对学习效果的评价阶段。
J.B.Biggs先生及其同事依据学生对于某一学科问题的回答所表现出的思维结构复杂程度的不同,把学生的表现由低到高划分为五个结构层次:前结构、单一结构、多元结构、关联结构和拓展结构。
(1)前结构: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没有解决问题。回答问题的思路和解答都很混乱。答案可能并不为大众所接受,不了解相关知识。所作出的回答是对于问题的重复,或者根本就没有弄清楚题目。
(2)单一结构: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能够理清问题的线索,明白问题的指向。从文中的相关内容中找到了从一个方面回答问题的点,但是回答只能联系到一个事件,没有一致性。从这一点很快地就得到结论,因此有可能对于问题的回答本身就存在着矛盾。
(3)多元结构: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能够找到更多的点。但是不能把它们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虽然能够把握问题的线索和多个相关的素材,但是仅能联系有限的孤立的事件,很快做出结论,不能深入地对各个问题之间作出联系。
(4)关联结构: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能够整合各个部分的内容,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能够解决较为复杂的具体问题;能够把握问题线索和相关素材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在熟悉的情境中或是在已有的经验范围内进行概括和归纳。而且在给定的系统内没有不一致的问题,但是只能在一个路径上做出结论,在系统之外可能会出现不一致。
(5)拓展结构: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能够表现出更强的钻研和创新意识。能够把握问题线索和相关素材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并且能够以此做出推论。能在新的情境中进行归纳和演绎。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允许开放式的结论以及符合逻辑的对于统一问题的不同的解答。
二、SOLO分类法在写作评价上的应用
SOLO分类法作为一种质性的评价方法,可以应用于历史、地理、数学、语文、英语等多个学科。SOLO分类法在英语国家的学科评价方面已经进行了尝试与探索,但是未曾在我国的学业评价上应用过。在此我们具体介绍SOLO分类法在国外的母语评价上的应用,特别是尝试在写作评价上使用这一分类法,希望对于我们有所借鉴。
1,SOLO分类法应用于写作评价的可行性
写作本身就是一种具有特殊性的心理活动、思维活动。学生写作作品中的字、词、句都是展现其思维轨迹的物质外壳,“写作即思维”。学生在写作前的构思活动,就是由于某一触动(具体写作的要求等方面的内容)而引起头脑中“丰富、深厚而又生动、活跃的生活积累”与“作者在阅读、鉴赏作品的过程中,受到影响或启发,想象的彩翼便突破时空界限,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最终“汇集成一股巨浪滚滚向前。”在接下来的具体写作过程中“转入更为具体、深入的活动之中。”“把动笔前的构思种种,一边思考、一边落实在文字上”(严杰《写作心理学》,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即运用语言文字这一工具把自己思维活动的结果记录、表述形成文本。可见通过作文这一精神产品,我们可以洞悉学生的思维活动。而如何通过学生的作文来辨别学生处于何种思维水平就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我们传统的写作评价,特别是在考试中的作文评分上使用定量的标准参照方法,通常的做法是对于写作能力的构成因素进行分数分配。然后把各项分数累加起来。结果是这种累加并不能呈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思维结构,不能很好地说明写作这一“精神产品”的实质。就如同把一个苹果和一个橙子加在一起,相加的结果是我们不能得到任何有益的东西。使用SOLO分类法对于写作进行的评价恰恰可以看出学生在具体的写作中的思维结构复杂程度,对于学生进行更为质性的评价。SOLO分类法具体应用在写作教学上既可以帮助我们界定写作教学的学习目标,又可以对于学生的写作成果加以评价。
2,SOLO分类法在具体的学生作文评价中的应用
(1)前结构:前结构写作表现出无序性,文章内容不连贯,仅有一些支离破碎的文字呈现,给人一些转瞬即逝的印象。这种写作是以作者为中心的,依据皮亚杰的说法是没有考虑到读者的因素。
(2)单一结构:学生在进行写作的时候仅能够使用一个因素(通常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安排事件)。文章以单一线索呈现,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流水账”。语言使用方面平淡无奇,文章整体高度具象化,而且比较简单,其中几乎没有任何想象的因素。
(3)多元结构:通常具有较强的一条故事线索,一些基本的方面(例如,正字、标点、书写)都较好,并且能够选择适当的叙事手法,但是各个方面不能够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文章给人的总体印象是墨守成规,平淡而缺乏想象,叙述过程中不变换人称,还有一些陈词滥调的表达(例如“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之类的学生作文常见的开头表达方式)。
(4)关联结构:写作中的多个因素能够交融在一起,文章的整体呈现较为新颖和巧妙。能够在其中运用对比,例如,对照人们的所想、所感、所为,进而制造紧张气氛。能够站在读者的角度来写作,对于人物性格和环境有充分的描写,在某些词语的运用上较为出彩。语言表达能够真正地服务于作者的写作目的,但是内容仍局限于作者所选取的某些特定情境。
(5)拓展结构:处于拓展结构层次的写作除了具备上述多元结构及关联结构所涉及的主要特征外,还具有另外两个显著特征:一是能够超越现有情境表现出更为深刻的思想含义。并且结尾能够让人有所回味;二是对于多种写作手段的创新运用,表达多重的含义。文本本身能够超越具象的描写表达深层的意义,即具有隐喻性和象征意义。总体而 [##] 言,写作的手段能够与作者写作的目的形成完美的结合。
在此我们以英语国家中学生的作文为例,应用SOLO分类法来辨认不同的写作文本中所体现的学生的不同层级水平。这里所分析的材料都是来自七至十二年级的学生的作文。需要说明的一点是,由于中西方在语言和文化方面的差异,所以在语言的表达和情感态度等方面会与我国的学生的作文有一些差别。但我们在此利用SOLO分类法对于作文来进行评价,更多的是关注于文本内容的复杂性,以及由此展现出的学生思维水平的层次。
前结构:以下的作文被认定是无条理的:它们甚至不能够表达中心事件的最基本的事实。
乘船出游的假期
我在码头看见有一艘救生艇里面有许多种船长在拖船里海岸线上的人和船员一起指挥一艘潜水艇上来船厢里有一个厨师在海洋里还有很多很多太神气了(神奇)然后回家去讲述星期天在码头的见闻。(七年级)
这个学生在头脑中对于他自己去过码头的经历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基于这些印象他就写了以上的几个事件。整篇作文是支离破碎的,他不能对作文建立一个结构,不能有逻辑地陈述自己的经历。事件的陈述是混乱的、不合逻辑的,学生不能向读者陈述事件,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不能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
略高于前结构的层级:在高中阶段我们很难发现哪一个创造性的写作是结构完全混乱的。即使是在最差的文章里也是有一定的结构的。通常情况下可能仅是单一维度。这种情况我们把它划分在比前结构略高的层次上。以下是一些例子:
我最想成为哪一个人
我最想成为像罗杰特这样的人,因为我喜欢骑摩托车。我的摩托车型号是YZ 125E,罗杰特的摩托车的型号是RM360。(九年级)
炎热的天气里做什么
在大热天里我经常会去海边。直到慢慢凉爽下来我才会回去,我也会在哪里(那里)呆上一整天。我或许会骑小摩托艇,或者是玩游戏。或者是去商店玩弹珠游戏机,或者是捉小鸡。(九年级)
学校和我的老师
这一篇作文我要写一写我的学校和老师。我们的班级在7层第2实验室,我们把自己的名字粘到座位上。科学课我最喜欢的科学老师是麦柯德蒙小姐,她现在(教)科学技术。我的语言老师两个是多芙小姐和泰勒夫人。英语课是露西女士。伍德是校长。人文和社会课是金夫人,还有一个老师我忘记她的名字了音乐课是南希夫人。梅布尔是我们的艺术教师。(七年级)
第一篇作文正确地使用了语法和单词拼写,问题是内容太少。第二篇文章在语言的运用方面更下工夫,也具有基本的时间的逻辑顺序。第三篇想要试图通过陈述一系列的事实来展现个人情感(“最喜欢的老师”),但是由于学生写作水平太低,也导致了整篇作文中潜在的结构不是很明确。
单一结构:在单一结构水平的文章中,作者试图有逻辑地组织作文。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学生通常会把事件固定在一个特定的时间。例如,“这是在五月的假期中”,“第二天”,“在九点的时候”。
描写的事件通常会建立在作者自己的具体的经验之上,按照时间顺序联系起来。很少尝试从读者的视角来考虑问题。或是除了传递事实以外很少会有意识地去使用语言,不会运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例如:
乘船出游的假期
我们是在下午2点登上船的。我们大概是在9点出发的。大家坐在甲板上,这是一个美好的夜晚星星都出来了。早上我们打桌球。我们都游泳,我们停靠的第一个码头是新加坡,我们一直在那儿停留了三天,我们所做的同样的事情就是吃东西。但我们离开的时候我们在码头进行一次盛大的乐队演出活动。(八年级)
试图按照时间的顺序去描述了一下他的假期,作者把事件固定在了一个确定的时间段,这样他就可以向读者安排事件发生的顺序。内容是由特别令他印象深刻的事件决定的(“我们所做的同样事情就是吃东西”)。描写的事件仅局限于他自己的活动和感官体验。
炎热的天气里做什么
在炎热的天气里我喜欢去海边和我那些疯狂的朋友在那里闲逛。我们经常去冲浪和游泳。在我朋友的地方我离开了我的那一队。我们中大约20个人走了。有罗比、兰斯、尼尔、加文、玛丽亚、约翰、玛莎、多林、查理、路易斯、埃拉、托尼。我喜欢冲浪,因为在炎热的天气里你可以彻底地凉爽下来。当我去海边的时候只是坐在那里就已经很棒了,被太阳晒伤了然后回来第二天又一次被晒伤,那么你的肤色就变成棕色了。而不是红色了。当我们厌倦了海边之后我们收拾好行囊跳进行李车然后去镇子里四处游荡。疯狂过后我们买一些食物再次回到海边。我们经常会买汉堡。然后买许多罐头,因为确实很渴了。当我毕业的时候,我打算先去海边闲逛三个月,然后我打算找一份工作,工作以后就只能在周末去海边了。
这个例子很长也很具体,但是也是单一结构的。缺乏关照读者的意识(例如,读者会发现其中有一长串的他根本不感兴趣的名字)。除了“已经很棒了”这一句表达出工作后只能够周末到海边来度假的遗憾之情外,所有的角度都是关注“外部的”。
略高于单一结构的层级:把下面的作文同上面的作文做一个有趣的对比,同样的一个题目,这篇作文的组织要比一个单一的组织维度复杂一些。
炎热的天气里做什么
炎热的天气里我通常会去海边。早上我6点起床去跑步,然后做一个清晨冲浪。这么早去冲浪感觉特别好,因为这样会使我清醒。然后我回家吃早餐。然后我再一次来到海边。和我那些精神十足的伙伴坐在海边。通常我们都会晒成浑身棕褐色。
到午餐的时间我们都会去当地的商店买汉堡。然后返回去进行午后冲浪。我们冲浪的时候激起很大的浪花,因为那些家伙不喜欢看女孩子们冲浪的样子。
午后冲浪过后我回家看电视节目。然后如果我准备出去的话,我们经常会去当地的舞厅或海滨旅馆疯狂一下。(九年级)
这篇作文同上一篇相比有了明显的改善,因为这一篇既有对具体事件的直接叙述,也试图想要表达内心的感受(……感觉特别好,……使我清醒)。
然而,它没有充分地发展这一新的维度。所以还不能划分为多元结构。
下面的例子是属于这一层次水平的另一篇完全不同的范文。
2000年世界会是怎样
2000年的时候世界不会有很大的变化。麻醉药可能会合法化。或许会像饮酒一样成为一种时尚,所以它们之间没有什么区别了。建筑物也会有所不同了。买一个汉堡有可能要花大约200美元。平均每人可能会挣3000美元,到处都有电脑。通货膨胀什么时候开始和结束这样的争论不会再那样政策化了,为什么人人都有电脑而首相没有呢?可是谁又知道你会有什么变化呢?(九年级)
这个学生试图对未来作出一个复杂的预测,但是实际上又不能脱离他自身既有的具体的经验,他把这作为了这篇作文的组织维度。可是他没有其他的一些信息来源,因而很显然不能够解决这一主题。 [##]
多元结构:多元结构的写作就不仅仅是陈述事实或者是提供信息了,还能够表达作者对于所陈述事实或所提供信息的个人感受。这一层面的写作要求学生能够具体地并且有逻辑地把写作同他自身的经验联系起来,不会有想象的可能性或是不同观察者的角度。总体上来讲,能够对各个组成部分适当地运用,但是不能充分地驾驭,最终产生一种平实的、程式化的写作效果。
我在中学度过的第一周
当巴士在学校门口稳稳的刹车的时候,我从座位上掉了下来。这是我进入中学的第一天,我太紧张了。
当我和罗比穿过学校大门的时候,我们把这个大门同小学的大门比较之后感到非常吃惊。几分钟后我们发现有四十个老师在这所中学任教,但是在小学我们只有三个老师。
九点的时候铃响了,除了一年级,所有的学生都进入了自己的班级。格林副校长首先告诉了大家所有的班级的位置。随后我们来到了自己的班级。很高兴我被分入了1B班,但是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否则就会落后的。
现在我已经在中学上了一周的课了。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我已经认定科学是我最喜欢的科目了。因为以前我从来没有去过实验室,所以我很喜欢科学课……总体而言,我认为中学要100%好于小学。(七年级)
这个例子基本上是多元结构的。句法、词汇、誊写技能的几个方面都使用得很正确。尽管作者仍然关注他自己的世界,但是他尝试着描述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很高兴我被分入了1B班),使这些事件变得对于读者有一定的意义。
炎热的天气里做什么
炎热的天气里我喜欢放松一下,游游泳,来个日光浴。
当我掀开被子的时候,那耀眼的阳光直射入我的眼中。我慢慢地从床上爬起。心想今天可真是个好天啊。今天我要召集几个好朋友去看看那疯狂的海浪和满是细沙的海滩。
当我们到达那里的时候,那圆形海湾的金色细沙闪闪发光。我们带着背包、毛巾和收音机,我们找到了一小块空地,太阳照耀着我们,旁边的树木也向我们送来了阴凉。我们在海滩上铺上毛巾、打开收音机,开始享受阳光。
阳光投射下来使水面闪闪发光,大约一个小时后我们决定去游泳。我们四个都进入了那闪闪发光的水中。当我们的脚碰到海水的时候。我们的表情都变了。水很凉,但是我们太热了。皮肤都被太阳晒红了,根本顾不上这么许多了。
我们涉水前进了一段,当浪打过来的时候,我们都跳入水中。海水是如此的清澈。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颜色的阴影,他们越游越远,游向深海。
当我们游完泳后返回沙滩又开始日光浴,
当该回家了的时候。发现自己都被晒伤了。尽管我们都被晒伤了,但这真是轻松的一天。我们决定采取不同的、安全的防晒措施,明天还去海滩。(九年级)
尽管内容上这篇作文同以上几个同一主题的作文非常的相似,但结构已经好了很多。对于外部环境和内心世界的描写是一次真正的和成功的尝试(心想……)。一些程式化的描写(金色的沙滩。闪闪发光的水面)对于刻画外部环境也是很有效的。这样读者头脑中会出现与这一景观相关的特定生动的画面,但这种写作仍然是模仿的和老套的。
略高于多元结构的层级:
2000年世界会是怎样
我真的不知道世界会变成怎样,因为这完全取决于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因为我们都知道这个世界会被机器人所取代或是整个世界将会被毁灭。但是最有可能发生的事情还是世界将会保持原样,到时还会出现新的发明和建筑物。人口增多或减少的问题也会同样出现。最有可能发生的还有政治力量的强大或减弱,以及或许会出现比以前更多的组织机构。
但是到那时澳大利亚或许会因为疾病的快速传播而人口锐减,整个国家会遭遇很多的变迁。学校或许会被废止或者是在不同的方面都发生变化。所有的动物或许都绝迹了。或许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交通方式,所有的机动车都没有了。
但是最有希望的可能还是保持原样。(九年级)
这篇文章中提出了很多的论题——大多数是从个人的经验中得出或推断出的,并且试图想要综合这些方面。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这篇文章就应该是属于关联水平的。作者试图把它们联系起来然而最终还是放弃了,在文章的最后一句中他也承认了这一点。
关联结构:多元结构与关联结构之间最主要的区别总结起来用一个词表示就是“综合”。关键是在于写作中是否有几个相关的角度和内容,但是基本上还是从个人的经验中推断出的。作文中没有涉及假设的状况或者是想象力的飞翔。
关联水平写作的综合的本质被认为是应该能够有效地转换时态,描写他人的内心感受,采纳可供选择的观点中的某一观点以及有一定的观察者的视角。对于日常的表达使用可以产生自己独特的效果,在某种程度上有可能转向诗化的写作。
在炎热的天气里做什么
在炎热的天气里最好的避暑圣地是海边。沐浴在阳光下,然后去游泳降降暑。如果水很凉爽固然很好,不过你一定要小心。
在非常炎热的天气里,或者在其他的日子里,水中聚集了很多的冲浪者。如果你太倒霉被冲浪板撞到的话,你要知道这可就糟糕了。
炎热的天气通常会吸引大群专找有阳光和温暖地方度假的人。同样也吸引了大群的鲨鱼,它们很喜欢吃追求阳光的人,所以你可一定要小心哦!
很多在大热天里来海边的人并不是来游泳或冲浪,或是搭建细沙城堡,而是来把皮肤晒成古铜色。所以这些人身上涂上婴儿油在阳光下呆上一整天。最后他们发现皮肤并没有晒成古铜色。反而晒得好像甜菜根。
所以你在大热天里去海边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但是即使是存在着这些小问题,海边仍不失为避暑的好地方。(九年级)
作者运用他的综合的主题形成了这篇作文。其中使用了有趣的和出人意料的对比。前四段都是以“但是你必须小心”这句话结尾的,而且这句话一直呼应到最后一行。作者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越了对于自身既有具体经验的叙述。
乡村学校
那个小姑娘在角落里叽叽喳喳地跳来跳去。她的头发闪着太阳一般的光泽,有着标准的原住民的牙齿,穿着一套可爱的草绿色的衣服。
她上了一辆巴士,巴士司机对她大吼大叫,他显然是昨晚熬夜了,早上又起得非常早。
这个小姑娘讲起故事来滔滔不绝、绘声绘色的,她的伙伴们认真地听着她讲故事。傻傻地张着小嘴巴都听得入了迷。
巴士快速地奔驰在开往学校的路上。天气太冷了,在车窗上形成了一层雾。孩子们在车窗上画着他们姓名的首字母。
那无边无际的青草地好像海洋,但是过了不一会儿就看到学校了,从远处看来就像一个小黑点儿。
现在他们都已经坐在了教室里,老师在前面跟那些好似小猎犬一般的小学生讨论通向成功的道路,学生们一脸茫然的表情。她的博学多识只能以这种方式来展示,她要让她的学生知道谁是这教室里的权威。(九年级) [##]
作者在这里有明确要表达的观点。而且表述的也很成功。她在某种程度上还能由直觉知道文中所有参与者的感受和动机:女孩、她的朋友、巴士司机和老师。一些短语运用得也很有技巧:“滔滔不绝、绘声绘色”等。其中的一些人物形象的描写也很生动。文中的所有构成成分都很均衡,展现的整个图景也很清晰和有生命力,潜在的结构包含着对于文章的主题的归纳和一些巧妙的设置(例如最后一句话)。
略高于关联结构的层级:这一层次是指趋向于拓展结构,但实际上还没有达到拓展结构,这种情况在高中相对而言多一些。或许是因为许多能够达到拓展结构的写作所需要的手段在高中的写作中较为欠缺。
下面的作文即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是水平也是混杂的:开头是略高于多元层次的,后面是略高于关联水平层次的。
我最想成为哪个人
如果我有机会选择我最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很乐于作出这样的选择。所有人的本性都是贪婪的,我也是如此,我也想要一步登天成为一个完美无瑕的人。假想自己在芸芸众生中独一无二,具有超人的力量,具有罗杰的英雄气概,有着皮特一般的完美面庞,像迪克一样幽默风趣。如果具备这一切的品质,我就会成为这地球上最英俊潇洒、最具有英雄气概、强大,并且智商150的超完美的人。
公民们喜欢我的力量,除了我以外他们不会畏惧任何人。这种多重的特质使我达到了巅峰状态。我成为整个国家的领导,整个国家的首脑。政府中有我执政就不需要任何党派了,上一句的表达不是很清楚,大家不要会错意。我很喜欢生日派对。我的意思是一个人可以从十个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个问题。我一个人就有十种不同的力量和领导才能。甚至我具备任何一种优良的品质,我自己就可以做出重大的政治决策。
我的超人般的个性特征就可以设计一个类似于投币的游戏程序来解决所有的犯罪问题。法律和法规就像扫帚和下水道一样,作用变得微乎其微了。我统治下的世界将是一个完美的世界,没有洪水,没有战争,没有暴力,这一切完全归功于我的超凡力量。
这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不是一个压抑人性的世界。不应该去折磨、限制和束缚人性。我知道我这样做是在毁灭世界,所以我必须离开。
本文的写作风格和其中涉及到的戏剧和电视剧中的人物是非常具体的。建议将其归于略高于多元结构的层次。另一方面,对于“完美无瑕的人”的概括又是属于关联结构的,然而最后一段的弦外之音又有达到拓展结构的意味,这种“不能独裁”的主题又不仅仅是略高于关联结构的层次。多种水平层次混合在一起使这篇文章成为一种属于过渡水平层次的作文。当然或许是因为缺少写作技巧,它又不能完全归于略高于关联结构的层次。
拓展结构:拓展结构的写作的一个特质是作者重视语言与写作的手段。字斟句酌。作者的写作手法新颖并且能够有所创新。作者清楚写作的规则,所以能够在写作的时候产生良好的文学效果。拓展结构的写作的另一个要素是在文章内容中我们能够挖掘出一些深层的含义,文中总是能够留下一些问题让读者自己去思索。
拓展结构型的写作在中学生的作文中比较少见,因为这要求写作者具有较高的文学技巧。下面的作文就是一个很好的一个例子。
春的讯息
耀眼的七彩太阳光亲吻着那深绿色的灌木丛。在蓝绿色的小溪旁,一对小情侣坐在长满青苔的鹅卵石上有说有笑。兴高采烈。
小伙子长得瘦瘦的,皮肤晒成了古铜色,微笑着摘下了一朵小花插在了姑娘棕色的长头发上。她甜蜜的微笑着,但是一语不发。我望着这幸福的一对,仿佛世界上一切的灾难都消失不见了。然后刹那间我突然意识到世界上所有的金钱,所有的战争都不能影响或者改变那深深地相爱着的人们。这一对情侣依然静静地坐着,但是这种静谧却是震耳欲聋的。那静静的甜蜜注入了所有倾听他们窃窃私语的人们的心中。人们都在静静地倾听。
你是否曾经倾听过那爱的声音。停下你的脚步去静静地倾听?有多少人曾经像这一对情侣一样静静地坐着,倾听着你耳畔那爱的声音?或许只有几个人曾经这样做过,或者你只是听不见这种声音,因为在你的世界里满是污染、人口过剩和毒品。
认真地凝望,你是否看到了那一对情侣?他们比任何人都富有。比任何人都幸福。他们无拘无束,被爱紧紧地包围着。
我慢慢地走着,看着那新鲜的花朵,听着那小鸟的歌唱。啊,这就是春天了。它环绕着我,让我看到了什么是爱,没有什么比这春的讯息更美妙了。
这篇文章构思巧妙,文笔自然流畅,有一个完整的结构。作者能够正确地使用书面语言(例如,句子结构和长度,标点符号)来展开生动的想象,灵活运用书面语言,在简单的故事中根据需要创建和改变语气,能够向他的读者补充和强化他想要传达的信息。同以前引用的前几个水平的作文作比较,我们发现那些作文仅仅是基于学生的个人的具体经验和经历,而这篇作文中作者能够超越他自身的经验在文章中融入了想象的方面或是抽象的元素。这种富有想象力的描写不仅反映在文章的整体构建上,而且体现在文中各个小的部分,而且这些部分被有机地连接在了一起。例如,“春天让我看到了什么是爱”其实就是展现了一个从具体(情侣。花朵)到抽象(春天环绕着我)的动态过程。作者使同一情景中的不同变量(真实的,想象的)达到了一种互动,各个部分可以单独考虑,又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篇章。作者的目的也并不是想告诉读者什么,而是想引起读者的思考。
三、由SOLO分类法引发的思考
SOLO分类法作为一种质性的评价手段,对于指导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具有不可比拟的重要功效。从传统的作文评价角度来看,我们通常是从选择材料、组织材料、语言表达和书写等几个方面来对于学生的作文进行分项打分,然后把各项分数相加得出总分。教师并不知道自己的写作教学存在哪些问题。学生也并不知道自己写作能力处在哪一个水平层级上,应该如何去提高以达到更高的层次。而SOLO分类法这一评价体系能够对教师的教学起到诊断的作用,对于学生的学习起到激励的作用。简单而准确地呈现出教师和学生的欠缺之处,促进教与学的进一步提升。
以SOLO为代表的等级描述型量表对于等级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所以用它来评定那些有着较为明显的步骤特征或等级层次分明的开放性强的作文试题,其效果会比其他方法更好。SOLO分类法的应用对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具有重要的作用。
利用SOLO分类法对于写作进行评价也存在一些局限:
(1)SOLO分类法认为学生的写作可以呈现他们的发展,认为写作成果是能够被观察、分类和分析的。但由于有的评价者对于SOLO分类法层级划分在认识的一致性方面存在问题。以此为依据的分类在测量学习结果时,存在概念上的模糊性,因此对评价者的培训就变得至关重要。而对于评价人员进 [##] 行培训又存在着很多现实的困难,利用SOLO进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在可操作性方面将面临挑战。
(2)用SOLO分类法来评价学生的写作,区分度比百分制要低,不适合大规模地选拔性考试。
(3)学习风格、焦虑及其个性特征、能力等等都可能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还有待于研究。
另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作文也并非会完全归于这五个层次水平中,在两个相邻的层级也可能会出现过渡阶段的水平。这些行为表现从最优秀到勉强符合,呈现出层次性。我们可以对等级的标定做出这样的规定,用不同的字母来代表不同的等级:E代表前结构,D代表单一结构,C代表多元结构,B代表关联结构,A代表拓展结构。我们又可以把每个层级分出三个水平。水平1(一)为勉强符合某一等级,水平2为比较符合,水平3(+)为非常符合。例如,学生的作文若非常符合拓展结构。则评定为A+,若比较符合即为为A,勉强符合即为A-。在具体的评价中,每一个结构水平特点的界定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学习母语的规律出发来确定每个结构水平的特点。例如,三年级学生的某篇被认定达到关联结构水平的作文假定为出自于一个高中生之手。那么按照SOLO分类法来进行评价可能只能被划分到单一结构这一水平层级之上。在对于写作进行评价的时候,在大规模评卷之前应该有一个试评的工作,确定在SOLO各个层级上学生在写作时所呈现出的思维结构水平,以此增强评价的可操作性,使评价结果能够更好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
虽然把SOLO分类法应用于学业评价仍然处于探索与尝试阶段,也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困难,但作为一种质性的评价手段,在指导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方面确有独到的重要功效。
我们对SOLO分类法进行了初步介绍,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对于这一理论在实践操作层面上的应用进行积极的探索与研究,从而为我国的中小学学业水平评价提供新的思路,开拓新的视野。
参考文献:
1,John B,Biggs,&Kevin F,Collis(1982),Eval-uating tIle Quality of Learning:The SOLO Taxonomy(Structure of tlle 0 erved Leaming Outcome),Aca-demic Pre
2,吴维宁《新课程学生学业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10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