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2006年我参加了河北省高考阅卷工作,有一个统计数据很想告诉大家:全省现代文大阅读的平均得分在11分左右(满分22分)。看来大多数同学都比较头疼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大致有三种题型,一是词语或句子理解题,二是分析综合题,三是评价鉴赏题。大家认为哪种题型最难?
生:评价鉴赏。
师:好,今天我就和大家一同来探讨一下文学作品大阅读中的表达技巧的鉴赏问题。让我们先来熟悉一下高考考纲对于这一内容的具体要求:(投影)
明确一个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哪位同学来说说这句话主要告诉了我们哪些内容。
生:这句话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让我们清楚该考点的能力层级是鉴赏,第二是告诉我鉴赏考查的内容,即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师:说得好,能不能用你自己的语言说说你对“鉴赏”的理解,也就是什么是鉴赏?
生:“鉴”就是鉴别,“赏”就是赏析。
师:他说得很简洁。今天,我们要重点研究如何解答“鉴赏文学作品中的表达技巧”这样的问题。弄清楚什么是表达技巧以及这类题型的题干特点。(投影)
表达技巧:一般是指灵活运用一般写作原则、规律、方法所表现出来的特殊的艺术手段。
该题型题干的一般表述方式:
(1)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
(2)作者是如何写……
(3)……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
师:研究试题题干,从中可以获得许多答题的有用信息,明确答题指向,使我们的答题更合理、规范。
其次,要做到两个结合:
(1)鉴赏艺术技巧应该与中心相结合;(2)鉴赏艺术技巧必须和语言相结合。
第一个结合是指鉴赏艺术技巧题必须与文章的中心相结合。首先,要明确没有纯客观的艺术技巧,任何艺术技巧都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其次,近年来高考现代文阅读命题多趋于一个“中心辐射”的原则,多数考题都与对文章中心的理解密切相关。也就是说,如果你不把握中心,就很难解答这类试题。
第二个结合是指答鉴赏艺术技巧题应该和语言相结合。语言是文章的载体,不论是评价文章的主旨,还是鉴赏艺术技巧,都离不开对语言的体味、把玩、涵泳。否则一切鉴赏都是空谈。
明确了这两个结合,我们再来谈一谈答题步骤。李老师这里有一个解这类题的“葵花宝典”,(学生笑)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实用性。
掌握三个步骤:明确概念+具体解释+简述好处
师:所谓“明确概念”,就是说首先要明确这段话(或文章)运用了什么艺术技巧;“具体解释”,则是指结合文章的中心及相关内容,阐述这一手法是如何在文中运用的;最后,还应该简单地叙述一下这一手法运用的价值、意义或好处。
同学们说说看,在这三点中最关键的应该是哪一环节?
生齐:明确概念!
师:对,这一步答对了,那么这道题八九不离十。下面,让我们静下心来,盘点一下自己的知识库存。大家说说看,有哪些艺术手法呢?
生:比喻,排比,反衬。
生:情景交融。
生:承上启下。
……
师:大家说得好,看来我们积累了不少这方面的知识。我们不妨将这些内容作一归类,可以知道文章表达的艺术手法大致上可以从四个角度切入。
抓住四个切入:
1.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夸张、对比、借代、对偶、设问、反问。
2.表达方式:(1)叙述技巧,如顺叙、倒叙、插叙、补叙;(2)描写技巧,如人物描写、景物描写、事件描写、环境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3)抒情技巧,如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3.表现手法:象征、渲染、白描、铺垫(包括人称运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4.文章章法:
(1)句段作用:①总领全文,②呼应前文,③引出下文,④承上启下。
(2)头尾作用:①开门见山,②欲扬先抑,③感情升华,④主题深化,⑤言有尽而意无穷。
好,通过刚才的一系列准备,我们已经明确了一个考点、两点结合、三个步骤、四个切入。下边我们做几个练习,来个高考闯三关。
(一)热热身
(投影2006年江西高考题)
这时的每一棵树,都是一棵站在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如仪的告别式上端庄肃立。它们与落日和谐,与朝阳也和谐;它们站立的姿势高雅优美,你若细细端详,便可发现那是一种人类无法模仿的高贵站姿,令人惊羡。它们此时正丰富灿烂得恰到好处,浑身披满了待落的美羽,就像一群缤纷的伞兵准备跳伞,商量,耳语,很快就将行动……大树,小树,团团的树,形态偏颇的树,都处在这种辉煌的时刻,丰满成熟的极限,自我完美的巅峰,很快,这一刻就会消失,剩下一个个骨架支棱的荒野者。
师:默读上面文段,说说该段文字写了什么内容?找找看有哪些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生:内容是黄金的树叶从树上下落,写了告别仪式上的景象。
生:用了比喻修辞,如“浑身披满了待落的美羽”,写出黄金树“丰富灿烂”的外表。
师:很不错,用文本中的原词来阐发解释。
生:拟人,如“站在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如仪的告别式上端庄肃立”写出了树的“端庄肃立”的表情,“它们站立的姿势高雅优美”写出了树“高雅优美”的姿势,“就像一群缤纷的伞兵准备跳伞,商量,耳语,很快就将行动”写出了树的可爱形态。
师:这样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生:对树的喜爱之情。
师:只是喜爱?
生:还应该是崇敬、赞美。
师: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高贵”“高雅优美”等词语。
学生总结,教师展示答案:
参考答案:作者运用拟人、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明确概念)从形、声、色等角度描写了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告别仪式上端庄的表情,高雅的姿势,辉煌灿烂的景象,(具体解释)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秋光里的“黄金树”由衷的赞美。(简述好处)
师:同学们练得不错,下面再做两个高考题练练手。先找同学阅读下面的文段,鉴赏画横线部分的艺术手法。
(二)练练手
(投影2005年天津高考试题)
请赏析“风是最美的问候,把那些曾在往事中褶皱的情感抚摸得平平展展的”这句话。
在春天的田野,我曾看过一棵树。那是一个已被水珠打湿的傍晚,我轻轻地抚摸着一棵枝干像盘龙一样的榕树,它的庞大的树身盖住了一大片庄稼。和煦的风从耳边掠过,心霎时像一泓明静的湖水,一向被忙碌踩乱的日子在心中渐渐沉静了下来。这时,风是最美的问候,把那些曾在往事中褶皱的情感抚摸得平平展展的,似乎把人的每一缕思绪都变得那么纯粹而葱茏了。从此,每当春天,我的心就成了温柔的绿色。
师:先明确这是哪一种艺术手法?
生:拟人。
师:能结合文章阐释一下吗?
生:(语塞)
师:你觉得最难理解的是哪两个词?
生:“褶皱的情感”“平平展展的”。
师:请关注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看看哪句话对这两个词起到了解释作用。
生:“心霎时像一泓明静的湖水,一向被忙碌踩乱的日子在心中渐渐沉静了下来”,“我的心就成了温柔的绿色”。
师:“踩乱”如何理解?
生:由于忙碌而使得心情很糟糕。
师:请感受一下,你自己有没有由于学习、生活紧张而左支右绌、捉襟见肘的时候?你当时的心情如何?
生:有。我觉得非常沉重、烦躁、烦恼。
[##]
师:你的感情非常细腻,这就是由于“忙碌踩乱”造成的。(学生笑)这样看来“平平展展”又该如何理解?
生:在忙碌、烦躁之后的回归平静。
师:心如止水,安之若素。好,我们总结一下刚才的内容。
(师生讨论得出答案如下)
把风拟人化,(明确概念)反映出作者抛却烦恼(烦躁)后的平和心境,(具体解释)使情感具体化。(简述好处)
师:我们找一个同学来朗读下面的高考题,其他同学思考。(投影)
心的边疆,可以造得很大很大。像延展性最好的金箔,铺设整个宇宙,把日月包涵。没有一片乌云,可以覆盖心灵辽阔的疆域。没有哪次地震火山,可以彻底颠覆心灵的宏伟建筑。没有任何风暴,可以冻结心灵深处喷涌的温泉。没有某种天灾人祸,可以在秋天,让心的田野颗粒无收。(2006年天津高考试题)
请赏析“心的边疆,可以造得很大很大,像延展性最好的金箔,铺设整个宇宙,把日月包涵”这句话。
师:先来说说这是什么艺术手法?
生齐:夸张,比喻。
师:本体与喻体分别是什么?
生:心的边疆,金箔。
师:我把这个句子改为“像延展性最好的铁皮”,好不好?(生笑)
生:没有共同点,铁皮的延展性不如金箔。
生:金箔有感情色彩,表明作者的喜爱之情,能够更加形象地说明心的边疆广阔对人类的意义。
师:如果不用比喻,这句话该怎么说?
生:“人应该有一个广阔的心胸”。
师:比较一下哪个更好,为什么?
生:前一个好,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师:这样看来,这个题是不是该这样回答才比较好呢: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说理,(明确概念)充分展现心灵边疆广大的意义,(具体解释)以光辉、阔大的意境来感染读者。(简述好处)
师:最后我们来闯闯关。
(三)闯闯关
(投影)等真正站在她的旁边,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地竟陷下一层,天也高了一尺,山谷形似壶嘴,水若浊滴,倾泻而下,一仰难尽的气势,充溢胸口,心跳得能蹦出来。耳朵渐渐聋了,只能看见对方开口,却听不见声音;眼也花了,弥漫着的皆是黄色的旋涡,像是从河里蒸腾地上升,又像是奋不顾身地下降。河底升起硝烟一样的股股黄雾,天宇间充涨着黄色带水的颗粒,碰撞在脸上,散发在天上。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敢想,只看着山被水层层劈开,天也被这股黄流斩断。水从天而降,拍打在谷底,响遏在云里。
就这段文字写一段鉴赏其艺术技巧的文字,100字左右。
师:这是由2005年广东高考题改编的,作为今天的课后作业,请大家运用今天所学知识完成这一练习。下课。
河北邯郸市第一中学 05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