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理空洞、呆板、枯燥是高中生写作议论文的通病,如何让学生学会形象说理是议论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如果脱离文本大谈议论文说理的方法、技巧,由于缺乏可供模仿借鉴的示例、具体的感性材料,就收效甚微,甚至使学生更感茫然。笔者在教学中深切地意识到:选用典型的说理形象生动的优美短文,引导学生对相关内容、表现手法进行鉴赏分析,进而总结说理技巧并尝试迁移写作,是让学生学会形象说理的较好方法。
一、导入
师:请大家阅读两段文字,看哪段写得好?
①面对竞争,我们首先得清醒地认识自己,这样,才不会拿鸡蛋去碰石头,也自然就不会拿高射炮去打蚊子了。量力而行,扬长避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②面对竞争,我们首先得清醒地认识自己,先估计自己的实力,了解自己的优势,有什么缺陷,然后去了解对方的相关情况,如果拿自己的短处和对手的长处竞争,这样必然会失败,也不要大材小用,与实力悬殊的对手较量。
生:第一段好,要形象一些。
师:为什么呢?说说理由。
生:两段表达的意思基本一致,但第一段运用了两个俗语,同时也是比喻,文章一下子亮了起来,既形象生动简洁,又具有说服力,也更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师:可见,写议论文也要讲求生动形象,但如何做到这一点呢?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篇范文,让我们一起来寻找“形象说理”的方法。
(教师出示投影,要求学生默读)
给自己鼓掌
①一个人走路,实在是有些累啊,烈日,风雨,泥泞,荆棘……还有那无孔不入的孤独。在那长长的漆黑的夜里,在那茫茫的渺无人烟的荒原上,最盼望的,是一点人的气息。那就给自己鼓掌吧,在那艰难的行程上,在那孤寂的天空下,用自己的掌声慰藉自己干涸的心灵。
②不是喜欢浮躁的喝彩和炫目的鲜花为自己鼓掌,是为了继续那脚下的路。那路长呀,那路难呀,掌声,还非得是自己的掌声,才能使自己鼓起最后一丝丝力气。
③会有那个时候的。你走了很久了,也走了很长的路。风尘爬满了额头,两颊印满了沧桑。你累了,嘴唇裂了,嗓子也哑了,两腿更像是灌满了铅。你看了看,前面还满是泥泞,还是望不到头,还是看不到一个人影。你的心动了动,你想找个有水有草的地方,洗洗面庞,润润嗓子,然后躺在草地上歇歇。——这时,你该为自己鼓掌了,用掌声唤回你快要迷失的魂灵。上路吧,你已经耽搁了好一会儿了。
④你又在往前走了,路面宽阔了起来,你看见了许多人,他们也看见了你。他们看见了你的乱发和破烂的满是泥土的衣服。有人在笑,对你指指划划。你终于看见了许多人,然而也看见了许多不想看见你的人。你脸红了,头低下了。——该为自己鼓掌了,你不属于他们,你把力气都用在双脚上,它是你借以远航的生命之舟啊。
⑤也会有那么个时候,你已经走得够远了,你甚至到了一个本来就不错的地方。与你心中的那个地方相比差不了多少,要差也只差那么一点点。这儿的小鸟也在无忧无虑地歌唱。你停下了步子,想留下来看风景了。——继续给自己鼓掌吧,用掌声唤醒你的记忆:那儿的天空蓝的像海,那儿的草中间还开着鲜花,小鸟的歌喉更悠扬婉转。差一点毕竟是差一点,继续你的路吧,你要找的地方还在前头。
⑥掌声该是别人给的,自己给自己鼓掌,会不会不太好?你怕不怕?好,更热烈的为自己鼓掌吧!你觉得有些不好?也没关系。——还是给自己鼓掌吧!在那些需要掌声的时候,在心里鼓掌,一个人用心去听。
⑦你生来就是走路的,生命有多长,路就有多长,你注定付出永久。为那美丽的地方,给自己鼓掌吧!在自己的掌声中走过风高月黑,走过雨雪冰霜。
(学生默读5分钟)
师: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生: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要懂得自己给自己鼓劲。
生:在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更要自己给自己信心,才不会半途而废。
师:不错,大家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每一个自然段的大意,写成句意明确、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每位同学只写一个自然段。
(学生动笔写作)
师:请刚才举手的七位同学依次将自己写的内容大声朗读给大家听,从写第一自然段的同学开始。
生:①一个人在追求的过程中,困难、挫折、打击会时时向他袭来,寂寞和痛苦常常折磨他,有时他会感到无尽的孤独,这时候,最重要的是自己给自己鼓劲,让自己振作起来。
生:②这个过程太艰难了,自己给自己鼓励,才能激发起自己最后一丝力量,让自己坚持下去。
生:③经过一番努力,成功或许还是遥遥无期,当我们倍感疲惫想放松时,当我们差一点要放弃时,我们应该为自己加油,鼓起最后一丝勇气,继续努力。
生:④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或许很多人不理解我们的努力和坚持,不理解我们的苦苦奋斗,甚至对我们的巨大付出进行讥讽和嘲笑。我们不要在乎,要把精力集中到我们的目标上。
生:⑤慢慢地,我们获得了一定的成功,这时候,容易产生自满和骄傲情绪,我们要给自己鼓劲,提醒自己,我们还没有完全成功。
生:⑥自己给自己加油,可能会有人非议,不要怕。
生:⑦人生就是一个追求和奋斗的过程,它需要我们付出全部的心血。为了成功,给自己力口油吧!
师:七位同学写得都很不错,大家发现没有,将这七段话衔接起来,就组成了一篇新的文章,从体裁上看,属于什么类型?
生:(同声)议论文。
师:对,这篇议论文表达的意思和我们发下的《给自己鼓掌》是一致的,两篇文章哪一篇好?
生:第一篇要好,比第二篇形象生动。
师:能具体谈谈吗?
生:第一篇从整体上来看,是一幅一个人前行、跋涉的画面,让人联想到人生的旅途。最妙的是,每一个自然段又是一幅画面,反映了人生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情景以及自己给自己鼓掌的心态,能够让读者产生许多联想,发人深思。
生:第一篇文章用画面创设了具体的情境,渲染了一种氛围,读了让人很感动,原来奋斗的过程这么艰难,从今以后,我也要常为自己加油(挥了挥拳头)。(众生笑,若有所思)
生:第一篇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轻轻劝慰,默默诉说,喃喃自语,很亲切,很感人!
师:都不错,有从另外的角度去考虑的吗?比如说,从修辞角度。
生(思考了一会儿):第一篇用了许多比喻,如将人生中的各种困难、挫折、失败、痛苦比作“烈日、泥泞、风雨、荆棘”,把经过拼搏取得一定的成功比作“这儿的天空也很蓝,这儿的草也很茂,这儿的小 [##] 鸟也在无忧无虑的歌唱”,给人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
师:这么说大家都站到原作者那一边去了,怎么就忘了刚才七位同学的创作成果啦。
生:同学们的写作是纯粹的说理,显得很枯燥、呆板。
生:同学们的创作空洞、干巴了一些,像嚼了很久的口香糖,没有味道。
师(笑):评得也很形象嘛!
师:分析得都很正确,其实,《给自己鼓掌》是一篇典型的用形象说理的文章,我们可以称之为形象化的议论文。那么,在写作时如何让说理生动形象呢,大家能否归纳一下?
(学生分组讨论并发言)
生:我们组认为可以描绘一个具体的人物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具体的活动,让读者从中获得启示,明白道理。
师:请给这个方法命名。
生:设置情境法。
生:我们组觉得能够通过渲染描述一幅画面,让读者从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画面中去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观点,得出正确的结论。我们称这种方法叫画面描绘法。
生:我们组把我们发现的方法命名为巧用修辞法,最主要的是比喻,也可以是运用生活事件、生活现象打比方,这实际上就是以前学过的比喻论证,比如,朱熹的《观书有感》、苏轼的《庐山》都用到了这一手法。
师:好,请一位同学将我们刚才探讨的内容小结一下。
生:我们在写议论文中,大致可以运用这样三种方法使说理变得形象生动。一是情境设置法,即设置具体的人物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具体的活动,让读者从中获得启示,明白道理;二是画面描绘法,就是在进行说理时、不是单从概念出发,而是让读者从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画面中去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观点,得出正确的结论;三是巧用修辞法,最主要的是比喻。
师:形象且富有哲理的文章能给读者以美感,使读者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会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情冲击,从而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因此,学会形象地说理,可以使我们的文章更有味道更受欢迎。
现在请大家以“位置”为话题,运用刚才所讲的三种方法之一写一段话,要求形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学生写作)
师:有哪位同学愿意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作品?
生:当你经常失望地告诉自己仍然处在山底的时候,你或许会丧失斗志,停止前进;当你经常骄傲地宣布自己处在山顶的时候,你或许会停下脚步,往下看以往的辉煌。其实,你身后还有更高更险的山峰。只有经常提醒自己处在半山腰的人,才能永远燃烧着希望之火、斗志之火。因此站在一个最恰当的位置去努力,是成功的重要条件。
生:当松柏生于峭岩之上的时候,赢来了众人的仰望;当葵花向着太阳的时候,得到了温暖的阳光;当绿叶陪衬红花的时候,更体现生命的辉煌。只有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才能最大地实现自我价值。
生:一个人处在哪个位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一颗永远充满热情的心,就像一盏明亮的灯,放在哪里,都一样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