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把受骗叫做“上当”。其实“上当”的原意是指到当铺去典当东西。
清朝末年清河有一个大户人家姓王,世代经营当铺,家大业大,生意兴隆。生活富裕后,王氏各房族人都不愿经营此业,就另选外人主持业务,自己做股东。到了清朝光绪年间,一个叫寿苎(zhù)的人主持着当铺业务,寿苎酷爱读书,喜欢校刻书籍,对生意却并不精通,处理典当业务非常随便。
王氏族人贪图眼前利益,见有机可乘,便从家中拿出一些闲置物品,到自家当铺来典当,并自定高价。伙计见是自家股东,只能如数付钱。寿苎也心不在焉,不加阻拦。时间长了,当铺原本充盈的家底渐渐所剩无几了,只得宣告破产。因此,当时流传这么一首民谣:“清河王,自上当,当得当铺空了档。”后经长期流传和演变,“上当”一词就成了因受骗而吃亏的意思。
(作者单位:无棣县柳堡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