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的教学向来都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不仅教师教学感觉头痛,学生的学习也似乎找不着北。因为它不仅没有抒情性文章的声情并茂,也没有写景性文章的诗画对位,更没有议论性文章的丝丝入扣,说明文似乎不是枯燥的事理说明就是单调的知识介绍了。所以一遇到说明文的教学,不少老师和同学都感觉像是冬季又来临了一般。
然而,笔者以为事情并非如此,说明文并不真的这么可憎。因为无论是哪一种文体、哪一篇文章,其写作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让更多的人理解并接受甚至喜欢他的文章。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写作者不花一番心思行吗?
那么他们又会怎么做呢?答案只有也只能有一个:为了能实现自己的写作目的,作者一定会千方百计在主题立意、谋篇布局、逻辑思维、遣词造句等各方面下一番功夫,也一定会将文章尽可能地写得有声有色,以求最大程度地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兴趣。如此一来,说明文和抒情性、写景性、议论性文章一样也都具有吸引我们眼球的“动情点”了,只是在我们平常的教学中缺少深入的思考与细致的品味而已。这里笔者就以自己最近用过的语文版七八年级语文教材为例来谈论一下自己的点滴体会。
在这几本教材中,编者安排了两个单元共八篇说明文,分别是七年级(下)的四篇事物说明文《苏州园林》《桥梁远景图》《洲际导弹自述》《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和八年级(上)的四篇事理说明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的灾难》《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及《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从这八篇文章中笔者梳理出以下几个“动情点”:
一、以精巧的结构吸引人。在《苏州园林》一文中,作者为了将苏州园林设计上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全方位地展示出来,以告诉所有的读者朋友苏州园林的特点就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于是在写作上就很下了一番功夫:先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再从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层次感十分明了,就像真的苏州园林一样,而且,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作者深厚的艺术修养。读了这样的文章,就是没有见过苏州园林的人也大致了解了它的基本风貌和全部魅力了。
二、以科学的数据打动人。列数据是说明文一种十分常见的说明方法,运用得好,可以使文章所要说明的内容更加明白清楚,也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掌握。这有《海洋是未来的粮仓》《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的灾难》和《洲际导弹自述》作为代表。课文中除了运用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外,运用得最突出的一种说明方法就是列数字。比如为了说明“海洋是未来的粮仓”这个话题,短短的文章就运用了几十次数据说明,这样,就以大量的数据很翔实很明确地告诉读者:海洋就是未来的粮仓,我们必须好好保护!《雨》一文也多次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将雨林毁灭程度和危害比较具体客观地揭示了出来,从而自然地引起读者的深沉思考;《洲》一文中所列的数据则将洲际导弹的情况和威力比较准确而全面地告诉了读者,这显然远比用其他表述方式简洁明了,而且对读者的吸引力也大得多。
三、以准确的资料说服人。央视“焦点方谈”节目之所以影响面大,观众认可度高,其根本原因就是“用事实说话”。在《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的灾难》一文中,作者为了将目前世界各地雨林毁灭的具体情况和它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说清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大量引用了很具有说服力的新闻资料,让人绝对不会怀疑它是假的!这不仅让每一位读到此文的人都能深深地感受到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忧虑之思,也使得他们不能不认真思索这其中的分量。
四、以美妙的想象激发人。说明文虽然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以介绍知识、说明事理为主,但也并不排除使用一些文学手(笔)法。比如,杨振宁教授出于对未来世界的美好憧憬和对年青人的真诚激励,在《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一文中,就运用了一般在文学作品中才能使用的“想象”,畅想了未来的科学领域可能的发展情况,这使得本来就对未来世界充满了无限遐想的初中学生更产生了极大的热情,勾起了他们无限的兴趣。同样,桥梁专家茅以升在《桥梁远景图》中,对桥梁的发展情况也进行了十分大胆的想象,这足以让每一个见惯了普通桥梁的孩子都瞠目结舌,原来桥梁还可以有这么多这么美的情形。学生不仅心中对未来的桥梁充满了丰富而美妙的遐思,而且还会进一步燃起想象和创造的激情来。
五、以独特的方式引导人。《洲际导弹自述》一文,作者选取了一个特别的角度,运用第一人称的手法,把本该放于第三人称角度的洲际导弹放于自己的位置,把各方面的情况慢慢道来,如话家常,如数家珍,让每一个读者都很深刻地了解到洲际导弹的各方面情况,并深刻地认识到它对每个国家的重要意义。而且,学生在这样的年龄,读这样的文章,国防意识也显然会得到加强。另外,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中,作者多次使用了设问的方式构思全文,这不仅让文章有一种“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见金”的效果,而且会让读者从一开始就带着一种求知的欲望进入作者设计好的思路和流程,从而一步一步了解花儿五彩缤纷的全部原因。
六、以简明生动的语言影响人。由于说明文的内容往往带有一定的专门性,所以在语言的运用上,特别强调准确和简明。准确,是说明文语言的最基本要求,具体讲就是要质朴、平实、不夸大、不缩小。简明,是说明文语言的另一个重要要求,它要求语言浅显、简洁,尽量少用专门名词术语,力求做到通俗易懂。当然高明的作家还会用一些描写加一些修饰形容等,其目的就是为了将事物或事理解说得更清楚明白,从而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这在《苏州园林》中体现得尤为充分,因为本来就是为一本名为《苏州园林》的摄影集写的序文,所以叶老特别注意语言的雕琢。他完全是从一个欣赏者的角度出发,用准确严密而生动的语言,有条不紊地勾画出园林的一幅幅画面,将具有自然之趣的亭台轩榭、重峦叠嶂的假山、“入画”的池塘等景观——“展现”在读者眼前。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篇文艺性的说明文。
当然,在同一篇说明文中,是不可能同时都具备以上几个方面的特点的,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只有紧紧抓住这些“动情点”,才有可能让我们的说明文教学生动而多彩。
(作者单位:江油中学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