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中学文言文教学仍然在两个极端跳跃,要么“死于章句”,要么“废于清议”。“死抠章句”、“一味清议”也正是形成中学文言教学一直以来高耗低效态势的原因。
如何在“章句”和“清议”的两极中寻求平衡点进而改变文言教学高耗低效态势,应该是我们走出文言教学困境思考和实践的着力点了。
我们认为,用现代言语实践激活文言教学,是走出文言教学困境的科学之路。“语文教学是言语教学,言语教学是关于语言运用的教学”①。文言文教学属于语文教学,文言文教学的着力点也应是语言运用的教学。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进入文言文的教学一定会引来诸多误解。也许有人会质疑,你所说的语言运用是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吗?是把所学习的文言中的名句插入现代文写作中吗?是用浅易文言完成现代写作任务吗?除此而外,还有文言教学语言运用层面的东西吗?紧接着他们也许会现实地提出反驳,第一种,学生厌烦,再说各种翻译的教辅书多如牛毛,学生也懒得自己去翻译,平时只是背背翻译应付考试罢了。第二种,学生写作时倒有一些“显示文化”的强行插入。第三种,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是不切实际的,《赤兔之死》的个案出现后,各类专家都声明这没有普遍意义,不值得提倡。
上面的第一、二种质疑是对文言教学语言运用的浅层理解,第三种质疑倒是有所据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的定位就只在阅读层面而根本没有涉及用浅近文言写作这个语言运用层面。
我们文言教学中的语言运用即文言教学中的现代言语实践并非只指疏通文意的文言翻译,也并非只指在现代文写作中生硬地插入文言名句。我们主要指的是在文言词、句、篇的学习中,融入更为广泛的仍有实际应用的现代言语实践成分。“现代言语”绝不等同于现代汉语的运用,但带有文言典雅特质的书面化更能突出现代汉语的运用,也是最为普遍的现代言语状态。“文言,它依然是一种活的语言,是一种还在继续使用的语言”②。这种“继续使用”,绝大部分就体现在有文言典雅特质的现代汉语书面语运用的现代言语实践中,也小范围地体现在当今口语听说和浅近文言写作的现代言语实践中,这种“继续使用”是在现代言语实践中的继续使用。交融了文言中鲜活要素和它本身时代活力的现代言语实践一定可以激活文言的有用性,也一定可以激活中学文言文的教与学。
我们立论的第一个理由,是在现代汉语的言语实践中已然融入有生命力的富于文言特质词句的现状,表明现代言语实践可以激活文言文教学。
首先,从理论上讲,“文言白话并非泾渭分明,古今汉语宛如一条河流的上游与下游。下游之水上游来,白话中‘活’着文言”③。我们的现代汉语写作很大程度上借用着有生命力的文言词句,这样的借用使我们的现代汉语写作散发着汉语特有的文化芬芳,这样的写作也才是地道的汉语写作。虽然,我们不主张大面积用文言哪怕用浅近文言写作,但是至少在现代汉语的言语实践中融入有生命力的有文言特质的词句确乎体现了现代汉语言语实践的正道和地道。文言文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而且在于提高他们的现代汉语水平,成为他们运用现代汉语时的宏观语境”④。
其次,从成人言语实践的示范性看,成人的言语实践主要集中在科学言语和艺术言语的实践上。大凡优秀的科学言语尤其是艺术言语都融入了优秀文言语言的因子。我们看王充闾、伍立扬这些人文学者的散文,听杨叔子、杨振宁这些自然科学家的演讲,都可以领略到一种现代言语中融入文言语言因子所带来的典雅精致的表达美。
贾平凹、楚楚的散文写作,也在遣词造句的文言特质中,表现出了汉语文表达的典范地道性。“楚楚汲中国古典诗词之源,加现代诗之精华,以自己的少女情怀,培育出国色天香。语言在她的运转下那样精致,那样自如”⑤。我们多让学生阅读、模仿这样的现代汉语文表达,学生的文言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力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再则,从学生言语实践的现状上看。我们也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这样的精粹汉语的言语实践。目前,充斥中小学生作文中的语言是大量的港台方言、网络语言,好像除了“哇噻”就没有表达情感的词了。“现代语文教育面临着精神贫困和语言低俗的双重威胁,所以我们更应致力于开发古人留下的精神和语言宝库”⑥。大家在现代汉语写作中对文言语言因子的运用往往是不着痕迹的,是深层次的运用。对学生而言,即使能浅层次地运用也能起到激活文言学习的功效。即如新课程中关于文言“背诵”的要求,如果仅仅使学生背诵成两脚书橱而“对其中的诗文名句,口头发言不能脱口而出,下笔作文不能旁征博引,即使他们能够读懂浅易文言,又有何用处?”⑦
我们立论的第二个理由是在文言词句篇的教学中融入现代汉语的言语实践将更能激活文言教学。其实,现代汉语言语实践和文言教学存在着互相激活的作用。就文言教学本身而言,在文言词句篇的教学中融入现代汉语言语实践从而激活文言教学是更重要的层面。在文言文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中,我们要始终贯穿正确的过程和方法,这个过程和方法就是以现代汉语的言语实践来掌握文言阅读的知识技能,从而在文言阅读中获得健康的情感和正确的态度价值观。
1.文言的词汇掌握。文言实词的知识,文言活用、句式等的知识,我们始终要学生从成语中找例证,从现代汉语中找例证。
这样的例证具有广泛意义,因为古今汉语同源。这样的例证也是我们锻炼汉语精粹语言的范例。
这样从现代汉语言语实践角度教学文言知识,学生还会有“对学习文言的抗拒心理和厌倦情绪”⑧吗?我看不,因为这样的教学,学生再也没有“学非所用”⑨的感觉了,有的只是文言学习在现实生活中学有所用的快乐和兴趣。我们不能就文言教学文言,否则,学用脱节,势必会使学生罹患文言学习的疲劳综合症。在高中学生面临像《史记选读》、《唐宋八大家选读》、《论语孟子选读》这样的成年累月的文言文集中选修的学情下,我们尤其不能就文言教学文言。
2.文言的写作借鉴。借鉴主要指从文言文的章法中学习现代汉语的写作方法。这也是从“用”的角度唤醒学生学习文言的热情。清人李扶九所编的《古文笔法百篇》中有丰赡的写作方法示例,就中学文言名篇看,如“题字生情法”(柳宗元《愚溪诗序》中以“愚”生发抒情),如“一字立骨法”(刘禹锡《陋室铭》以一“陋”字立下全篇主旨和结构)。此外贾谊《过秦论》的“波澜纵横法”,欧阳修《醉翁亭记》的“起笔不平法”,范仲淹《岳阳楼记》的“以小见大法”,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无中生有法”,王勃《滕王阁序》的“华丽法”等等,不一而足。笔者近年尝试的仿照文言片断进行论证方法系列小作文训练就很有成效。这样的现代汉语言语实践既有激发学生深入研读文言文本的功效,又有促进学生写作水平有效长进的功效。
目前的中学文言文教学仍然在两个极端跳跃,要么“死于章句”,要么“废于清议”。“死抠章句”、“一味清议”也正是形成中学文言教学一直以来高耗低效态势的原因。
如何在“章句”和“清议”的两极中寻求平衡点进而改变文言教学高耗低效态势,应该是我们走出文言教学困境思考和实践的着力点了。
我们认为,用现代言语实践激活文言教学,是走出文言教学困境的科学之路。“语文教学是言语教学,言语教学是关于语言运用的教学”①。文言文教学属于语文教学,文言文教学的着力点也应是语言运用的教学。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进入文言文的教学一定会引来诸多误解。也许有人会质疑,你所说的语言运用是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吗?是把所学习的文言中的名句插入现代文写作中吗?是用浅易文言完成现代写作任务吗?除此而外,还有文言教学语言运用层面的东西吗?紧接着他们也许会现实地提出反驳,第一种,学生厌烦,再说各种翻译的教辅书多如牛毛,学生也懒得自己去翻译,平时只是背背翻译应付考试罢了。第二种,学生写作时倒有一些“显示文化”的强行插入。第三种,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是不切实际的,《赤兔之死》的个案出现后,各类专家都声明这没有普遍意义,不值得提倡。
上面的第一、二种质疑是对文言教学语言运用的浅层理解,第三种质疑倒是有所据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的定位就只在阅读层面而根本没有涉及用浅近文言写作这个语言运用层面。
我们文言教学中的语言运用即文言教学中的现代言语实践并非只指疏通文意的文言翻译,也并非只指在现代文写作中生硬地插入文言名句。我们主要指的是在文言词、句、篇的学习中,融入更为广泛的仍有实际应用的现代言语实践成分。“现代言语”绝不等同于现代汉语的运用,但带有文言典雅特质的书面化更能突出现代汉语的运用,也是最为普遍的现代言语状态。“文言,它依然是一种活的语言,是一种还在继续使用的语言”②。这种“继续使用”,绝大部分就体现在有文言典雅特质的现代汉语书面语运用的现代言语实践中,也小范围地体现在当今口语听说和浅近文言写作的现代言语实践中,这种“继续使用”是在现代言语实践中的继续使用。交融了文言中鲜活要素和它本身时代活力的现代言语实践一定可以激活文言的有用性,也一定可以激活中学文言文的教与学。
我们立论的第一个理由,是在现代汉语的言语实践中已然融入有生命力的富于文言特质词句的现状,表明现代言语实践可以激活文言文教学。
首先,从理论上讲,“文言白话并非泾渭分明,古今汉语宛如一条河流的上游与下游。下游之水上游来,白话中‘活’着文言”③。我们的现代汉语写作很大程度上借用着有生命力的文言词句,这样的借用使我们的现代汉语写作散发着汉语特有的文化芬芳,这样的写作也才是地道的汉语写作。虽然,我们不主张大面积用文言哪怕用浅近文言写作,但是至少在现代汉语的言语实践中融入有生命力的有文言特质的词句确乎体现了现代汉语言语实践的正道和地道。文言文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而且在于提高他们的现代汉语水平,成为他们运用现代汉语时的宏观语境”④。
其次,从成人言语实践的示范性看,成人的言语实践主要集中在科学言语和艺术言语的实践上。大凡优秀的科学言语尤其是艺术言语都融入了优秀文言语言的因子。我们看王充闾、伍立扬这些人文学者的散文,听杨叔子、杨振宁这些自然科学家的演讲,都可以领略到一种现代言语中融入文言语言因子所带来的典雅精致的表达美。
贾平凹、楚楚的散文写作,也在遣词造句的文言特质中,表现出了汉语文表达的典范地道性。“楚楚汲中国古典诗词之源,加现代诗之精华,以自己的少女情怀,培育出国色天香。语言在她的运转下那样精致,那样自如”⑤。我们多让学生阅读、模仿这样的现代汉语文表达,学生的文言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力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再则,从学生言语实践的现状上看。我们也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这样的精粹汉语的言语实践。目前,充斥中小学生作文中的语言是大量的港台方言、网络语言,好像除了“哇噻”就没有表达情感的词了。“现代语文教育面临着精神贫困和语言低俗的双重威胁,所以我们更应致力于开发古人留下的精神和语言宝库”⑥。大家在现代汉语写作中对文言语言因子的运用往往是不着痕迹的,是深层次的运用。对学生而言,即使能浅层次地运用也能起到激活文言学习的功效。即如新课程中关于文言“背诵”的要求,如果仅仅使学生背诵成两脚书橱而“对其中的诗文名句,口头发言不能脱口而出,下笔作文不能旁征博引,即使他们能够读懂浅易文言,又有何用处?”⑦
我们立论的第二个理由是在文言词句篇的教学中融入现代汉语的言语实践将更能激活文言教学。其实,现代汉语言语实践和文言教学存在着互相激活的作用。就文言教学本身而言,在文言词句篇的教学中融入现代汉语言语实践从而激活文言教学是更重要的层面。在文言文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中,我们要始终贯穿正确的过程和方法,这个过程和方法就是以现代汉语的言语实践来掌握文言阅读的知识技能,从而在文言阅读中获得健康的情感和正确的态度价值观。
1.文言的词汇掌握。文言实词的知识,文言活用、句式等的知识,我们始终要学生从成语中找例证,从现代汉语中找例证。
这样的例证具有广泛意义,因为古今汉语同源。这样的例证也是我们锻炼汉语精粹语言的范例。
这样从现代汉语言语实践角度教学文言知识,学生还会有“对学习文言的抗拒心理和厌倦情绪”⑧吗?我看不,因为这样的教学,学生再也没有“学非所用”⑨的感觉了,有的只是文言学习在现实生活中学有所用的快乐和兴趣。我们不能就文言教学文言,否则,学用脱节,势必会使学生罹患文言学习的疲劳综合症。在高中学生面临像《史记选读》、《唐宋八大家选读》、《论语孟子选读》这样的成年累月的文言文集中选修的学情下,我们尤其不能就文言教学文言。
2.文言的写作借鉴。借鉴主要指从文言文的章法中学习现代汉语的写作方法。这也是从“用”的角度唤醒学生学习文言的热情。清人李扶九所编的《古文笔法百篇》中有丰赡的写作方法示例,就中学文言名篇看,如“题字生情法”(柳宗元《愚溪诗序》中以“愚”生发抒情),如“一字立骨法”(刘禹锡《陋室铭》以一“陋”字立下全篇主旨和结构)。此外贾谊《过秦论》的“波澜纵横法”,欧阳修《醉翁亭记》的“起笔不平法”,范仲淹《岳阳楼记》的“以小见大法”,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无中生有法”,王勃《滕王阁序》的“华丽法”等等,不一而足。笔者近年尝试的仿照文言片断进行论证方法系列小作文训练就很有成效。这样的现代汉语言语实践既有激发学生深入研读文言文本的功效,又有促进学生写作水平有效长进的功效。
目前的中学文言文教学仍然在两个极端跳跃,要么“死于章句”,要么“废于清议”。“死抠章句”、“一味清议”也正是形成中学文言教学一直以来高耗低效态势的原因。
如何在“章句”和“清议”的两极中寻求平衡点进而改变文言教学高耗低效态势,应该是我们走出文言教学困境思考和实践的着力点了。
我们认为,用现代言语实践激活文言教学,是走出文言教学困境的科学之路。“语文教学是言语教学,言语教学是关于语言运用的教学”①。文言文教学属于语文教学,文言文教学的着力点也应是语言运用的教学。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进入文言文的教学一定会引来诸多误解。也许有人会质疑,你所说的语言运用是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吗?是把所学习的文言中的名句插入现代文写作中吗?是用浅易文言完成现代写作任务吗?除此而外,还有文言教学语言运用层面的东西吗?紧接着他们也许会现实地提出反驳,第一种,学生厌烦,再说各种翻译的教辅书多如牛毛,学生也懒得自己去翻译,平时只是背背翻译应付考试罢了。第二种,学生写作时倒有一些“显示文化”的强行插入。第三种,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是不切实际的,《赤兔之死》的个案出现后,各类专家都声明这没有普遍意义,不值得提倡。
上面的第一、二种质疑是对文言教学语言运用的浅层理解,第三种质疑倒是有所据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的定位就只在阅读层面而根本没有涉及用浅近文言写作这个语言运用层面。
我们文言教学中的语言运用即文言教学中的现代言语实践并非只指疏通文意的文言翻译,也并非只指在现代文写作中生硬地插入文言名句。我们主要指的是在文言词、句、篇的学习中,融入更为广泛的仍有实际应用的现代言语实践成分。“现代言语”绝不等同于现代汉语的运用,但带有文言典雅特质的书面化更能突出现代汉语的运用,也是最为普遍的现代言语状态。“文言,它依然是一种活的语言,是一种还在继续使用的语言”②。这种“继续使用”,绝大部分就体现在有文言典雅特质的现代汉语书面语运用的现代言语实践中,也小范围地体现在当今口语听说和浅近文言写作的现代言语实践中,这种“继续使用”是在现代言语实践中的继续使用。交融了文言中鲜活要素和它本身时代活力的现代言语实践一定可以激活文言的有用性,也一定可以激活中学文言文的教与学。
我们立论的第一个理由,是在现代汉语的言语实践中已然融入有生命力的富于文言特质词句的现状,表明现代言语实践可以激活文言文教学。
首先,从理论上讲,“文言白话并非泾渭分明,古今汉语宛如一条河流的上游与下游。下游之水上游来,白话中‘活’着文言”③。我们的现代汉语写作很大程度上借用着有生命力的文言词句,这样的借用使我们的现代汉语写作散发着汉语特有的文化芬芳,这样的写作也才是地道的汉语写作。虽然,我们不主张大面积用文言哪怕用浅近文言写作,但是至少在现代汉语的言语实践中融入有生命力的有文言特质的词句确乎体现了现代汉语言语实践的正道和地道。文言文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而且在于提高他们的现代汉语水平,成为他们运用现代汉语时的宏观语境”④。
其次,从成人言语实践的示范性看,成人的言语实践主要集中在科学言语和艺术言语的实践上。大凡优秀的科学言语尤其是艺术言语都融入了优秀文言语言的因子。我们看王充闾、伍立扬这些人文学者的散文,听杨叔子、杨振宁这些自然科学家的演讲,都可以领略到一种现代言语中融入文言语言因子所带来的典雅精致的表达美。
贾平凹、楚楚的散文写作,也在遣词造句的文言特质中,表现出了汉语文表达的典范地道性。“楚楚汲中国古典诗词之源,加现代诗之精华,以自己的少女情怀,培育出国色天香。语言在她的运转下那样精致,那样自如”⑤。我们多让学生阅读、模仿这样的现代汉语文表达,学生的文言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力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再则,从学生言语实践的现状上看。我们也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这样的精粹汉语的言语实践。目前,充斥中小学生作文中的语言是大量的港台方言、网络语言,好像除了“哇噻”就没有表达情感的词了。“现代语文教育面临着精神贫困和语言低俗的双重威胁,所以我们更应致力于开发古人留下的精神和语言宝库”⑥。大家在现代汉语写作中对文言语言因子的运用往往是不着痕迹的,是深层次的运用。对学生而言,即使能浅层次地运用也能起到激活文言学习的功效。即如新课程中关于文言“背诵”的要求,如果仅仅使学生背诵成两脚书橱而“对其中的诗文名句,口头发言不能脱口而出,下笔作文不能旁征博引,即使他们能够读懂浅易文言,又有何用处?”⑦
我们立论的第二个理由是在文言词句篇的教学中融入现代汉语的言语实践将更能激活文言教学。其实,现代汉语言语实践和文言教学存在着互相激活的作用。就文言教学本身而言,在文言词句篇的教学中融入现代汉语言语实践从而激活文言教学是更重要的层面。在文言文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中,我们要始终贯穿正确的过程和方法,这个过程和方法就是以现代汉语的言语实践来掌握文言阅读的知识技能,从而在文言阅读中获得健康的情感和正确的态度价值观。
1.文言的词汇掌握。文言实词的知识,文言活用、句式等的知识,我们始终要学生从成语中找例证,从现代汉语中找例证。
这样的例证具有广泛意义,因为古今汉语同源。这样的例证也是我们锻炼汉语精粹语言的范例。
这样从现代汉语言语实践角度教学文言知识,学生还会有“对学习文言的抗拒心理和厌倦情绪”⑧吗?我看不,因为这样的教学,学生再也没有“学非所用”⑨的感觉了,有的只是文言学习在现实生活中学有所用的快乐和兴趣。我们不能就文言教学文言,否则,学用脱节,势必会使学生罹患文言学习的疲劳综合症。在高中学生面临像《史记选读》、《唐宋八大家选读》、《论语孟子选读》这样的成年累月的文言文集中选修的学情下,我们尤其不能就文言教学文言。
2.文言的写作借鉴。借鉴主要指从文言文的章法中学习现代汉语的写作方法。这也是从“用”的角度唤醒学生学习文言的热情。清人李扶九所编的《古文笔法百篇》中有丰赡的写作方法示例,就中学文言名篇看,如“题字生情法”(柳宗元《愚溪诗序》中以“愚”生发抒情),如“一字立骨法”(刘禹锡《陋室铭》以一“陋”字立下全篇主旨和结构)。此外贾谊《过秦论》的“波澜纵横法”,欧阳修《醉翁亭记》的“起笔不平法”,范仲淹《岳阳楼记》的“以小见大法”,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无中生有法”,王勃《滕王阁序》的“华丽法”等等,不一而足。笔者近年尝试的仿照文言片断进行论证方法系列小作文训练就很有成效。这样的现代汉语言语实践既有激发学生深入研读文言文本的功效,又有促进学生写作水平有效长进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