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语交际教学构建科学原则体系的必要性
教学原则指的是依据特定的教学目标,按照一定的教学规律,针对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制定的处理教学实际工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要求。教学原则同教学过程一样,也是教学活动必须明确的核心问题,具有指导全局的普遍意义。口语交际教学作为语文教学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和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理应建立科学的原则体系。口语交际教学原则是口语交际教学中特有的本质联系,体现着口语交际教学特有的规律,对口语交际教学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把知识性的“听话说话”教学变为实践性的“口语交际”教学,体现了21世纪语文课程标准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这就是:“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这是贯穿于《语文课程标准》口语交际教学始终的基本理念,也是口语交际教学目标的价值追求。这个理念的提出,理应对口语交际教学原则的确立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时至今日,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如何呢?笔者最近对中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中发现,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和全面实施语文课程改革的今天,许多语文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仍没有完全实现教学理念的转变,对新课程背景下口语交际教学原则的把握缺乏科学性。口语交际教学原则的确立存在着随意性和盲目性的倾向,导致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对教学目标的认识和实施存有偏差,片面强调口语教学的认知目标,而忽略了口语教学的交际与修养目标;片面强调了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忽视了口语的倾听、应对能力的训练;口语教学缺乏平等和民主意识,没有真正面向全体学生,缺乏多层面的交流与沟通;训练渠道单一,没有注重课堂训练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口语教学与儿童的具体言语行为脱节,教学缺乏活力等等。另外,与学术界流派纷争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原则的研究相比,口语交际教学原则的研究,至今很难找到一些比较成熟的、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这也是造成口语交际教学一直处于无序和低效的状态的原因之一。所以切实构建一套科学的口语交际教学原则体系,全面实现教学原则的突破和创新,是关系到口语交际教学成败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站在素质教育和时代发展的高度,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培养,从口语交际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出发,提出构建口语交际教学科学的原则体系的设想,以期为口语交际教学决策提供参考,促使口语交际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逐步走向成熟。
二、构建口语交际教学原则体系的依据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口语交际教学原则体系的构建应该依据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论:
1.语文教学的一般原则
口语交际教学原则与一般语文教学原则既有关联又有区别。一般语文教学原则所揭示的语文教学的普遍规律,对口语交际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口语交际教学又有自己的特殊规律,这些又不是一般语文教学原则所能概括的。一般语文教学原则与口语交际教学原则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所以在确立口语交际教学的原则体系的时候,一方面要考虑一般语文教学原则的要素,解决好语言与言语、内容与形式、思维与语感、教法与学法等四大关系,使口语交际教学符合一般语文教学的原则。另一方面,还要充分考虑口语交际教学的特殊性,找出口语交际教学不同于一般语文教学原则的特殊规律,在共性和个性有机融合的基础上提出比较科学的口语交际教学的原则体系。
2.口语交际的性质和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
口语交际教学原则体系的提出,首先是由口语交际的本质和特征决定的。从语用学的角度对口语交际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口语交际的性质有复合性、动态性、简散性、临场性、实践性、生成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口语交际的性质正是口语交际教学特殊性和规律性的体现,是我们确定口语交际教学原则的一个重要依据。其次,口语交际教学原则体系的确立,还应取决于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口语交际教学的总目标: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总目标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在总目标的基础上,《语文课程标准》分四个学段对口语交际的目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些目标的设计,体现了整体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基础性与发展性的结合,并为确立口语交际教学的原则体系提供了必要的抓手。
3.口语交际教学实践
教学原则不同于一般的教学经验,它是处理口语交际教学基本矛盾的准则,制约着口语交际教学的各个方面和整个教学的始终。所以口语交际教学原则的确立需要遵循实践——理论——实践的规律,通过教学实践的检验和进一步的理论研究,不断充实、完善公认的原则,修改不妥当的提法。或者根据相关理论先提出推论和假设,然后通过实践加以检验和证明。口语交际教学的途径有专门的口语交际训练、结合阅读教学的口语交际训练、结合写作教学的口语交际训练、随机的口语交际训练三个方面。专门的口语交际训练主要有听讲、看图说话、讲述故事和见闻、专题演讲、讨论、辩论等;阅读教学中的口语交际训练主要有课堂答问、课文诵读、课文复述、课堂讨论等等;写作教学中的口语交际训练主要有口头作文和例文评析等;随机的口语交际训练有课间即兴交流、即席发言、采访、答问和演课本剧等。以上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口语交际教学规律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概括出口语交际教学的原则体系。
4.社会对口语交际能力提出的新要求
口语交际教学原则的构建应该重视其时代性。时代的发展对口语交际教学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也为口语交际教学的发展不断创造新的条件,这就要求人们从口语交际教学实践中发现和概括新的矛盾和新的规律,《语文课程标准》顺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这个规定,比起以前的相关规定,既具时代特征,以人的发展为本,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大语文教育观。为此,我们在构建口语交际教学的原则体系时应该充分考虑现代社会对人们的交际素养提出的要求,从而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新课程背景下口语交际教学原则体系的构建
基于以上认识,口语交际教学原则体系的构建应以口语交际教学目标为出发点,以语文教学的一般原则为指导,全面考查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各种基本矛盾,并深入研究这些矛盾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构架口语交际教学相对完整、相对科学的原则体系。在新课程背景下,口语交际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应该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要则,我们称其为口语交际教学的一般性原则;同时,口语交际教学作为一种在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形势下产生的新型教学形式,应有它自身的教学法则,我们称其为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原则。这些一般原则和基本原则紧密联系,互相配合,共同构成科学的口语交际教学原则体系,对口语交际教学实践活动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口语交际教学中只有贯彻这些原则,才能真正提高教学的效率,真正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口语交际教学构建科学原则体系的必要性
教学原则指的是依据特定的教学目标,按照一定的教学规律,针对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制定的处理教学实际工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要求。教学原则同教学过程一样,也是教学活动必须明确的核心问题,具有指导全局的普遍意义。口语交际教学作为语文教学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和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理应建立科学的原则体系。口语交际教学原则是口语交际教学中特有的本质联系,体现着口语交际教学特有的规律,对口语交际教学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把知识性的“听话说话”教学变为实践性的“口语交际”教学,体现了21世纪语文课程标准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这就是:“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这是贯穿于《语文课程标准》口语交际教学始终的基本理念,也是口语交际教学目标的价值追求。这个理念的提出,理应对口语交际教学原则的确立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时至今日,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如何呢?笔者最近对中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中发现,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和全面实施语文课程改革的今天,许多语文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仍没有完全实现教学理念的转变,对新课程背景下口语交际教学原则的把握缺乏科学性。口语交际教学原则的确立存在着随意性和盲目性的倾向,导致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对教学目标的认识和实施存有偏差,片面强调口语教学的认知目标,而忽略了口语教学的交际与修养目标;片面强调了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忽视了口语的倾听、应对能力的训练;口语教学缺乏平等和民主意识,没有真正面向全体学生,缺乏多层面的交流与沟通;训练渠道单一,没有注重课堂训练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口语教学与儿童的具体言语行为脱节,教学缺乏活力等等。另外,与学术界流派纷争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原则的研究相比,口语交际教学原则的研究,至今很难找到一些比较成熟的、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这也是造成口语交际教学一直处于无序和低效的状态的原因之一。所以切实构建一套科学的口语交际教学原则体系,全面实现教学原则的突破和创新,是关系到口语交际教学成败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站在素质教育和时代发展的高度,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培养,从口语交际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出发,提出构建口语交际教学科学的原则体系的设想,以期为口语交际教学决策提供参考,促使口语交际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逐步走向成熟。
二、构建口语交际教学原则体系的依据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口语交际教学原则体系的构建应该依据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论:
1.语文教学的一般原则
口语交际教学原则与一般语文教学原则既有关联又有区别。一般语文教学原则所揭示的语文教学的普遍规律,对口语交际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口语交际教学又有自己的特殊规律,这些又不是一般语文教学原则所能概括的。一般语文教学原则与口语交际教学原则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所以在确立口语交际教学的原则体系的时候,一方面要考虑一般语文教学原则的要素,解决好语言与言语、内容与形式、思维与语感、教法与学法等四大关系,使口语交际教学符合一般语文教学的原则。另一方面,还要充分考虑口语交际教学的特殊性,找出口语交际教学不同于一般语文教学原则的特殊规律,在共性和个性有机融合的基础上提出比较科学的口语交际教学的原则体系。
2.口语交际的性质和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
口语交际教学原则体系的提出,首先是由口语交际的本质和特征决定的。从语用学的角度对口语交际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口语交际的性质有复合性、动态性、简散性、临场性、实践性、生成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口语交际的性质正是口语交际教学特殊性和规律性的体现,是我们确定口语交际教学原则的一个重要依据。其次,口语交际教学原则体系的确立,还应取决于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口语交际教学的总目标: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总目标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在总目标的基础上,《语文课程标准》分四个学段对口语交际的目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些目标的设计,体现了整体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基础性与发展性的结合,并为确立口语交际教学的原则体系提供了必要的抓手。
3.口语交际教学实践
教学原则不同于一般的教学经验,它是处理口语交际教学基本矛盾的准则,制约着口语交际教学的各个方面和整个教学的始终。所以口语交际教学原则的确立需要遵循实践——理论——实践的规律,通过教学实践的检验和进一步的理论研究,不断充实、完善公认的原则,修改不妥当的提法。或者根据相关理论先提出推论和假设,然后通过实践加以检验和证明。口语交际教学的途径有专门的口语交际训练、结合阅读教学的口语交际训练、结合写作教学的口语交际训练、随机的口语交际训练三个方面。专门的口语交际训练主要有听讲、看图说话、讲述故事和见闻、专题演讲、讨论、辩论等;阅读教学中的口语交际训练主要有课堂答问、课文诵读、课文复述、课堂讨论等等;写作教学中的口语交际训练主要有口头作文和例文评析等;随机的口语交际训练有课间即兴交流、即席发言、采访、答问和演课本剧等。以上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口语交际教学规律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概括出口语交际教学的原则体系。
4.社会对口语交际能力提出的新要求
口语交际教学原则的构建应该重视其时代性。时代的发展对口语交际教学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也为口语交际教学的发展不断创造新的条件,这就要求人们从口语交际教学实践中发现和概括新的矛盾和新的规律,《语文课程标准》顺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这个规定,比起以前的相关规定,既具时代特征,以人的发展为本,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大语文教育观。为此,我们在构建口语交际教学的原则体系时应该充分考虑现代社会对人们的交际素养提出的要求,从而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新课程背景下口语交际教学原则体系的构建
基于以上认识,口语交际教学原则体系的构建应以口语交际教学目标为出发点,以语文教学的一般原则为指导,全面考查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各种基本矛盾,并深入研究这些矛盾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构架口语交际教学相对完整、相对科学的原则体系。在新课程背景下,口语交际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应该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要则,我们称其为口语交际教学的一般性原则;同时,口语交际教学作为一种在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形势下产生的新型教学形式,应有它自身的教学法则,我们称其为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原则。这些一般原则和基本原则紧密联系,互相配合,共同构成科学的口语交际教学原则体系,对口语交际教学实践活动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口语交际教学中只有贯彻这些原则,才能真正提高教学的效率,真正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