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3年第3期 ID: 354326

[ 方双寿 文选 ]   

做好高三语文备考的务虚工作

◇ 方双寿

  高三备考,脚踏实地、“务实”是基础;但备考过程中的“务虚”工作,往往也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一.“务实”“务虚”相结合
  “务实”,指的就是真抓实干,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地理清理顺,一套试卷一套试卷地练习,无基础无以建广厦。高三复习,无非是做单项知识点练习,做综合试卷;考试,讲解试题,引导思考和归纳;讲完试题,再做题,再考试;如此循环往复。但在备考过程中,功夫下了不少,知识点练习做了一题又一题,模拟卷做了一套又一套,成绩就是不见长,模拟考试试卷很伤人;分数的涨落左右着学生脆弱的心。因而, “务虚”在备考过程中就显得极为重要。
  所谓“务虚”,是指当老师的,能耐心地帮学生理清理顺思想,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的精神燃烧,使他们在紧张的复习备考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当老师的,如若也跟着学生感叹“语文难长分”,或者一味责备学生“我跟你讲多少遍了你怎么回事”,还不如鼓励学生理性分析存在的差距,讲清模拟卷与高考卷的区别,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鼓励学生重拾信心。有人说,冰山的的运动之所以雄伟壮丽,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这“八分之一”其实就是外在形式上的求索务实,而情感与思想则是其中的“八分之七”。人类有异于其他动物,是人有物质和精神两个维度,正所谓“人不单是靠吃米活着”,人的精神因素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学生有向上的内需,我们要顶着让学生上;我们也可以明确地告诉学生,老师有能力帮所有同学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一个档次。让他们树立信心,稳步前行。
  让学生明白,考试得分高低与考生的心态有着密切联系,心态又与平时老师的训练息息相关。平常要面对的各种测试不仅仅只是在测试对知识的储备和掌握程度,同时也在训练学生的应试心理。任何一次考试都不能真实完整地测出一个人所掌握的知识,每次考试卷子侧重点不一样,因此有些同学的考试得分就会出现不断涨落波动的现象,这很正常,它只是说明此次考试考查到的一些知识点你可能还没有充分地理解或记忆,老师对考试试题的有意识调控,原因就是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全面地了解和看清自己的复习状况。因此大可不必以一次考试的成败去评判自己,使心情起伏不定,陷入一种假象的成功或失败里。
  二.耐心备考,不急不躁
  语文学习如小火炖肉,急不得,速成不了。高三复习从对必修选修的知识梳理,到分知识点练习再到综合练习,一路走来,到四五月,应是快要熬出鲜美纯浓的汁水的时候了。但越是接近高考,学生越是浮躁。大家常说一句话,得综合者得天下,这话不错的,综合科这时是量变引起质变的关键时期,分值涨幅也特别大。但高考毕竟是六匹马共同拉的车,作为语文老师,不能在这最后关头放松要求,不能让学生弱化了对语文学习的重视度。每年高考成绩出来,总有个别平时语文功底好的会马失前蹄,也总有几个平时不怎么样的会考出极好的成绩,但这并不意味着语文抓与不抓一个样。俗话说,“临门一脚必不可少,笑到最后才笑得最好”。
  备考的最后关头,知识点练习还得照常进行,阅读还得照常进行,写作练笔还得照常进行,保持“热身”状态。课前几分钟照常留给学生,全班学生轮流,除考试写作文外的每节语文课都有一个学生走上讲台,或朗读或背诵其精选的文章,这既能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培养语感,积累作文素材,又能舒缓人为的紧张气氛,保持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一切按常规进行,保持心态平和,不急不躁,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耐心做题做到高考来临时,就有机会在高考考场这一特定环境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最佳的水平。
  耐心备考,这是高三语文备考“务虚”工作的重要一环。
  三.总结做题方法,提高做题质量
  高考语文试卷,阅读、语知、作文三大块,总共21题,每道题考什么,怎么考,如何答题,要结合《考试说明》,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高考不是一场杂乱无章的战争,命题老师必须依据《考试说明》来出题,因而《考试说明》是考试前最应该看的、最重要的参考书,它已将考试的内容和题型提前“安民告示”,它能帮助考生复习有方向;迎考的最后阶段,已经进行两到三遍的复习,做了大量的试题,正需要重新回到基础上来。我们应对照《考试说明》进行回忆和梳理,逐条对照;通过比较,找出差距,查漏补缺;通过典型例题的讨论,辨析,质疑,帮助学生强化解题思维,总结解题方法。另外,备考后期,要帮学生树立一种学习的理念,也就是改变现在的学习重点,即由长期积累知识的过程转向发挥知识应考的过程,学习如何运用已经掌握了的知识;提高语文的解答能力,树立“规范”意识,减少非知识性丢分,提高做题质量,形成体系,得到飞跃。
  这是“务实”的工作,也是“务虚”的要求。
  方双寿,教师,现居安徽东至。

做好高三语文备考的务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