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5722

[ 周素娟 文选 ]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 周素娟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活动单导学模式”在语文学科中的具体应用时对学生在集体学习过程中个体主动与学生之间的互助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它要求注重角色的转换,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是提高语文活动单教学效率的一条有效途径。但是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好多老师忽略其实质,只是走过场。以下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此略作分析。
  
  一、合理分组,人人参与,分层达标
  
  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相关因素是有差异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积累的差异,到了小学中高年级逐步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在分组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点。合作学习小组,以学生自由组合的四人组为佳。成员们彼此熟悉,便于学习活动的开展。有利于互学互助,又能使个人活动时间得到保证。四名成员以一优两中一后进为好,优生在小组中起到导向的作用,而后进生是重点帮助的对象。在学习活动中,教师帮助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较低层次目标要求全组学生都能达成,然后鼓励他们向高层次的目标迈进。较高层次目标则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现有发展水平和兴趣有选择地去尝试。去完成。较低层次的学习任务完成后汇报的机会尽量留给后进生,层次较高的自愿汇报。个人汇报后,小组其他成员进行补充、完善。如此,不仅人人参与有收获,而且充分体现小组合作的结果。增强了合作意识。小组汇报之后,教师组织评价,及时反馈,肯定成绩,比比哪个组学得好。以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强化小组合作学习意识。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小组合作必须重视对组长的培训,组长是小组学习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小组合作的初始阶段。学习效果的好坏与组长的工作很有关系。一个好学且自学能力强的组长能带动全组学生自觉学习、自主学习。
  实行轮值制。当学生的自学能力普遍提高时。各层次学生轮流担任组长。这样可以打破组长对学习活动的“垄断”权。避免变“师灌”为“组长灌”。轮值制有利于发挥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小组学习的质量。
  
  二、明确目标。放手自学,培养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学习目标是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学习的效果,也正是通过学习目标的达成程度来体现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作引导。就能有效地激发学习动机,推动和促进学习活动朝着预定的目标迈进,并对学习现状做出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调整。在小组合作自学的过程中,首先应使学生学会如何根据单元学习提示、课文类型和课后练习以及疑难点来制订学习目标。在明确了学习目标的基础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充分的自主权去展开学习过程。殊途同归达成目标。在向班级汇报时。教师鼓励学生回顾学法。讲明学法。例如学习词义,不但要求学生在汇报时把词义用自己的话讲清楚,而且要求把自己是怎样学这个词的作个介绍,如:怎样联系上下文内容去揣摩词义。用词典查了哪个词的含义来帮助理解等。在班级交流以后。教师及时肯定学习得法且效果好的合作学习小组。并帮助他们归纳出学习语文的一般方法向全班推广,这样的方法来自学生,学生乐意接受,容易掌握。同时大大增强了学生的信心,提高了探索学法的自觉性。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们举一反三,活学活用,自觉总结学法,唤醒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学习的意识。
  
  三、更多关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弱势群体
  
  虽说有了合作学习小组,但不一定能产生好的效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然而在小组合作学习时,通常看到优秀学生活跃的身影。听到他们独特的见解,合理的分析。俨然成了主角。而学习困难的学生总是静静地在旁听,成了配角,有的甚至成了局外人。处于被动地位。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优生早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无所事事地等待着小组交流:学习困难的学生面对着探究问题苦苦思索,心神不定地担心小组交流的开始;组内交流时,优生拥有绝对话语权,说得滔滔不绝、头头是道,而基础差些的学生默默无闻、望洋兴叹。等着优秀学生的米“下锅”,人云亦云、随声附和,由原来的“教师讲、学生听”演变为“学业优秀的学生讲、学业优秀的学生听”;全班交流时,优秀学生抢先抓住发言的机会,博得满堂喝彩。基础差些的学生无奈地沉默寡言,难有露脸机会。这样的小组成员之间并没有进行真正意义的合作学习,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十分有必要关注合作学习中的弱势群体,引导小组成员之间的真正自主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交流时多采用轮流发言式或抽号发言的方式。轮流式发言是指小组成员围绕一个中心问题轮流发言(可让基础差些的学生先发言),一人也不落下。这种方式。使每个成员不得不参与思考、讨论。提高了弱势群体的主动参与意识,变被动为主动。这样让基础差些的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组际交流时,各小组决定发言代表。打破原来优秀学生的垄断地位,可以由老师或学生用抽号的方式决定各小组的发言代表。用发言代表的进步情况来评价各小组完成目标情况,这就是抽号式发言。这样做使得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新格局。教师在明确合作探究目标的时候,更要有意把焦点引向弱势群体。例如,在教学中,以小组合作朗读擂台赛形式来朗读课文时。教师可指定小组中不善于朗读的学生,让小组成员通力合作指导、帮助他。让他读好,以代表本组参加比赛。这样一来。小组成员自然而然就把合作指导中心放在这些弱势群体身上,同时在合作中共同提高。这样,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总之,在初中语文活动单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培养是促成活动单完成的重要举措,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注意充分运用、合理运用、适时运用,做到因材施教,做到以鼓励学生为出发点,重视合作交流,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语文素养的培养与提高。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目录

  •  / 黄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