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5709

[ 范海涛 文选 ]   

例谈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活动单”设计

◇ 范海涛

  文言文离我们年代久远,且语言大多简约精深,学生难以理解,因而产生畏惧情绪。文言文教学又多为串讲、灌输,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晕晕沉沉,效果不好。因此文言文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实施“活动单导学模式”以来。文言文课堂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学生学得主动积极,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而这变化的背后,“活动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下面就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活动单”设计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贯穿一个“读”字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不二法门。朱熹说:“凡读书……只要是多诵几遍,自然上口。永远不忘。”《语文课程标准》更是明确规定“初中生要背诵优秀诗文80篇”。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整体感知文本,可以积累对文言文的语感。熟读成诵,更能使学生“腹有诗书气自华”。文言文教学的“活动单”设计应该以“读”贯之,大声诵读、组内互读、小组齐读、pk读、师生共读、品读、译读、表演读、背读等等。教学实践中,班上的同学居然发明了“二重读”,主从结合。音韵相和,很是好听。以笔者所听裴友军老师讲授的《观沧海》为例,“活动单”中有五大活动:初读。整体感知;二读,理解诗意;三读,把握主旨;四读,体验感情;五背诵,现场巩固。读贯其中,学生在裴老师的引导下,以读为径,层层深入,抵达了诗歌的灵韵之境和作者的内心世界。
  由此可见,文言文教学必须让学生以学习主人的身份。在各种不同形式的诵读中理解文本,增加积累,生成感悟,提高审美情趣。教学目标才能真正达成。
  
  二、开放的活动设计
  
  “活动单导学模式”中“活动”是指“学生主动作用于教学内容的方式及其过程”,“包括内在的思维活动、物质操作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袁碉《小课堂演绎大课改》)。因而活动的设计应该也必须是开放的,实现小组合作→组间合作、课堂→课外、书本世界→生活世界、学校→社会的突破。比如教学《岳阳楼记》,可设计这样一个活动:安排学生利用周末去参观范公苑。欣赏苑中范公的诗词碑刻,了解范仲淹在如皋大地的贡献,了解范氏后裔在如皋的发展。这个活动将书本世界和现实世界联系起来。孩子找到,前人的遗风流韵,更加深刻地理解范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学了这篇文章后,不少同学都喜欢上了范仲淹的诗文。很多同学利用课后时间背诵。这些积累、这种发自内心的崇拜也许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影响。因而,活动的设计要充分利用书本、班级、生活、网络等各种资源,结合学生的学情,有效整合。这种开放的活动设计能带给学生旺盛的学习活力。当然,开放的活动设计必须要有其存在的价值,有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不能为活动而活动。
  
  三、精当的学法指导
  
  “活动单导学模式”中“导学”这一要素在“活动单”的设计中主要体现为学法指导。学法指导需要渗透在活动的流程中。文言文跟我们今天的生活语言相差甚远,学生不知道怎样去学好它:所以,我们在设计活动单时就要将一些有效的学法渗透在活动之中。如:准备《古汉语常用字典》,勤查字典;结合注释、结合已学字词、结合上下文翻译;利用网络;圈画重点词语;总结积累一字多义、古今异义;大声诵读;联系文本内容、联系生活理解文章的重点词句;等等。这些学法融进活动中。让学生有法可循,能够较好地完成活动任务。久而久之,还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设计《醉翁亭记》的“活动单”时,渗透进以下学法指导:(1)自习环节。大声诵读课文;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和背景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联系已学的古文,总结一字多义等。(2)小组活动:在小组长带领下找出文章写了哪些景物,各有怎样的特点,可一人发言,其他人补充一圈画出体现景物特点的词语→组内交流→组长分工,选择其中一种景物,一人说特点。再合作朗读诗句。在这个设计中,我们把小组合作的方法也标示出来。学生在合作时就变得有条不紊,快捷高效。
  
  四、精巧的过渡语
  
  “活动单导学模式”相对固化了教学的环节,课堂流程清晰。活动转换干脆。但是如果缺少了巧妙的过渡,容易落人生硬的境地,失去语文课堂的美感,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所以,老师在设计“活动单”时应该精心设计过渡语,通过过渡语来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引领学生从山重水复之中走向柳暗花明之境。以笔者所听裴友军老师的《观沧海》为例,活动三至活动四的过渡语:假如你现在就是曹操,你远征乌桓,凯旋归来,登上碣石山。看大海浩瀚、波起云涌,瑟瑟秋风中。你衣袂飘飞,于是你豪情大发……”。说到此处,学生已经情不自禁,满含豪情地朗读起来。这一段过渡语句式整齐。富有文采。造境煽情。效果不凡。教学典雅的文言文。教师的语言,特别是过渡语也应该力求雅词丽句,整散结合,富有表现力。跟文言文形成珠联璧合之美。笔者曾经听过一堂《记承天寺夜游》,活动设计简洁明快。美中不足的是老师的语言缺乏表现力,活动切换之际非常直白地说:下面我们进入活动二、接下来我们进入活动四。这样的过渡语就失去美感,没有起到创设情境的作用,没有把学生引入到那个如梦如幻的冷月清虚之境。
  “活动单”是“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重要抓手。精心设计好“活动单”是教师发挥“导学”作用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以上是对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活动单”设计的一孔之见,意在抛砖引玉,求教方家。

例谈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活动单”设计
目录

  •  / 黄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