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5646

  

善待别人的错误

◇ 钱 超

  班台莱耶夫是前苏联著名作家。他自幼失去父亲,十三岁时又与母亲离散,成了街头流浪儿。由于没有家庭温暖和教育,他沾染上坏毛病,沦为小偷。被送进苏维埃政府办的少年教养院,随后又被送进以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命名的社会劳教学校。在劳教中,他学到了一些文化知识,思想有了根本的转变。
  班台莱耶夫从劳教学校出来后,获得了新生,成为自食其力的人。他当过皮鞋匠、电影放映员、图书管理员。放映员的生活开阔了他的眼界,管理图书又为他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他如饥似渴地读了许多文学名著,他常想,自己传奇般的经历本身就是一部小说,于是产生了文学创作的念头。
  班台莱耶夫的文化水平虽然并不高,但有着深厚的生活功底,他勤奋地写作,以自己的经历为素材,写出了以陀思妥耶夫斯基命名的社会劳教学校为原型的《劳教共和国》这部长篇小说。
  他把小说寄了出去。一位编辑看了小说,觉得小说写得非常生动,但当得知作者自己也曾当过小偷,有过劳教的经历后,便嗤之以鼻。不打算出版这部书。
  后来,这部书稿落到了苏联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马尔夏克手里,他一口气读完了小说,认为小说故事性强,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便向高尔基推荐。高尔基看了手稿,给予充分肯定。高尔基并没有因为作者过去留下的污点而歧视他,而是热情地指点,大胆地扶持。在高尔基的帮助下。小说终于问世了。班台莱耶夫从此走上文坛,后来成为著名作家。
  我们几乎每个人看本身的过失,往往不如看别人的过失那么罪大恶极。这个理由是我们对犯过错的环境全了解,所以易于宽恕自己,对旁人则不是如此了。我们常常把注意力集中在人家的过错上,即使有时候不得不正视自己的过错,内心深处总是觉得可以原惊,因为我们以为这样做是对的,这些是我们根深蒂固的一部分,不论是好是坏,我们都必须接受自己。可是我们判断别人时。就不是自己的真正的裁判了,我们会用另一种眼光。把别人体无完肤,一点不留情地猛贬一通。
  其实,每个人都是一样的,都混合着伟大与渺小、善良与罪恶、高贵与卑微。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使人宽容自己,也同时宽容别人。从而责人不致太严,也能够怀着幽默感去看待别人的过错。

善待别人的错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