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5600

  

西溪赏芦花

◇ 龚 励

  自古至今,人们对于西溪芦荡情有独钟,“西溪芦雪”便是杭州名景之一。
  古人有过:“湖墅之胜,莫过于三雪。西溪之梅花,名之香雪;河渚之芦花,名之秋雪;皋亭之桃花,名之绛雪。而香雪、绛雪之艳,莫若秋雪之韵也”。字里行间,对于芦花的礼赞溢于言辞。不难想见,在先人眼里,梅花、桃花虽美,但是人们最为醉心的景观,仍然是芦花。千百年来。西溪赏芦闻名遐迩。
  西溪,杭州近郊的一块沼泽湿地,土质松软。并不适宜于农耕土建,因而,人烟稀少,塘荡遍布。古代,这里既是一个荒僻古庵之所,又是一个梅桃拥村、芦苇遍野的荒僻水乡,向以秋冬季节的观芦赏梅而著称。
  西溪的特色是塘荡野芦,杂树丛生,烟柳障目。密竹遮天。这也正是它的诱人之处。
  先贤对于西溪的赏景推崇备至,甚至连观芦时辰也有讲究,朝暮晴雨都有分寸。观芦,以暮秋初冬最佳,泛舟芦荡。晚霞一抹,轻风徐来,水波荡漾。
  游客坐于舱中,船工在后,慢桨轻橹:游客在前,谈笑风生;秋水一泓,荻花四壁。荒芦如潮,人有“如行天宫玉宇”之感。小船载着游客摇进河荡深处。不经意,或许能观赏到“一行白鹭上青天”之古趣。
  若在风起云涌之时,轻舟一叶。飘进芦海。此时,芦絮飞舞,芦浪翻腾,别有一番情趣。远远望去,芦絮莹如北国封霜,势若千里飘雪,茫茫苍苍。
  此景。就是人们交相称颂的名景“西溪芦雪”。
  2008年暮秋,我有一好友到杭,陪同游览。由于时程排得稍紧,车到西溪,已日暮黄昏。众人雇了条小船。划到芦荡僻处。未料,老天不美,天色骤变,乌云低垂,山雨欲来。风吹芦呜,声若万马疾驶,大家正襟危坐,谈天色变。
  环顾四野,芦浪滚滚,犹如钱江大潮,巨浪翻腾。起身远眺秋雪庵,芦荡中的一座二层小楼,宛若一叶扁舟,飘浮于芦海之上,时隐时现,仿佛顶风疾驶。景色煞是壮观。
  那句“天苍苍兮野茫茫,风吹芦低兮见孤庵”之句骤然浮现。我的那位朋友。到过不少胜景,足迹几乎遍布神州。观此景,竟也拍手叫绝,说道:“吾观西溪之胜无与伦比,可言七字‘西溪归来愧言景’。余遍走大江南北,惟西溪之行为最。”
  秋雪庵,一座古庵院隐蔽于芦荡一隅,四周荒芦环绕,突兀于旷阔的芦洲之上。
  晚风乍起,芦花盛开。游客登楼,凭栏赏景,会莫名而生思古怀旧之感。
  庵后,有一埠头,我们弃船上岸,曲径通幽,可登楼赏景品茗,推窗远眺,月下赏芦,别有一番意境:芦洲荒岛,曲水环绕,人有满目潇然之感。入夜。立于窗前。举目四顾,白云飘渺,月色莹光,皎灿炫目,曲水微波,盈盈相映。芦花盛开,皑若积雪,遇风则白絮飞舞。远观,势若漫天大雪。古人观此景,感叹道:“花时月夜登阁四望。如千顷白雪身于冰壶:遇风则芦花飘舞,似漫天瑞雪。”
  西溪之旅,以野趣旷寂为主基调。与西湖的浮华锦秀形成“一野一秀”迥然不同的钱塘风貌。令游客“下江南”,既能够观赏到一个繁华锦簇的西湖,又能感受到一个朴实淳厚的西溪,可谓双美兼得、珠连璧合。
  客官有幸到访杭州,西溪芦雪不可不赏!

西溪赏芦花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