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高中语文教材具有公认的权威性,所选文章既有代表性也有针对性。若是能用好语文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对实现中学语文的教学目的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的文学美感
人教版的语文老教材,侧重基础知识。新课标的出现,使得学生有机会感受到语文的人文性和时代性。然而不论是新课标还是老教材,无一例外地都有着许多相同的文学发展史上的优美文章。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等,这些是我们的祖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也记载着中华文化的发展和变迁。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该以教学目的为中心,以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利用为最终目标,围绕教材展开教学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例如陶渊明的《归田园居》,从黑暗的官场重返自由简单的田园生活,作者是何等的喜悦,即使是寻常的田园风光,在作者看来也是愉悦的诗情画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穿插讲解陶渊明的身世背景和人生经历,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其作品的来源和含义。
二、了解历史人物和故事背景
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上的文章,向学生讲述历史上的人物和政治背景。例如讲授《鸿门宴》,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文本内容和词语用法时,向学生讲述相关的故事背景,可以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节再现,请几个同学分别扮演项羽、刘邦、樊哙、张良等人,用课文中的对话来演绎历史故事,这将更能调动课堂氛围,学生不仅对文章记忆深刻,而且巩固和丰富了历史知识。利用教材上的文章与其相联系的历史人物和故事背景结合起来挖掘教材内涵,可以作为新课标下语文和历史学科相结合的例子。
又如《六国论》,北宋的苏洵、苏轼、苏辙以及清代的李桢,都写过同题的文章。教师在授课时可以把不同的版本都找来,让学生了解一下不同作者的见解,学习不同朝代的历史背景和文笔差别;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不仅学习作者的想法,而且尊重学生自己提出的观点。对于学生来说这无疑会使课程,更加具有吸引力。
三、鼓励学生讨论并发表意见
教材上的文章表达着作者的思想和见解,由于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和思考方式不同,有时一个人的想法,并不会每个人都同意。例如《劝学》里面的“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有的学生就会认为,一个人明察善辨,就应该是已经深知世事,学会思考的人,怎么会是一个身心散漫无修养的人呢?不管学生的这些想法正确与否,这都是他们个人的见解。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学生们找出文章里自己有不同意见的地方,可以列出来大家讨论。这不仅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新知识,更快掌握教材内容,而且培养和提高了学生思考与交流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材,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发挥空间,同时也给予学生更大的思维发展空间。以前的语文考试阅读题中,问到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和感情,答案往往只有一个,这唯一的答案忽视了人们看待事物的多面化,使得从其他方面思考的学生在看到答案之后会怀疑自己的思维方向,这样严重抑制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如今的教材把这个缺陷改正过来,这是语文教育事业上的重大发展。例如毛泽东创作的《沁园春·长沙》这篇秋景词,把壮丽多彩的湘江秋景描绘得栩栩如生,这意境让读者心旷神怡,而之后又回忆起昔日的同窗时光,心中燃起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生的热火。“谁主沉浮?”这最终的结果又有何关系,重要的是作者对新中国共产主义事业的执著,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念。这篇词,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自由的向往,同时,也表达出作者对昔日同窗的怀念,年少时与志同道合的同窗开怀畅谈理想和未来,这是多么让人怀念的时光。
又如《我的空中楼阁》,作者把小屋、山和树描绘得如此美妙与和谐。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文章不仅体现了作者发现美、体会美的心灵,也表达了作者与世无争,清新脱俗的高贵品质。就这两点吗?作者没有别的想表达的感情了吗?这是可以给教师和学生思考的问题,也是该思考的问题。课堂上多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
五、鼓励学生参与语文实践
新课标的选修课程有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与探究、文化论著作选读与专题研讨。这些多是和近代现代密切相关的知识,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鉴赏的同时,可以让学生参与创作,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创作出学生自己的文章。例如定期举办班级文章欣赏和点评活动,鼓励学生写文章读后感或者创作诗歌散文,或者把生活中的奇闻趣事改编成戏剧,每周或者每半个月挑选学生写得比较好的文章,让全体同学一起阅读,以便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和彼此提出对文章的看法与建议。如果有大家都很欣赏的戏剧,还可以一起讨论如何修改使得剧本更加完美,以此作为全班同学共同智慧的结晶,在学校举行活动或者是新年晚会的时候,能够作为班级节目的备用剧本。
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关注新闻,关心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关心科技的进步。每天可以有固定的时间和学生分享科技或者是国家大事类的新闻。分享的新闻可以教师收集,也可以让学生收集,还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新闻题材自己完成一篇新闻稿。这不仅让学生每天都能了解社会的发展动态,还可以加强与别的学科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语文无处不在。
六、课文教学可以采用多种形式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学生除了掌握基础知识外,还要熟练运用学到的知识,通过合理的运用创造出对自己、对社会有价值的财富。语文课程的教学,更该让学生能接触到真实的社会,能够对知识运用自如,能充分地认识自己,表达自己的想法。语文课本是课程的基础素材,课程应该以教学目的为中心来展开,作为教材文章的拓展,课堂上可以设置多种多样的学习形式,通过课程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故事和人物背景,组织学生参与讨论,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鼓励学生联系实际,接触社会实践,做到学以致用。
为了实现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充分利用语文教材,可挖掘的内容当然远不止本文所提到的这些,语文教师只要用心就会有新的发现和创见。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州市第一中学新校区(26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