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5035

[ 夏熔亮 文选 ]   

例谈古人进谏技巧

◇ 夏熔亮

  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帝王将相位高权重,有时会贪脏枉法,贪图享乐,亲小人,远贤臣。一些忠良之臣满怀忧国忧民之心,冒着极大的风险,甚至可能招致杀身之祸勇于进谏。有的一身正气,犯颜直谏;有的审时度势,旁敲侧击;有的独辟蹊径,启发诱导。殊途而同归,都是为了达到从谏如流的目的。现在我们来欣赏三则精彩的进谏故事。
  
  一、直言不讳,切中要害,如同醍醐灌项
  
  贞观初年,濮州刺史庞相寿,因为贪赃不法,私征皇粮,被人告发,受到了追还赃款解除职务的处分。他原来是唐太宗为秦王时的老部下,就写信向唐太宗求情,希望看在当年随他东征西讨的情面上,恢复他的职务。唐太宗派人告诉他:你是我的老部下,贪污大概是因为穷的原因。我送给你一百匹绢,继续作你的刺史,以后注意不要再贪污了。魏征知道这个情况后,就进谏唐太宗说:“因为庞相寿是你的老部下,就不追究他的贪污枉法之罪,而且还加以厚赏,留任原来的官职。你过去的老部下很多,如果他们都以此来贪赃枉法,恐怕会让天下正直廉洁的官员心寒,影响可不好。”太宗听了高兴地采纳了魏征的意见,并告诉庞相寿:“过去我身为秦王,是一府之主;今天我身在皇位,是天下之主啊,不能单独照顾老部下。连魏大人都这样秉公执法,我又怎么能违反原则以徇私情呢!”唐太宗便赏赐给庞相寿一些布匹丝帛让其回家。庞相寿含泪而去。
  智慧评点:明知太宗庇护自己的老部下,魏征还是挺身而出,直言不讳,切中要害:徇情枉法不仅会滋长不正之风,让清官为之心寒,而且还会影响明君的威信,可谓贻害无穷。他的一番赤诚之语,合情又合理,有如醍醐灌顶,不仅折服了太宗,使他悦纳了自己的意见,同时也让一心想恢复官职的贪官庞相寿惭愧不已。
  
  二、现身说法,推己及君,可谓曲径通幽
  
  齐相邹忌高大潇洒,自认为比不过齐国著名的美男子徐公。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问他的妻子和妾,他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漂亮。妻子和妾都毫不犹豫地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邹忌同来客闲聊,邹忌又问他相同的问题。客人开口就说:“徐公不如您漂亮。”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一看,自愧不如;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漂亮。他感到自己受蒙蔽了。
  第二天,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深知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近臣没有谁不偏爱您,朝中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普天之下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太深啦!”
  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鼓励大小官吏通过各种途径向他进谏,并制定了相应的奖励措施。许多大臣都来进谏,一时政治清明,进谏大臣越来越少。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智慧评点:邹忌在与徐公比美这个问题上受到妻妾和客人的蒙蔽,但他有自知之明,一不忌妒,二不发怒,反而别出心裁,上朝把自己受蒙蔽的琐事讲给齐王听,先引起齐王的兴趣。进而运用类比手法,推己及君,形象而委婉地说服了齐王。良药却不苦口,忠言却不逆耳。寓严肃的谏题于谈笑风生之中,从闺房私语自然引向朝政弊端,点出广开言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巧设悬念,理利相济,使人心悦诚服
  
  靖郭君田婴(齐威王之子)准备在薛邑筑城墙,他的门客都来劝阻。靖郭君吩咐传达人员不要给那些劝谏的人通报。有个齐国门客前来求见,说:“我只要说三个字就行了,多说一个字就请把我处以烹刑。”靖郭君就接见了他。门客急步上前说:“海大鱼。”说完转身就走。靖郭君说:“你不要走,留下把话说完吧。”门客说:“我可不敢拿自己的性命来开玩笑。”靖郭君说:“没有的事,您继续说下去。”门客说:“您没听说过海大鱼吗?用鱼网捕不到它,用鱼钩钓不上它。可是,如果一不小心到了没水的地方,连小小的蚂蚁、蝼蛄也可以任意欺侮它了。如今齐国也是您的‘水’呀。您只要一直保有齐国的庇护,又何必在薛筑城呢?如果您失掉了齐国,即使把薛邑的城墙筑得天一样高,又有什么用呢?”靖郭君说:“好啊。”于是放弃了在薛邑筑城墙的打算。
  智慧评点:齐客成功的原因,首先是他能看透对方心理。他知道靖郭君在薛邑筑城,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发展私家势力。然后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相应的计谋和策略。其次,他掌握了一般人的好奇心理,巧设悬念,激起了靖郭君的兴趣,使其身不由己地被牵着鼻子走,也就充分争取到了进言的机会。第三,齐客做到理利相济,切中要害。他从靖郭君自身的利益出发,来陈述筑城的利弊。他巧妙设喻,以鱼儿离不开水的事实,让靖郭君明白,不管是贵为宰相,还是平民,都是国家的一员,只有国家昌盛了,自己才能昌盛。齐客一番话,让靖郭君豁然开朗,心悦诚服,心甘情愿地放弃了筑城的打算。
  
  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初中部(225700)

例谈古人进谏技巧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