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5047

  

趣添标点

◇ 张 雨

  标点虽小,作用即大。可是,标点符号并非自古就有。古代,人们写文章往往前后句全都连在一起,如何停顿,如何断句,全靠自己揣摩。这就给理解文章带来不少麻烦。
  从前,有一个人出外做生意,寄钱回家并且写了一封信:“寄钱三百吊买柴烧孩子小心带和尚田租等我回去收……”
  他的妻子不识字,请了一个识字的读给她听,这个人读道:“寄钱三百吊,买柴烧孩子,小心带和尚,田租等我回去收……”
  信还没有读完,他的妻子就急得差点儿晕过去,幸好有个秀才刚好路过,见到此情景忙再看信,将正确的意思读出来:“寄钱三百吊,买柴烧,孩子小心带,和尚田租等我回去收……”
  听了秀才的朗读,他的妻子才转怒为喜,从而避免了一场悲剧。
  以上同样一段文字,由于两个人添加的标点不同,其意义就大不一样。同样一首诗,如果断句不同,添加的标点不同,其意趣各异,别有情趣。
  据说,宋代有一位书法家,将唐代杜牧所作《清明》诗写在自己的纸扇面上,一位朋友见后,给诗添加了标点符号:“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么一点,这首诗竟成了一阕好词。
  也有人用另一种方法添加标点:“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样“词”的意思变了,从问牧童什么地方有酒家,变成了向酒家店掌柜打听哪里有牧童娃了。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050041)

趣添标点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