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鞭炮响,虎年临世间。茶余饭后,邀游书海,摘录了几副嵌有“虎”字的佳联妙对,以供读者品赏。
相传宋代文豪王安石进京赶考时,路过马家镇,偶见马员外家门外挂一上联:“走马好,灯走马,灯熄又停步。”意在征集下联。王安石说“好对”,却迟迟应对不出。次日王安石交了头卷,主考官指头考场的飞虎旗考他说:“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恍然大悟,忙以马氏上联应对,备受赞赏。回到马家镇,王安石又以考场的“虎联”回对马员外的“马联”,很受赏识,竟被招为女婿。结婚时,报子报王安石中了金榜,王安石喜上加喜,竟挥笔写了两张“喜喜”字,贴到门上以贺,开了新婚贴“嚣”字的先河。
明代文学家邱浚,字仲深,现海南琼山县人。幼时在校读书,学堂座位漏雨,他与一个有钱人家的孩子争坐不漏雨的地方,老师看中邱浚的才气,要那个有钱人家的孩子让了座位。这小孩不服,跑回家把老父拉来,老父大怒,派人将邱浚弄出,劈头喝道:“谁谓犬能欺得虎?”邱浚却鄙视地笑答:“焉知鱼不化为龙!”气得老头目瞪口呆。
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定为都城,取名天京。宫中的“龙风殿”所挂的一副对联是:“虎贲三千,直扫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弄尧舜之天。”表示取得政权后,要仿效先贤开创清平盛世。上联的“虎贲”是勇士之称。下联的“龙飞”,比喻帝王即位。
相传解放前,黄陂县某农运会欲向武汉某商会征集钱粮,农运会长上联出:“山寨巍峨,虎豹鹿马排左右。”上联双关,既嵌入周围的卧虎石、白豹山、鹿耳山、福马山四座山名,又隐喻农运会声势浩大。警告对方不要以卵击石。那商会会长也非等闲之辈,稍加思索,下联即出:“长江浩荡。龟蛇鹦鹤列两厢。”也嵌入了长江两岸的龟山、蛇山、鹦鹉洲、黄鹤矶四处地名,并隐喻“本商会来头不小,请你们不要过分”之意,最后双方均谨慎地达成了协议,可见对联也可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四川剑门关有副对联云:“矗立冈峦,起伏蹲踞如猛虎:迂回栈道,蜿蜒曲折似长蛇。”剑门关壁立千仞,扼川陕之交通,为古蜀道之要,以“蹲踞猛虎”喻关口,以“曲折长蛇”喻栈道,能表现其“穷地之险,极路之峻”的态势。
浙江绍兴秋瑾故居有联曰:“云喷笔花腾虎豹:风翻墨浪走龙蛇。”这和书画常用的“笔走龙蛇”一样,借其蜷曲、舒展、活跃、腾飞之状,表现书法艺术的精湛和磅礴、潇洒的气势。
郭沫若自幼聪明过人,4岁半入私塾后,长进更快。吟诗作对,才思十分敏捷,相传有一天他的先生钓鱼回来,兴之后至,在黑板上写“钓鱼”二字,向学生索对。郭沫若刚好在前不久看了木偶戏《杨香打虎》,灵机一动,不禁脱口对出“打虎”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