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就是要将“说明对象”向大家“说清楚,讲明白”。要达到这样的写作目的,则需要在作文前将“说明对象”进行细致观察。不同的观察方法会成就不同的说明文,掌握以下几种特殊的说明文观察法,有助于你写出不同凡响的说明文。
一、差异性观察
例文:超声波会“吹风”
叔叔的工厂专业生产“电子驱狗器”。叔叔送给我一个。
这种仪器的外观像是一个手电筒,里面装有两节五号电池和一个超声波发生器。只要打开开关,它就会发出超声波,然后对准凶狗,狗耳朵对超卢波特别敏感,接收到超声波之后,就会吓得逃之夭夭。
我对“电子驱狗器”产生了兴趣,拿在手里不断地按动开关。我忽然感觉到有一小小股的“风”掠过我的手面。“风”是从哪里来的呢?莫非是“电子驱狗器”吹来的吗?不对,这仪器是发射超声波的呀。
我疑惑了,关上了开关,这时“风”没有了。再打开开关,“风”又来了。果然是“电子驱狗器”吹来的“风”——难道超声波会“吹风”?
我赶紧找来一段蜡烛,点着了,然后打开“电子驱狗器”对准了火苗。呵!你猜怎么着,火苗被超声波给“吹偏”了。我把“电子驱狗器”慢慢向火苗靠近,“风”越来越大,火苗越来越倾斜,最后被超声波“吹”灭了!
通过观察,我发现超声波会“吹风”是事实存在的现象。利用这样的原理,我们是不是可以制造一台“超声波灭火器”呢?
观察方法提示:
如果你也得到了一只“电子驱狗器”,想去做什么呢?大约会是去找一只恶狗实验一下吧。这样的观察角度,是“大众观察”。但本文的作者却没有将观察的对象定位于“电子驱狗器”这个物件本身上,而是超越了“实物表象”,到达了“科学木质”的境界——他把“超声波”当成了观察对象,这就叫“差异性观察”。通过这种差异性观察,作者发现了“超声波”的“吹风”特性,并且由此提出了要制造一台“超声波灭火器”的想法,,看来“差异性观察”不但会让说明文特别有趣味,还会特别有“价值”呢。建议同学们在观察事物时,少走“大众路线”,专辟“差异路线”,这样写出的说明文会让人感觉不同一般,耳目一新。
二、持续性观察
例文:《丛林秘密》节选
以前,人们总认为只有人类能够使用工具,我却发现黑猩猩在使用细长的树枝从白蚁窝的山人口插进去,然后粘出白蚁米吃。以前,人们总认为黑猩猩是素食者,通过长期的观察我发现黑猩猩是杂食动物,并且还特别爱吃动物的肉。——我们要重新定义人类,重新定义工具,或者认定黑猩猩就是人……
观察方法提示:
1960年,27岁的英国女子珍妮,占道尔孤身闯入非洲腹地的热带雨林,开始了长达38年野外观察黑猩猩的生涯。对于~个人来说,这是相当漫长的持续性的观察过程,常人难以坚持这么漫长的观察过程,但珍妮,古道尔却坚持下来,所以她发现了许多不为人所知的黑猩猩的生态秘密,写成了“生态说明文”巨作《丛林秘密》——她发现黑猩猩会把树枝上的叶子拔掉,然后利用树枝探入蚁穴钓取白蚁来吃。她的这一发现,推翻了“只有人类有能力制造工具”的理论,这让珍妮成为当世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是什么原因让珍妮的“说明文”如此精彩?当然是观察,而且是数十年不间断地持续观察。同学们若是也有这般“持久”的观察耐力,然后写出“举世闻名”的“说明文”当然也不在话下。要写出能“传世”的“说明文”,需要你具备超常的观察毅力。当然了,在目前的学习状态下,我们不需要像珍妮这样只身深入热带雨林,进行长达38年的持续观察。但是,我们应该把说明对象纳入“观察视野”的时间长一点,再长一点,这样写出的说明文才可能更精致,更精确——比如要写《种子发芽》这篇说明文时,你至少要有持续观察整个发芽周期(大约七天左右)的耐心和行动吧。
三、探究性观察
例文:《消失的风景》节选
我家住在海边。
海滩上,曾经生长着大片红色的赤碱蓬,就如巨大的鲜红的地毯展在海滩上,辽阔而壮美——这是我眼中最美丽的海边风景。
但是,我发现成片成片的赤碱蓬枯死了,美丽的风景正在渐渐消失。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赤碱蓬的死亡?我要拯救眼前正在悄悄灭失的风景!
我捡起了一棵枯死的赤碱蓬——它的根已经完全腐烂掉,叶子上面有黑白相间的斑点,茎是灰色的腐软模样……从外观上来看,它是中毒而亡!
毒从何来?我沿着海滩向前走——第一个排污口,第二个排污口,第三个,第四个……明的、暗的有数不精的排污口,就像是无数毒蛇大张开的嘴巴一样,向海滩吐着巨毒——红色的,黄色的,黑色的……
观察方法提示:
生活中,总会发生许多让人感到“惊讶不解”的事件,而这样的事件背后必定有其原因——为了揭示事件背后的原因,就需要进行“探究性观察”,探究性观察可以还原真相。如果我们把“事件描述”“探究观察”“原因揭示”整合在一起,一篇基于“探究观察”的说明文就很容易写成了。要进行探究性观察,就需要你有一颗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心,这颗心可以让你变得很敏感,敏感会让你发现自然中、社会中和生活中那些其他人熟视无睹的“异样”变化,然后你才能找到探索性观察的时机和突破口。当然,找到了探索性观察的时机和突破口,你完成一篇有质量“说明文”的进程也就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