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响应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号召,曾经一度被忽视的美育重新受到重视。初中语文学科作为一门语言艺术学科。与美育的关系是比较密切的。而且十几岁的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审美观形成的初始时期,因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他们进行社会美、行为美的启发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审美观,尤其显得十分重要。但是,在当前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因为我们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各地普遍存在着在不同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欣赏美和培养美感教育的现象。其实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渗透美育对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对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和水平,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近年来,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发现语文教材中美的因素,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语文教学与社会美的渗透
初中生正处在人生观形成的时期,因此,对他们及时有效地进行社会美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显得十分重要。
初中语文教材中涉及到社会美的素材非常丰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提倡的“五讲四美”中的“四美”都可以从教材中找到例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些素材加强“四美”教育。“四美”,即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它的核心是心灵美,而社会美的核心也是心灵美。心灵美是相对于人的仪表美而言的,现在的初中生普遍比较注重仪表美,爱打扮,爱攀比。人固然应该讲究仪表美,但更重要的还是要注重内在美的塑造。心灵美是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基础,它借助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表现出来。反过来,通过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教育。又有助于陶冶美好的心灵。
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择的很多课文具有语言美的特色。语言美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从形式来说,语音、语调、语法、句法正确,速度适中,就是美的,否则就是不美的;从内容来说,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内容就是语言美的体现,比如说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中的第一段: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再比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以饱满深厚的感情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的无比热爱,读后令人动容,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有着巨大的感染力量。
鉴于以上所述,可以说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美的素材,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材料的教学,以及布置适当的活动,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二、语文教学与自然美的结合
自然美有两种:一种是未经人类加工改造过的,如张家界、黄山、庐山、九寨沟等等;一种是经过人类加工改造过的,如山川绿化、江河治理、园林景观。“五讲四美”中的“环境美”主要是指自然环境美,尤其是经过人工改造过的自然环境美。自然美是相对于社会美而言的。
初中语文教材中不乏自然环境美的材料。比如《国宝——大熊猫》这篇文章通过对大熊猫这一国宝的说明,提出了对于动物的保护这一主题。在教学中,就可以渗透这一主题,从而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要保护自然环境,同时按照美的规律来改造环境,美化环境。再比如《写在第11亿位国民出生前夕》一文,这篇短论宣传控制人口、计划生育的意义;另外通过本文的教学。不但有利于全社会增强控制人口增长的意识,而且也有利于增强环保意识。
三、语文教学与艺术美的熏陶
初中语文教材中其实有很多可以用作进行艺术教育的资源。教师一方面搞好教学,另一方面也可以开展一些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将活动和教学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开展艺术美的熏陶。比如可以自制语文教学挂图。有些学生或许会认为教学挂图仅限于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其实语文教材中也有很多具像化的事物和场景,其中一些已在教材中以插图的方式反映出来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这些插图放大、加工成彩色挂图,也可以不拘于教材中的插图,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以连环画的方式将课文内容描绘出来。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排演短剧。初中语文教材中几乎每册中都有由多个角色组成的文章,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改编成短剧、自己演出,比如说《(白毛女)选场》《<龙须沟>选场)等。
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复述课文,将课文内容加工、改编成故事,讲述出来。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些活动都可以在学生中开展竞赛,提高大家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
四、语文教学与美育相长
我们常说教学相长,其实语文教学也可以和美育相长。美育可以通过具体可感的生动形象来感染人、启发人。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情感性是美育的特殊功能,美育将理性蕴含在感性之中,以情感来维系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不像智育和德育那样用理性来维系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美育不靠灌输,更不靠强迫,它是自由而轻松愉快的。美育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对人的作用是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这也使得它较之于某些抽象的说教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多年的实践证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适当地加强美的教育,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又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和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本思想与地位,充分利用、挖掘初中语文课程中的美育资源,以美的语言和手段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去发现、挖掘课文中的自然美、社会美、创造美、艺术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达到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高尚的审美理想、正确的审美观念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