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3888

[ 张彦 文选 ]   

2011年手中考成语运用知识盘点及演练

◇ 张彦

  [知识盘点]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它并无整齐划一的格式和字数的限制,四字结构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中考也以四字成语的考查居多。重视成语的教学和考查是《语文课程标准》中“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精神的体现。综观近几年的中考语文试题,对成语运用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五个方面:
  1 正确理解与运用课文中出现的常见成语;
  2 辨析常见成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
  3 辨析常用成语的感情色彩;
  4 了解成语的基本含义和引申意义;
  5 根据具体的语境写出成语,理解成语中个别字的含义。
  技巧点拨:
  从近两年各地的中考考题来看,考查成语的运用仍是一个热点。怎样才能提高这类题的得分率呢?下面介绍成语运用的几种技巧:
  
  一、看准成语内涵
  成语的意思是约定俗成的,考生不能用现代,的眼光去理解它,更不能望文生义。例如“美轮美奂”,本形容房屋华美高大而众多,考生可不能笼统地理解为美好的意思;“文不加点”是指文章不经修改,一气写成,形容才思敏捷,下笔成文,不能理解为“文章没有加上标点符号”;“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而不能错误地理解为“首先、第一个冲上去”。
  
  二、弄清表述对象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运用范围,有的只能运用于人,如“眉飞色舞”;有的只能运用于物,如“汗牛充栋”;有的只能运用于事,如“左右逢源”;有的只能运用于自身,如谦辞“抛砖引玉”敝帚自珍”等。还有一些特指的成语,如“罄竹难书”特指罪行极多。
  
  三、辨别感情色彩
  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三种。分辨成语运用是否恰当的题目,可以从成语的感情色彩角度去辨别,看看有没有出现“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现象。如“无所不为“是贬义词,意思是什么坏事都做,考生不能当做褒义词理解和运用;“胸无城府”是褒义词,考生不能当做贬义词理解和运用。
  
  四、辨别形似神异
  有的成语与另一成语由于读音、字形或意义相近,粗略一看像孪生姐妹,很容易混为一谈。如“设身处地”和“身临其境”,前者指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环境中,指替别人着想;后者指自己亲临那种环境中。再如“漫不经心”与“漠不关心”、“无所不至”与“无微不至”也容易混淆。
  
  五、弄清双重语义
  
  有些成语还有双重含义,考生要全面了解“双柄”成语的双重身份,不仅知其一,还要知其二。如“灯红酒绿”既可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又可以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想人非非”既形容想法大胆、新奇,也可以比喻荒唐离奇、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
  
  [真题讲解]
  一、选择型
  (2010年云南省玉溪市中考语文试题)下列句子中,黑体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哀牢山是一个美的世界,美的景,美的人,美的物。美的情,无不令人触目伤怀。
  B 小亮和王明是一对黄金搭档,在工作中两人相映成趣,都取得了喜人的业绩。
  C 为了改变这个班学风不正的局面,李老师服从了领导的安排,粉墨登场担任了该班的班主任。
  D 遨游于艺术的海洋时,美虽然有时在印象中稍纵即逝,但仍能使人感怀。
  解析:这是一道有关成语的选择题,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考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解答此类题应从成语的范围大小、语意轻重、感情色彩、搭配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逐一辨析选项,采用删选法即可。具体解答时考生能发现A项所阐述的意思是高兴,令人难忘,而“触目伤怀”意为看到某种景象而心里感到悲伤,所以用在此处不合适;B项“相映成趣”是指景色相互衬托,用在此处不符合语言环境;C项“粉墨登场”是呷个贬义词,而整个句子所阐述的是褒义,所以用在此处不合适。
  参考答案:D
  二、纠错型
  (2010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语文试题)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用横线标出,并将正确的字书写在方格内。
  A 锐不可挡
  大爱无疆
  无人问津
  器宇轩昂
  B 进退维谷 相形见绌
  莫衷一事语无伦次
  C 草长莺飞怡然自得
  潜心贯注
  消声匿迹
  D 断章取意深恶痛疾
  持之以恒
  同舟共济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考生辨析、纠正成语的能力。导致成语犯错的原因一般有:音同致误,形似致误,以此为标准进行检查,很容易得出答案。A项“挡”应改为“当”;B项“事”应改为“是”;C项“消”应改为“销”;D项“意”应改为“义”。
  
  三、填空型
  (2010年陕西省中考语文试题)根据括号内的启示,在横线上填写一个四字成语。
  1 小说家最好的住所是哪里?是_____的孤岛小木屋,还是众声喧哗的公寓(很少有人去的地方。荒凉偏僻的地方)
  2 层层递升的浑厚的旋律,有如云水相搏,惊涛拍岸,呈现的是一幅天光云影、_____的图画。(景象千变万化,非常壮观)
  解析:这是一道根据释义写成语题,此类题型是成语运用题的常见题型,主要考查考生理解成语意思的能力。考生只要读懂释义,就很容易写出相应的成语。
  参考答案:1 人迹罕至2 气象万千
  
  四、积累型
  
  (2010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语文试题)请写出两个含有笑字的褒义成语。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考生课外积累及辨析成语感情色彩的能力,只要考生平时多加积累,此题是很容易解答的。
  参考答案:示例:笑逐颜开,谈笑风生等。
  
  五、运用型
  
  (2010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语文试题)请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图案,写一段解说文字。要求解说内容包含构成要素、造型特点、含义等;语言简练,至少用上一个成语。
  解析:这是一道运用成语解说徽标图案题,解答此题首先要仔细观察徽标,说出这个会徽所包含的构成要素、造型特点、含义等;其次就是运用成语写出解说文字。
  参考答案:示例:会徽由“世”、EXPO、年份、举办地四部分组成,汉字造型与英文、数字、拼音等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会徽表明世博会在中国上海举办。主体“世”字演化为一家三口合臂相拥的造型,也可抽象概括为“你、我、他”的全人类,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积极追求。可谓别出心裁,令人拍手称绝。
  [实战演练]
  1 下列四组词语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先——找出来并改正在下面的横线上。
  A 擎天撼地宠然大物
  锲而不舍可歌可泣
  B 销声匿迹
  张皇失措
  藏污纳垢轰堂大笑
  C 刻骨民心
  斩钉截铁
  断章取义鳞次栉比
  D 无精打采漠不关心
  名副其实
  如法泡制
  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在感动中我们耳濡目染,不由自主地逼近那些曾经感动过我们的心灵。
  B 中华民族的精神就是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
  C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生学与人类学的研究人员,对我国一定数量的语言趋于濒危甚至消亡的境地犹心忡忡。
  D 三国历史文化学者易中天“三国源头品三国”的最新学术演讲绘声绘色,贏得了襄樊听众的阵阵掌声。
  3 对下列广告宣传语中的化用成语还原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骑乐无穷(某摩托车广告语)还原:奇乐
  无穷
  ②一明惊人(某眼病治疗广告语)还原:一鸣
  惊人
  B ③牙口无炎(某牙膏广告语)还原:哑口无
  言
  ④咳不容缓(某止咳药广告语)还原:克不容
  缓
  C ⑤谈股论金(某电视台金融节目名称)还
  原:谈古论今
  ⑥饮以为荣(某饮料广告语)还原:隐以为荣
  D ⑦闲妻良母(某洗衣机广告语)还原:贤妻
  良母
  ⑧无胃不治(某胃药广告语)还原:无微不至
  4 下列各项成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恪尽职守
  骇人听闻
  别出心裁
  不可思义
  B 叹为观止兴高采烈
  相提并论
  因地制宜
  C 锋芒必露不言而喻
  水泄不通正经危坐
  D 相形见拙
  忍劳忍怨
  刻不容缓郑重其事
  5 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闪电的绿色火光使人眼花缭乱,断断续续的雷声像大炮轰鸣,空气中充满了硫磺的气味
  B 要把成都建设成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环境保护是基础,我们应均衡利用和开发环境资源,合理划分城市生态功能分区,因地制宜规划发展;
  C 李明的《心中的温暖》一文,构思别具匠心、选材新颖典型,获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
  D 小英在全省中学生舞蹈大赛中,以其优美舒展的舞姿和新颖的编排,征服了评委,获得一等奖,全家人简直是乐此不疲。
  
  参考答案:
  1 人宠然大物——庞然大物B 轰堂大笑——哄堂大笑C 刻骨民心——刻骨铭心D 如法泡制——如法炮制2 C
  3 D
  4 B
  5 D

2011年手中考成语运用知识盘点及演练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