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3723

[ 杨志坚 文选 ]   

多一点互动,让文言文教学更精彩

◇ 杨志坚

   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学好文言文,对于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以现有的各版本教材统计,文言文几乎已经占据了语文教学内容的“半壁江山”,可见学好文言文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文相去甚远,它所反映的内容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差距较大,显得艰涩难懂,因此,文言文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些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毫无兴趣,甚至望而生畏,除了文言文本身难理解、难背记之外,还与老师的重解释轻感悟、重练习轻理解的“注入式”教学有很大的关系。“注入式”的教法,文言文本来的美感和韵味消失殆尽,课堂气氛沉闷单调,难以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其实,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多一点互动,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记”的单一教学模式,完全可以让文言文课堂变得精彩起来。
   一、在诵读时多一点互动
   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在文言文教学中,诵读能使学生走进文本,感受作者情感,体味语言美感和韵味,培养文言语感,是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文言文的特点和语文运用规律的有效途径。可是,在传统的教学中,有的老师“惜时如金”,不肯在朗读环节上多花一点时间,只让学生匆匆地朗读一遍课文,纠正一些读错的字,马上就开始翻译课文了。有的老师虽能让学生多朗读,可也只是让学生一遍遍的读,毫无趣味可言。因此,我们应该在诵读环节上多花一点时间,与学生多一点互动。首先,应提倡教师的范读。一篇文言文,仅让学生一遍遍地朗读,以学生的见识和水平,是很难读懂其中的节奏韵味及其蕴含的情调的,也就很难让学生产生兴趣了。而教师声情并茂的诵读,就可以先入为主,“先声夺人”,把文章的句读和情感生动地表现出来,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其次,让学生自由的诵读。不少老师总喜欢让学生齐读,其实这并不能让学生很好地融入其中,而应该允许他们可以小声地吟诵,也可以放声朗读,也可以摇头晃脑地读,总之,学生怎么舒服就怎么读。先读得顺畅,再慢慢地融入情感。最后,师生互相评价诵读的优劣。哪里读得好,哪里有待改进,并说明理由。“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要把这个环节做好了,文言文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
   二、在解词释句时多一点互动
   在文言文教学中,解词释句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文言文中有大量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特殊句式、通假字等文言知识需要学生进行记忆,这对学生读懂文言文非常重要。问题是,在传统的教学中,大多数老师是把这些知识“嚼烂”了再“喂”给学生,每讲一篇课文,都把这些知识讲很清楚,写得满满一黑板,学生抄得手酸,然后课后再强行记忆,如此单调的课堂只能让学生昏昏欲睡。其实,我们不能低估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些文言知识,有的注释已经有了,有的可以通过上下文去推测,有的可以让学生查找工具书解决,如果能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摸索,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通常采用分组学习的方式,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在课前对这篇课文需要掌握的重要词语,文章中出现的各种文言知识加以归纳整理。在课堂上,我就把本篇课文中必须掌握的重要词语、重要句子以及文中出现的各种文言知识用幻灯片一一显示出来,提出问题,让各小组进行抢答。如果抢到的这一组学生回答不完整,可以由另一组学生进行完善补充。另外,各小组之间也可以互相提问,由一个小组提出一个问题,指定某一小组进行回答。在这样的竞赛氛围中,学生就会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理解思想内容时多一点互动
   引导学生整体理解文章内容,进而把握文章主旨,是在疏通字词句之后的重要教学环节。在传统的教学中,不少老师只是把课文再串讲一遍,然后把教参中对课文的理解讲授给学生,让学生记住即可,这样的教学方式只能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其实,如果在这一环节多花点心思,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就会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例如,我在教学《桃花源记》时,就模仿央视的“实话实说”,自己充当主持人,对桃源村民(全班同学)进行采访。我设计了一些有趣的问题对学生进行“采访”,比如:这位大爷,您是村长吧,能不能介绍一下你们村的情况呢?这位小朋友,听说你们村前天来了一个客人,你能说说当时的情况吗?你们想不想到外面去看看呢?今天我请来了一位嘉宾(渔人),请他说说他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经过如何?节目最后,请你们每人用一句话描述一下桃源村,好吗?再如教学《三峡》时,我就把课堂变成一个“旅游推介会”的现场,分组让学生根据课文设计“三峡旅游”推介词,然后向全班介绍三峡。另外,还可以开一个“三峡大坝落成”的新闻发布会,让学生向“公众”说明,三峡大坝建成蓄水后,文中的哪些三峡美景会消失,让人们抓紧这最后的机会来旅游。通过这样的互动方式,学生不仅理解了文章内容,同时也不再觉得文言文是单调乏味的了。
   四、在布置作业时多一点互动
   课后,不少老师总是要求学生记住这堂课所讲的内容,并背诵课文,进行语文积累,或者出一份试卷来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不断的练习和识记,来掌握各种文言知识,这很难激发学生识记文言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识记的效果也不好。其实,文言文的课后作业也可以多一点互动。首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出一份试卷。教师先规定好试卷的各种题型和分值,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出一份试卷,写上名字后上交,由老师发给其他同学进行测试,再交给出卷者评改。这样的互动方式,变被动考查为主动识记,学生出卷的过程就是识记的过程,效果显著。其次,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行设计一道写作题。一篇文言文讲完了,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通过设计写作题,可以把课堂的精彩延伸到课外,还可以缩短古今“时差”。例如,学完《桃花源记》之后,学生就设计出这样的写作题:给陶渊明先生的一封信;续写“桃花源记”;“陶渊明,我想对您说……”通过这样的写作,沟通了古今,让学生对古文亲切起来。
   总之,只要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少一点灌输,多一点互动,文言文课堂将会更精彩。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安市南星中学(362342)

多一点互动,让文言文教学更精彩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