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之一。为了改变学生写作文时苦思冥想,难以“交差”的现状和教师头疼于满篇见红的尴尬局面,笔者在实际写作教学当中,尝试着向生活要实效,通过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现将笔者的做法总结出来,予以交流。
一、倡导学生多观察
写作文,说到底是一种创作,而创作离不开真情实感,离不开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因此,写好作文的前提是要多观察生活。而观察生活,是对生活最基本最直接的体验,学生往往缺乏这样的经验积累,教师应当多加引导,多举一些例子。比如要写“老师,我想对你说—”这样一篇作文,首先,学生要对老师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气质风度、衣着打扮等行为表现进行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用有限的语言把老师的特征形象地描述出来,然后,再抓住几个与老师交往的具体细节展开描写,便能写出一篇好的作文。又如在学习《中国石拱桥》一文时,教师可采用新的教学思路,借助于生活经验,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见过的每一座桥,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它们写下来,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再如学习《落难的王子》一文时,因故事简单,寓意明了,教师不应停留在学生读懂课文的层面上,应当结合教材中可供训练的潜在因素,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落难的一些“王子”,这样,学生既间接地体验了生活,又能在作文时有“言”可发。
二、要求学生多读经典之作
阅读经典书籍是一种有效的情感体验和间接的生活体验,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体验到丰富的人生。比如在读《平凡的世界》的时候,学生可以间接地体验祖国改革开放之初国人的生存状态和广大农民生活的艰辛,以及在摆脱贫困之路上与命运和现实的不屈抗争。当然,读经典之作,就要求我们仔细地去分析揣摩名家是怎样表述我们所看到的事物的,比如写“十五的月亮”,可以用“悬”“挂”“嵌”等词语,还可以用“升起”等表形态的词语,但哪一个词语更恰当呢?只有结合具体情景,通过不断的推敲,才能选择恰当的词语,准确形象地表达出意思。另外,在不同的语境当中,通过不同修辞手法的运用,相同的词语所表达的效果也不相同。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中有“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一句,历来被人们奉为修辞手法运用的经典之句。这句话中朱自清先生把本来是嗅觉的清香,借助通感的修辞手法,大胆新奇地比作听觉感受的歌声表达出来,充分表现了荷香的似有似无、丝丝缕缕、断断续续,达到了白描手法无法达到的效果。所以,学生应当多读经典之作。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对教材所选名篇的分析之外,还需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必须做到有计划、有步骤,阅读书目也应当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才能有效地提高阅读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同时,还可以通过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包括了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虽然口头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有差别,但都与思维能力有关系。因此,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必须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着手。只有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才能逻辑严密地说话,准确表达所要表达的意思,也才能准确地把自己的真实想法用文字写下来。比如在社会生活中,有的人说话时思路清晰,表达准确,所要表达的意思让听话人明白无误,相反,有的人说话言辞不清,啰哩啰嗦,很难叫人理解,他怎么会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来呢?所以,教师必须在课堂内外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每节课前组织学生进行三分钟演讲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演讲时,要求学生就某一件事口头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后再把自己说过的话准确地写出来,来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比如有一段时间,市场上盐价飞涨,有的同学家里花高价也没有买到更多的盐,对这件事学生都有看法,但不一定正确,因此,教师若以此为话题,要学生收集材料,再发表演讲,就能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总之,教师只有通过有效的手段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促使学生写作兴趣和能力的提高。
三、在教学过程中应要求学生多写
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写作实践。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观察日记的写作,就应当要求学生注意观察事物的异同,并从不同角度作比较观察,这样做既能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又能使学生在平凡平淡中发现真情真趣,还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比如学完《背影》一文后,教师可布置一项特别的家庭作业:观察父(母)亲的背影,然后让学生仿写《背影》,那你一定会被学生细心观察后笔下的“背影”所感动。再如,在教七年级学生写作文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我要求学生以“感动我的人和事”为主题,每天写一个小故事,不拘泥于听到的、见到的,读到的也可以,并就自己写的小故事做出简短评价。结果,一年之后,学生写作文的兴趣高涨,写作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当然,在学生一次又一次写作尝试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对不同的素材、不同的写作技巧、不同的表达方式进行现实的指导,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注重作文批阅和讲评的实际作用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就必须把学生带到生活中去,让学生“我口述我心,我手写我口。” 但是,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文的兴趣和能力,离不开对学生作文的具体批阅指导。因此,教师在课堂讲评作文时,必须就学生写得好的作文或句段给予鼓励,对作文中出现的不足之处中肯指出,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方法,特别是作文中出现的错别字,教师不宜直接改正,应用红笔勾出,叫学生自己更正,这样改正的错别字学生印象深刻,记忆牢靠,不致再错。必要时,教师还可以先让学生相互批阅,然后教师做出具体点评。这样,就能使学生在批阅他人作文时发现不足,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长此以往,学生在写作文时就会 “得法”,就会用准确的语言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从而真正做到“下笔如有神”。
总之,要通过观察生活、读经典书籍、说话训练、写观察日记和作文的批阅与讲评,引导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和事物,必要时教师当“现身说法”,通过写出下水作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指导学生的写作,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作者单位:甘肃省岷县第四中学(748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