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3710

[ 陈健 文选 ]   

“多讲”与“少讲”的辩证法

◇ 陈健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究竟应多讲还是少讲?对这个问题,人们往往莫衷一是。
   一提到“多讲”,有人认为就是“满堂灌”,有悖“新课标”,其实不然。
   如同文学大师写文章有时“用墨如泼,汩汩滔滔,虽十、百、千字亦在所不惜”一样,教师讲授有时也须使用“繁笔”。如教学《小石潭记》时,怎样理解作者触景生情,乐中隐悲?这就需要了解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而遭迫害,被贬永州,孤独寂寞悲苦不堪的背景。他忘情山水与鱼相乐是想排遣内心的抑郁,但小石潭太僻静太清澈,像一方洞察毫厘的明镜,既引发了作者的闲情逸致,又惹起了他的寒心愁肠,形成了一个难解难分的怪圈。于是柳宗元以情观景、借景抒情,文人骚客特有的魏晋遗风,向往山野形胜的心绪,就在这一刻投诸笔端,留下了他的千古酬唱——“凄神寒骨,悄怅幽邃”。作者在记潭后,终于把持不住,“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流露出了欲超脱幽寂、悲凉的心迹。这些内容只有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才会豁然开朗。
   优秀的语文教师使用“繁笔”,讲授有如下特点: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有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明晰的讲解顺序,有形象生动的语言,会使学生越听越有味,学生置身教室有如沐春风的感觉。他们的讲授并不停留在简单地向学生灌输一些书上现成的东西,而是荡开去,多角度地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并能十分明确地谈出自己的见解。可见教师的讲授,大有学问,大有艺术。
   语文教师的精彩讲授,有时的确是十分需要运用“繁笔”强调和润色的。刘勰《文心雕龙·情采》说:“虎豹无文,则鞟同犬养(虎豹的皮如果没有毛色文彩,就与犬养的皮没有区别);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犀兕的皮有用,但还要靠涂上红漆来显示色彩)”。教师的讲解如果不顾内容的丰富性和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一味“少讲”甚至采用“放羊式”,那就会使教学的内容简单化,就会使语言干瘪无味,就会使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无法提高。
   辩证法告诉我们,“多讲”和“少讲”是相对而言的,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有多就有少,有少就有多。一味多讲,便没有少讲的存在;全然少讲,必要的多讲也就失去了可能。多讲与少讲必须实事求是。这正是《庄子》所云:“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野鸭的腿虽然很短,给它接上一截它就要发愁;仙鹤的腿虽然很长,给它截去一段它就要悲伤)”联系我们所主张的“精讲”,同样有“多讲”与“少讲”的辩证关系。
   所谓“精讲”,就是讲授时不面面俱到,不到处点火,全面开花;而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教师对学生的不明处,要精讲,语言文字的奥妙处,要精讲。凡属精讲的,教师必须严格提炼选取。精讲,要围绕核心讲,要把难点讲准确,要点讲透彻,重点要讲精细。这些都不是单纯的“少讲”所能做到的。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精讲又必须注意少讲。这“少讲”之“少”,就是多中求少,以少胜多。
   它有两层意思:一是讲授内容要高度提炼。它要求教师备课做到“由简而详,由薄到厚——由博到约,由厚到薄”;讲课做到“取宏用精,以约取博,厚积薄发”。就是“教师备有一桶水,才给学生一杯水。”二是讲授的语言要高度锤炼。我们在分析文章时常说某一个字是“一字千钧”,讲课语言也是这样。教师的每一句话都应该是从多篇资料、多次思考中浓缩出来的精粹。这就是教师“以少胜多”的语言艺术。以少胜多在于一个“胜”字。教师三句五句,看来是少,如果言之无物,则是多而空;出口千言,看来是多,如果内容丰富,则是少而精。所以说“少”和“精”是辩证统一的。
   我们反对满堂灌,但又不能将讲授法与满堂灌机械等同。实际上,讲授法属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一,它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教学中,它的重要作用仍然值得肯定,只不过是需要科学安排而已。讲授得当便优,讲授失当便劣。所以教师讲授并不都是满堂灌,对于它要进行具体分析。同样是讲授法,在注入式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教师视学生为容器,以讲解为专务,满堂灌输,强制注入,学生处于消极、被动状态;但在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教师循循善诱,学生致思明辨,教学效果则会十分明显。
   从当前语文教学的实际来看,一方面,我们不能单纯强调教师的“讲”而忽视学生的“学”;另一方面,则又不能过分强调学生的“学”而忽视教师的“讲”。教师的“讲”应当是起主导作用的“讲”,而决不是满堂灌输;学生的“学”应当是在老师指导下的学而决不是撒手放羊。如果一味地从时间上来限制讲课,甚至格式化,那实际上就是没有掌握“多讲和少讲的辩证法”。
   顾炎武有云:“文章岂有繁简耶?昔人之论,谓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若不出于自然,而有意于繁简,则失之矣。”(《日知录》卷十九《文章繁简》)教师的多讲与少讲,如同文章的繁笔与简笔,应该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长江中学(226200)

“多讲”与“少讲”的辩证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