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如大浪淘沙,经岁月洗却铅华后仍不失光泽的是经典。走进经典,感悟文字穿越时空的恒久魅力。
七年级《我的中国心》: 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
为了筹备1984年春节晚会,1983年秋,中央电视台的导演黄一鹤到福建和广东一带采访。一天,他们坐着车在公路上奔驰时,车上偶然播放的一首歌曲《我的中国心》,令央视导演激动异常。 于是,198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香港歌手张明敏为亿万观众演唱了《我的中国心》,打动了无数炎黄子孙的心,引起了海内外中华同胞的强烈共鸣。
这首歌曲的成功,除了演唱者的完美演绎之外,词曲作者也功不可没。时而舒缓时而激昂的旋律轻轻扣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弦,而气势磅礴的歌词更是让人热血沸腾、壮怀激越。这首歌的词作者就是被称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著名词作家黄霑先生。1982年,日本文部省在审定中小学教科书时,公然篡改侵略中国的历史,激起了黄霑先生的愤慨,于是他和作曲家王福龄共同创作了《我的中国心》。此后,黄霑又找到香港歌手张明敏,把《我的中国心》送给张明敏演唱。于是,一首流行歌曲一夜之间征服了所有中国人的心。
歌词的开头直抒胸臆:“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它首先就开宗明义地表达了游子的爱国情意。写爱国歌曲常容易流于概念化和喊口号,但黄霑先生很好地将中国诗歌的传统创作技法之选取典型意向巧妙地融入歌词的创作。胡应鳞在《诗薮》中提到:“古诗之妙,专求意象。”花鸟虫鱼,无不入文人笔下,飞禽走兽,莫不显诗人才情,因而意象是中国古诗词创作与鉴赏的重点,是中国诗歌的传统,也是现代诗的基本艺术符号。著名诗人余光中曾说过:“意象是构成诗的艺术之基本条件之一。”雁鸣悲秋,鱼传尺素,蝉寄高远,这些意象无不留给诗人丰富的想象空间,它使诗词更生动形象,更具审美价值。 同样一篇成功的歌词,往往也是因为它具有独创性的意象。
另外,在《我的中国心》这首歌副歌部分的歌词创作中,黄霑先生还巧妙地运用了“长江,长城,黄山,黄河”这样具有象征性的典型意向来传达爱国之情,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看到它们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伟大的祖国,身在海外的游子听到它们的名字时无不勾起对祖国无限的思念之情。黄霑先生正是抓住了这样一种独特的民族心理,选取了这些独特的典型意向创作了这首歌曲。“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不论何时,不论何地/心中一样亲。”这样的深情亲切的语句酣畅淋漓地抒发了炎黄子孙对祖国锦绣山河的深情赞美和无限热爱,无论时间多么邈远、空间多么辽阔,祖国在人们心中的分量是不会改变的,从而强烈激发了每一个听众的爱国激情。而歌词的结尾部分也再一次强化了主题:“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身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短短十几行歌词,把身在异国他乡的海外赤子眷恋祖国的深情演绎得淋漓尽致。歌词没有华丽的词藻,全是朴实、简单、浅显易懂的语言,足见词作者驾驭语言的基本功之扎实、运用语言的能力之高超。正是这些朴实无华但又饱含真情的语言,配以朴实、明快、让人震撼的乐谱,抒发出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才让这首音乐作品打动全中国、感动全世界。
课文背后的故事:
黄霑,原名黄湛森,籍贯广东番禺,生于广东顺德。黄霑曾与写科幻的倪匡、写美食的蔡澜、写武侠的金庸,并称为“香港四大才子”,又与倪匡、蔡澜一同被称为“香港三大名嘴”。1970年,转职华美广告公司,任联合创作总监,是首位获美国广告界最高荣誉“基奥奖”的香港人。1979年,黄霑为电视剧《狮子山下》创作了同名主题曲,这首歌曲给予了经济腾飞初期的港人很大鼓舞,后来被作为香港的市歌。据一项统计显示,《狮子山下》歌词在报章发表后,两个星期内,香港的报刊上出现超过160篇以《狮子山下》为主题的文章,足见其对香港社会影响之深远。由黄霑填词的《狮子山下》和《香港是我家》两首歌,陪伴了20世纪70年代港人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