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4日,“新语文学习杯”江苏省第十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的颁奖典礼在东南大学群贤楼报告厅隆重举行。颁奖典礼由江苏省中语会秘书长朱芒芒老师主持,江苏省教科院副院长杨九俊、江苏省中语会理事长陆志平、江苏教育出版社社长顾华明、江苏教育出版社副总编游建华、《新语文学习》主编朱念等出席并为获奖选手颁奖。
“新语文学习杯”“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始终秉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关注生活的理念,倡导表达真情实感,有力地推动了江苏省的中学作文教学,也为中学生展现自我提供了一个良好平台。此次大赛经过层层选拔,于2011年12月3日在百年学府东南大学举行决赛,经由评委的连夜评审,最终初高中组共评选出一等奖102名。
大赛评委由靳贺良、李震、黄厚江、杨志芳、钱俊元、沈中尧、王学东、胡云信、朱斌等语文教育专家担任,大赛决赛由评委老师现场命题,各环节严谨、专业、公平、公正。
李震:石榴花开满园红
初中组评委代表李震老师认为,本次大赛的目的是引导中学生关注社会的蓬勃发展,描写社会发展的崭新面貌,表达对社会发展的看法,其对三个作文题的解析如下:
不妨这样 这道题写作需要写出转折。“这样”的内容是多元的,但“不妨”是一个节点,要给人“柳暗花明”之感。文章最好是记叙文,叙述清楚一件事情的原委,有开端,有发展,在“疑无路”之时换一种思路。
又一年 《又一年》是英国迈克·李导演的一部影片,含义隽永,清新可人,表现了生活的真谛。陆游的诗中也有“南望王师又一年”的诗句。此题虽较熟悉,但求新并不易。是回顾过去慨叹时光之流逝,还是呈现奋斗精神追求人生的新境界?如何生动地表达出“又”字的动态内涵,是这道题的重点。
停靠 在这个加速旋转的世界上,我们作文的视角停靠在哪里?它在于寻找出一个纯真恒定的东西来安妥自己的心。我们可以写寻找生活中“停靠”的驿站,也可以写思想上“停”的支柱;我们可以写现实中人生停靠的片刻,也可以写记忆的港湾停靠着的心灵之船。
李震老师认为,尽管有些作文表现出脱离生活、内容空泛、语言贫乏等问题,但瑕不掩瑜,一批好文章脱颖而出,它们有以下共同点:面向生活,对生活有独特的理解;善于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语言生动准确,情感充沛,闪烁着青春的光泽;构思剪裁巧妙精当。小选手们那些精妙的文字、生动的思想就像“石榴花开满园红”,使得榴园宾馆的冬日暖意融融。
靳贺良:着力写好笔下的“这一个”
本届大赛高中组的三个题目是“淡”“适度”和“俯仰之间”,作为代表,特级教师靳贺良对高中组的命题、评奖作了总结。关于这次的题目,靳老师认为,三个题目皆意蕴厚重,平而不俗,选手们既有话说,又不能都说得好——
淡 从人生角度看,“淡”是一种自然的生命状况和淡定的处世态度。淡泊名利,淡然处世,历来为文人雅士所追求;少一些功利,多一些淡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沉潜,又何尝不是我们理想的生存方式?从另一角度思考切入,如对待原则问题不可“淡”,交友待人不可“淡”,工作学习不可“淡”等也可。
适度 这一命题有着鲜明的社会性。度,可理解为准则、法度、尺度、限度等。适,符合、恰好。适度,即合规律。大到国家经济的增长,小到个人的言谈举止,无不需要适度。
俯仰之间 “俯仰之间”本指低头而又抬起的这段时间,极言时间之短。本题的题眼在“俯仰”二字。俯仰,昭示着一种宽广的胸襟和恢弘的气度、一种瞬间洞察世事的能力以及一种坦荡达观的人生顿悟。俯仰,又可理解为极具张力的突变,喻指上与下、开与合、呼与应的瞬间应变。
阅卷中,靳老师发现这次优秀作文的优点有三:(一)以澎湃的激情,表达对社会的关切;(二)以细腻的笔触,倾诉对生活的挚爱;(三)以辩证的剖析,彰显逻辑思维的力量。但与此同时,空泛漂浮、审题不严的毛病仍然存在。如何让自己的写作更上一层楼?靳老师认为要做到以下两点:(一)长于思考,让作文闪耀着理性的光芒。同学们应坚持写随笔、日记,随时记录下自己的所观、所听、所感、所思。(二)力求创新,着力写好笔下的“这一个”。同学们应摒弃应试作文中“这一类”和“这一套”的“范式”,打磨出作文中的“这一个”,彰显“我自己”的真切感受。礼堂中,靳老师激昂的发言激荡着在座每一个小选手的心灵,他们也以掌声热烈地回应着。
杨九俊:为爱而写作
杨九俊老师的发言言简意赅、鞭辟入里地强调了三点。(一)“写作是唯一的,在你和不可能之间的桥梁。”杨九俊认为人生有很多的不可能,通过写作这个桥梁跨越可能与不可能,使得生命更加充实、饱满。(二)“写作是一次对自我的正式访问。”写作也是一次回访自我的过程,只有源自于心灵的写作才能打动自己,打动别人。(三)“写作要转化为爱,为爱而写作。”文学不只是语言的艺术,还是情感的艺术,只有笔尖蘸满爱的文字才能在读者的心中流淌,也才能流淌在大浪淘沙的文学长河中。杨老师充满哲理、受用终生的精彩发言引发了雷鸣般的掌声。
陆志平:不妨开个博客
陆志平老师说:“ ‘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旨在引导学生走向社会,经过十年的努力和宣传,今年参赛文章中‘掉书袋’的现象较往年少了很多。” 陆老师认为写作不应带有功利性,它是心灵的需要,“灵感是上帝跟我们说的悄悄话,上帝比较忙所以只说一次,我们应该在平时的生活中及时记录下那稍纵即逝的灵感”。针对当前中学生写作中的问题,陆老师发出不妨开一个博客的呼吁,通过博客随时记录自己的生活,有助于加强同社会的联系,进而获取写作的源泉。陆老师幽默而充满智慧的发言多次被热烈的掌声打断。
游建华:记住我们的约定
作为承办单位江苏教育出版社的代表,游建华副总编对为此次大赛辛勤付出的评委老师、《新语文学习》编辑部工作人员以及各位与会嘉宾表示感谢,并对获奖的个人和单位表示祝贺。他说:“‘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旨在引导中学生走向社会,在座的诸位获奖选手,当你们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时,不要忘记江苏教育出版社和《新语文学习》杂志。”颁奖典礼即将结束的时候,游总编还热情地邀请诸位获奖选手加入出版社的专家、学者、作者团队,并许下一个来年再见的约定。
俯仰之间,又一年。作为江苏省最为重要的作文赛事之一,“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已经走过十个年头。十年光阴,大赛诞生了一批才华横溢、文采飞扬的少年才俊,他们之中有的进入高等学府继续深造,有的已经走上工作岗位,有的从此踏上文学创作的浪漫之旅……亲爱的同学们,不要忘了我们的约定,来年,让我们再度相约在“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中!
本刊记者 王永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