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50455

[ 牛继花 文选 ]   

《铸剑》与鲁迅的复仇精神

◇ 牛继花

  在鲁迅作品中,《故事新编》是一部历史小说集,但与其他历史小说不同,鲁迅并不严格地按照历史的真实去再现历史故事和还原真实的历史场景,而是借助一点历史的“因由”,随意点染,任意发挥,铸成一篇篇既具有历史韵味又影射、针砭现实的小说文本,为中国历史小说的写作创立了一种新型的范本。《故事新编》中这种杂陈古今的写法,鲁迅称之为“油滑”,实则是“一种观察人生世相的特殊眼光,是一种对社会、历史、文化独特的认识方式”[1]。在《故事新编》的八篇小说中,《铸剑》“油滑”情节少一些,也深得鲁迅的喜爱,他说:“《故事新编》真是‘塞责’的东西,除《铸剑》外,都不免油滑。”[2]其实《铸剑》中也有“油滑”的腔调(如那些歌词和对民众的描写),但与其他篇章相比,更严肃、深沉一些,所以就更值得珍视。
  《铸剑》的本事来自于《列异传》、《搜神记》等古籍中记载的“三王冢”的故事。原来的故事极为简短,如《列异传》的记载如下:
  干将莫邪为楚王作剑,三年而成。剑有雄雌,天下名器也,乃以雌剑献君,藏其雄者。谓其妻曰:“吾藏剑在南山之阴,北山之阳;松生石上,剑在其中矣。君若觉,杀我;尔生男,以告之。”及至君觉,杀干将。妻后生男,名赤鼻,告之。赤鼻斫南山之松,不得剑;忽于屋柱中得之。楚王梦一人,眉广三寸,辞欲报仇。购求甚急,乃逃朱兴山中。遇客,欲为之报;乃刎首,将以奉楚王。客令镬煮之,头三日三夜跳不烂。王往观之,客以雄剑倚拟王,王头堕镬中;客又自刎。三头悉烂,不可分别,分葬之,名曰三王冢。[3]
  这一原始故事承载着厚重的复仇意识,这也是它被选中作为小说素材的原因。但值得重视的是,鲁迅在展开充分想象的基础上,把这一数百字的记载扩展成了一篇惊心动魄的小说,使其具有了现代意识和现代审美品格。为了使人物更加生动、逼真,鲁迅写出了眉间尺性格的变化:他开始的时候优柔寡断,胆小怕事,对一只落水的老鼠,时而痛恨,时而同情,引起了母亲的忧虑。后来得知父亲的冤情之后,他迅速成熟起来:“眉间尺忽然全身都如烧着猛火,自己就觉得每一枝毛发上都仿佛闪出火星来。”于是毅然踏上了复仇之路。眉间尺的转变,证明复仇并非人之天性,而是现实逼迫的结果。小说由此体现出了深刻的批判力量。小说中最具魅力的人物黑色人“宴之敖者”。在《搜神记》中,他被称为“客”,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多余的交代。但在《铸剑》中,鲁迅称其来自“汶汶乡”(昏暗不明的地方),并对其形象进行了细致地刻画:“黑须黑眼睛,瘦得如铁。他并非言语,只向眉间尺冷冷得一笑,一面举手轻轻地一拨干瘪脸少年的下巴。”极力突显他冷、硬、黑、瘦的特征。他还不断地用尖利的声音唱着谁也听不懂的歌曲,更增添了其神秘性。他帮眉间尺复仇没有任何的功利目的,并拒绝一切的感激和赞美,他认为:“仗义,同情,那些东西,先前曾经干净过,现在却都成了放鬼债的资本。我的心里全没有你所谓的那些。我只不过要给你复仇!”这其实是鲁迅一贯的态度,他分析说:“中国人总喜欢一个‘名’,只要有新鲜的名目,便取来玩一通,不久连这名目也糟蹋了,便放开,另外又取一个。真如黑色的染缸一样,放下去,没有不乌黑的。譬如‘教授’‘学者’‘名人’‘作家’这些称呼,当初何尝不冠冕,现在却听去好像讽刺了,一切无不如此。”[4]这是黑色人拒绝“义士”、“仗义”等称号的主要原因。对他而言,复仇本身就是目的,他就是复仇之剑的“精魂”——一个为复仇而诞生的幽灵。而在复仇中,他可以毁灭自己,这似乎是他的一个愿望:“我的魂灵上是有这么多的,人所加我的伤,我已经憎恶了我自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帮助眉间尺复仇,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复仇愿望:毁掉他自己!与眉间尺的伦理复仇(报杀父之仇)不同,他指向自身的复仇行为,是复仇的另一种形式,它根源于根深蒂固绝望和对绝望的反抗。正是在这个人的身上,鲁迅暗置了自己的复仇心理。鲁迅出生于越地,自古乃“雪耻之乡”,他的骨子里有着越王勾践的精神遗传。所以他对那些阻碍社会进步的恶劣现象和自称“正人君子”的伪善之士深恶痛绝,至死也“一个都不宽恕”!黑色人正是鲁迅这种复仇心理的外化。
  小说结尾,先写眉间尺的头颅在水中嬉戏,继写两颗和三颗头颅在水中撕咬,集诡异、怪诞和真实生动于一体,读来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确是难得一见的好文章。而鲁迅快意恩仇、“与子偕亡”的复仇精神,也尽在这些描写中得以呈现。
  
  注释:
  [1]郑家建:《历史向自由的诗意敞开——〈故事新编〉诗学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138页。
  [2]鲁迅:《鲁迅全集》(第13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99页。
  [3]《鲁迅辑录古籍丛编》(第1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23—124页。
  [4]鲁迅:《鲁迅全集》(第12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92页。
  (牛继花 山东省沂南县苏村中心中学 276301)

《铸剑》与鲁迅的复仇精神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