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李清照是两宋之交著名词人,是宋代词坛中最有成就的婉约派代表词人之一。她能诗善词,其词哀怨缠绵,以婉约为主调;诗却激越悲壮,多豪放之歌。本文主要探讨李清照的诗,从思想内容、形象塑造、意境创造、语言风格四方面论述李清照鲜为人知的诗歌成就及其影响和地位。
关键词:李清照 爱国词人 形象 意境 语言
李清照是两宋之交著名词人,是宋代词坛上最有成就的婉约派代表词人之一。她能诗善词,精通音律,在两宋词坛独树一帜。李清照诗作虽留存不多,但情辞慷慨,激昂雄健,与她的词风格迥异。本文主要从思想内容、形象塑造、意境创造、语言风格四方面论述李清照鲜为人知的诗歌成就及其影响和地位。
一、忧民爱国 思想深刻
李清照的诗作反映现实,洋溢着浓烈的爱国主义思想,烙下了深刻的时代烙印。靖康年间,金人大举南侵,中原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民族危亡,个人不幸,给李清照以沉重的打击,生活也充满了伤感情绪,感时伤世,悼亡思乡,表达国破家丧的凄怆心情,其诗风日趋悲壮沉郁。
在国破家亡之际,她唱出了内心深处的痛苦和忧伤:“两汉本继室,新室入赘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咏史》)谴责了民族败类卖国求荣的可耻行径,抒发了强烈的政治义愤。其见识之高,人所莫及。《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一反庸俗史观,不以成败论英雄,对南宋苟安江左无心收复失地的可耻行为,深恶痛疾,借歌颂项羽给予有力的鞭挞和尖锐的讥讽,充分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感。《诗和张文潜二首》分析了唐朝之所以发生安史之乱的原因,通过总结历史教训,表现了李清照对南宋朝政的担忧。同时,诗中借揭示唐玄宗宠幸杨氏而招致祸乱,影射肃宗造成父子猜忌、宫廷不和的衰败局面来告诫当权者。诗人内心对国家政治的关心,其悲愤,其忧虑,准确的剖析,深刻的见解,都令人钦服;尤其是她认定平定安史之乱,乃是许多不知姓名的将士的功绩,婉转地否定了把功绩归于肃宗李亨的作法,这种见解是令许多须眉汗颜的。李清照的诗敢于直抒情怀,在气魄和见识上,与男性爱国诗人并驾齐驱,真可谓“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雨村词话》)。
二、豪情流溢 形象鲜明
李清照诗中的艺术形象和诗人的情感相互交融在一起,直抒胸臆。《乌江》、《咏史》、《夏日绝句》对高洁之士、英雄的景仰之情,对当朝政治的批判,奸吝小人的讽刺,辛辣鲜明,如《咏史》中的王莽、嵇中散,《上韩公枢密、胡尚书诗并序》中窦宪、桓温、颖考叔、韩昌黎、荆轲等历史人物,以其各自不同的历史事件体现出她对故国旧土的思念和盼望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爱憎分明。作者渴望有报国志士能为国效力,渴望“王师北定中原”的那一天,而憎恶那些投降卖国、祸国殃民的投降派。她的《打马赋》,借打马“小题”写治国“大道”,更是抒发她的一片爱国深情,一个女子有如此的政治远见,实属少见。从她的诗中可见性格孤傲、志气高亢、忠贞执着、坦荡豁朗、通达直率的具有士大夫情怀的女性自我形象。
除过人物形象,她还创造了很多生动的自然景物形象。《想见》中“连昌宫里桃应在,花萼楼头鹊定惊”,《题八咏楼》中“千古风流八咏楼”,历史流逝,故物依然存在,自然是悲国土沦丧之感了。《夜发严滩》中“巨舰”、“扁舟”都是追名逐利的逃跑主义者的象征,上韩胡二公诗中的“云”、“风”、“雨”、“车马”,皆是以自然景物喻政治形势,诗人焦灼的心情寄寓其中,而“樗栎”、“隋珠”、“和璧”又足见诗人果敢上陈己见、忠于祖国、刚直不阿的形象。
三、基调高亢 意蕴深厚
诗人在意境创造方面,风格独特。她善于悼古伤今,感时咏史,借题发挥。《咏史》一诗,用王莽比刘豫,抒写愤慨之情;《上韩胡二公》诗中,所举历史人物众多,以窦宪燕然铭之功,桓温折金城柳之感慨来比韩公出使的不同意义,用终军请缨、淮阴侯“脱衣己被汉恩煖”,荆轲“商歌不道易水寒”等史实表达报国之恩,也激励二使不辱使命,和议成功。
她的诗意境创造的另一个特征,是创造了一种纵横开合、空阔宏大的意境。如中兴颂碑中唐玄宗“五十年功如电扫”的各种场景,笔势纵横跌宕,随情感起伏而转换景物,辛辣的嘲讽、指责自然流露。《夏日绝句》气魄宏伟开阔,激荡着极其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四、语言苍劲 清新脱俗
李清照诗作语言的主要特点是晓畅平易、精炼自然,所谓“清空一气,明白如话”,“无一语不天成”, 毫无雕琢痕迹,而以自然、本色的面貌出现。《夏日绝句》短短几句,便抒写了作者愿为豪杰报效祖国的一腔热情。《咏史》把众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化成了凝练的诗句,足见其语言锤炼之功。《上韩胡二公》诗中兴颂碑诗,用叙述性语言陈述历史,朴实自然地表明了作者的见解和态度。
综上所述,可见李清照的诗与词风格相去甚远,宛如出自两人之手。词多哀怨缠绵,以婉约为主调,诗却激越悲壮,多豪放之歌。她的诗闪耀着爱国思想的光芒,体现了豪放、刚劲的艺术特色,给我们五千年文化国度的历史增添了风采,对于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侯玉睿 甘肃省崇信县二中 74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