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之友 2011年第1期 ID: 146602

[ 王保平 文选 ]   

夯实“三个”基础 提高写作能力

◇ 王保平

  江苏省考试研究会副会长姚卫伟老师在谈及高考作文时说:学生作文的关键“在于三个基础”,即表达的基础、生活的基础、思想的基础。联系平时的教学实际,本人颇有同感。现在的中学生在这三个方面能力欠缺,严重制约了作文水平的提高。那么,怎样才能夯实这三个基础呢?结合平时的作文教学实际,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具体做法,和大家交流探讨。
  一、分类训练,夯实表达的基础。
  平时批阅学生作文,最头痛的就是学生的语言表达问题。如语言表达的低俗化、平铺直叙句式单调、堆砌辞藻华而不实、拖沓冗长晦涩另类、无厘头搞笑、散漫口语化等,一篇文章想传达什么,往往让人看不懂,甚至在教师指出这些不足时,学生却并不认为这是个问题。其实,这些都是表达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究其原因,还是学生思想感情贫乏,没有品评鉴赏语言的能力。
  大家都知道,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其内涵比较容易把握,但学生很难熟练准确地驾驭。譬如,一篇议论文,有些学生却用大半篇幅去讲一个故事,似乎又不以此作论据,更有甚者故事与论点关系不大。我想,其根本原因就是表达基础太差,以致在文体语言的使用上产生了问题。
  那么,如何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呢?首先,我分类搜集了一些文章给学生,让他们认真阅读,找出相关的表达方式,感知不同的表达方式特点,进行详细的评析,这种训练要维系一周。其次,我要求学生用日记的形式,结合现实生活作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练习。譬如宿舍、食堂里每天会发生怎样的故事,上学路上看到了哪些景物,我们可以作详细生动的描写;针对校园或社会热点问题,自己有怎样的看法,我们可以发表自己的议论。这些练习能够很好地区分文体语言。最后,再进行综合强化训练,把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的方法综合运用,让学生做到符合要求,表达规范。这样就会避免表达上存在的种种问题。
  孔子言“辞达而已”,不管用怎样的表达方式,重要的是能清楚流畅地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我坚持每周把学生文章里文体鲜明的或者有闪光点的语段贴在教室里展示,提高了学生们的积极性,班里一些写作水平较差的学生,也写出了一篇篇文通字顺的文章。
  二、注重积累,夯实生活的基础。
  很多学生抱怨作文没有材料可写,生活太单调,写作时总是离不开屈原、苏轼、感动中国人物等材料,这些事例用多了就失去了生活的鲜活味道,连自己也打动不了的事例,更无法让阅卷老师心动。
  针对这一现状,我们不妨指导学生选择一两位自己喜欢的作家作品精心研读。譬如,我曾经鼓励学生认真阅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半学期之后,有几位学生在日记里详细地表述了阅读它所带给自己的震撼。他们所写的感情真挚,看法独到,语言流畅自然,对学习和生活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显然,有了真实的阅读体验,写出的东西自然不同反响。
  紧张的高中生活,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啃大部头,那么善于挖掘已有的积淀就更为重要。其实教材中的许多优秀篇章就是我们素材的来源,有些优秀作文就是利用课本素材写出来的。例如,2006年有位考生的文章《人与路》,写的就是自己的奶奶,套用的是余光中《乡愁》的模式;2008年一位考生的《好奇心》,就写了自己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好奇,借用中学课本里学过的内容,很好地充实了自己的文章。另外学生从小到大接触了不少事,看了不少报刊,也积累了很多素材,关键是要学会灵活运用,甚至很多题材是学生在幼儿园就已经知道的。
  当然真正的艺术来源于生活。我常引导学生留心生活,在回家的路上见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回家做了哪些有意思的事情,写出来就是一篇很好的作文,因为这都来自生活,是原汁原味的鲜活的写作素材。其实,再深入一步,你个人的爱好,你喜欢的艺术,你的二老爹、四表叔、邻居大妈……他们的追求,他们的艰辛,他们的执著,他们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方方面面都可以入文。班里有一位学生在几次作文中都以自己的父亲作为写作对象,非常出彩,原因就是他对父亲有细致的观察,有真实的情感,有一定的生活基础。所以,在一次作文讲评的时候,我开玩笑地对这位学生说:三年高中作文甚至高考作文,你完全可以打“老爹”牌,因为那种原汁原味的农村生活是读者尤其是高考阅卷者最想看到的。
  现在的学生知识面狭窄、视野不开拓,要提高作文水平就得丰富他们的生活,可以经常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如组织各类竞赛,建立兴趣小组等。这样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素材,而且有助于增强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净化美好心灵,从而丰富作文的内容。
  当然,生活中的任何一则素材在写入文章之前,还都是一些未经雕琢的璞玉,需要切磋、琢磨,这是对生活更高层次的提炼。而提炼生活的能力要靠平时的观察积累,要靠对生活的敏感程度和思考深度,这就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通过累积达到生活基础的宽厚,这样在写作时才能有广度,更有深度。
  三、提高认识,夯实思想基础。
  写作总要有一个中心思想,即文章中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情感和对事物的看法。“千古文章意为高”,这清楚地说明了主题思想在文章中的核心地位和统帅作用。但是,许多学生缺少正确的道德观,其思想认识水平严重制约了作文立意的高度。譬如对班集体不够关注,对同学冷漠,对生灵的残害都会公然写在作文中。记得有一年秋天学校开运动会,我让学生写一篇“运动会剪影”的命题作文,意在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班上竟然有三个学生在作文中用一种不严肃的态度对自己不遵守纪律洋洋自得,对参赛同学和辛苦为班级争先的同学大肆嘲笑,甚至嘲笑那些在赛场上拼搏的运动员为傻瓜。这些现象表现出思想教育滑坡的现实,同时也说明了作文思想基础薄弱的问题。我在作文评讲课上对这几个学生进行了严肃的批评,课后做了大量的心理辅导工作。他们上大学之后给我来信谈到此事,仍感谢老师“先学会做人,再学会作文”的谆谆教诲。
  我要求学生考场作文要多写生活中积极的一面,而很多学生会质疑,说看到的就是阴暗的一面。现实生活中确实有很多严峻的问题,我们要引导学生一分为二地看待。从作文的层面来讲,什么该写,什么不该写,或者是该怎样写,写出来的东西想表达什么,很多学生是搞不清楚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引领学生多关注思想认识上的几个层面,譬如传统伦理道德中的真善美,生活中的哲理以及与时代紧密相连的社会热点问题等等。
  2008年笔者参加了江苏省高考作文的阅卷工作。在阅卷过程中,专家组强调最多的问题是对生活的关注度。现在,我想再和大家一起看看阅卷组反复强调的八个关注点:
  记叙文:1.扣住题目,人物故事有独到之处,叙写自己真切感人的生活故事;2.叙写对象个性特征和丰富性能够生动感人; 3.会化用故事、改写材料。语言有文学色彩,有较好的写作特色;4.行文角度独特,如用拟人化的手法以动物、植物等自然物看人间世事。
  议论文:1.扣住中心,辩证说理,论证有层次,语言表达富有逻辑性;2.扣住中心,分层论述。层层深入,引例鲜活,语言富有文采; 3.独具慧眼,抓住不易发现的议论点条分缕析,发人所未发;4.举例与论证上显示了论说的智慧,把质朴的观点论说得生动形象,富有情韵。
  如果我们认真揣摩这八个关注点,就会发现它其实涵盖了作文教学中表达、生活、思想三个方面的基础。打好三个基础看似简单,实际操作起来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如果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能够重视夯实“三个基础”并以此形成作文训练的系列,就会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按照这样的方向朝前走,必然可以开辟出作文教学的一片新天地,作文教学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参考书目:
  《语文教学通讯》2010第3期。
  (作者单位:东海高级中学)

夯实“三个”基础   提高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