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46267

  

边走边扔等

◇ 杨 燕

  一位美国影星因为过度肥胖引起心肌梗塞而住进哈森急救中心,最终死在了手术台上。临终前他留下了一句发人深省的话:“你的身躯很肥大,但你需要的仅仅是一颗心脏!”
  人长大的过程,似乎是一个“收集”的过程,背着一个空行囊,一路走,一路装,直到越走越累,便开始怨生命没有回头路,无忧无虑的童年已渐去渐远。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解除“生命之累”呢?
  在这个繁杂的社会里,每个人都忙碌于名利的圈子里,像那位美国影星一样,在尽情享受物质的同时,留有多少时间为心灵沐浴?倘若我们让自己处在一种空灵的状态,才能像一个空杯子一样,装满智慧,装进创造力。
  美国石油大亨列默因为过于劳累同样住进了哈森急救中心。住院期间这位石油大亨依然不愿搁置手中的工作,而是包下了急救大楼的两层作为临时工作场所,并增设了四部电话作为工作之用。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位石油大亨在病好之后却悄然引退,携带妻儿到美国南部一个村庄别墅中怡养天年。多年后,这个疑团在列默的一部《回忆录》中被解开,“财富和肥胖没有什么两样,不过是拥有超出自己所需要的东西罢了”。
  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要放弃自己现在拥有的东西很困难,拥有太多的压力,太多的焦虑,最后还是选择继续。列默是一个智者,他在人心浮躁的今天,敢于为自己的空间留出一片净土,把所谓的名利、荣誉、财富全部放进回收站,让自己变得空灵、轻松。
  海明威曾说过,“在这个浮华的年代,我想向世界证明,人们真正需要的东西是非常微小的,内心生活得越严肃的人,在外表上也会越朴素。”由此思之。人们为什么会“为生活所累”呢?因为我们拥有了或想要拥有超出我们生命真正需要的东西。背上的竹篓由空变满,里面装着金钱、名利、地位、权势等等。我们一生致力于收集这些废品。我们也因此获得了艳羡、肯定、赞美与奉承,只是嘴巴越笑越僵硬,快乐越装越稀少。这是我们的不解,这更是现代人的疑惑。而伴随而来的,是现代人越来越多的厌世、绝望与犯罪……心理学光荣地应运而生了!
  生命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这其中的曲折与荆棘难以逃避。于是我们需要思考,思考我们的生命到底需要的是什么,我们所拥有的、拼命想要的。是否超出了生命所需。因为人性中的真、善、美一直存在,我们早已拥抱着生命的真谛。
  人生,其实归结起来就是两个字:清零。一步一步走,一步一步扔,走的是路,扔的是负重。时时心怀谦虚,心存敬畏,走好自己的路,任你密雨斜侵,我只坐拥王城。
  学校:湖北公安县南闸中学
  导师:戴贵堂
  点评:人生的路途难免背负过多的“生命之累”,作者以“边走边扔”的方式书写了自己对生命探索过程中的思考。文章的立意深刻。由影星的话起笔引出全文,行文过程中又以列默佐证,流畅的文笔令读者欣然接受。作者所见所思,是繁杂社会的诟病,也许正如作者的期望——“清零”,那样才能“坐拥王城”。(残空)
  
  静夜听雨
  原 帅
  
  静夜,是最适宜听雨的。听着雨声,一滴一滴下着,滴在树叶上的,是柔软而有弹性的声音;滴在水泥地上的。是干脆而硬朗的声音;滴在心头的,荡漾起唐诗宋词里的一声声叹息。
  静夜的雨滴在深宫女子的心头,是红颜暗老的寂寞。夜已深,上阳宫中的白发女子,依然独坐室内,不能成眠。室外是潇潇暗雨,一声声打在窗上;室内是朦胧残灯,还有残灯在墙壁上照出的暗淡的身影。入宫多少年了?从十六岁到六十岁,在绿衣监使的严密监守下。上阳宫成了囚禁青春与生命的坟墓,芙蓉般的容颜便在这寂寞深宫之中盛开,然后枯萎、凋零。多少个无计消磨的白昼,聆听着宫莺百啭,看见梁燕双栖,感叹春日迟迟;多少个不眠的长夜,望着深宫明月,从月出东方到月落西天,唯觉秋夜漫长。窗外,一声声的暗雨就这样催老了红颜,催新了白发,却催不走无边的寂寞。
  静夜的雨滴在旅人的心上是缠绵的思念。巴山的雨淅淅沥沥下起来,涨满了秋池。不寐的诗人挑灯展读着妻子的来信,妻子的容颜,妻子的盈盈笑语就这样氤氲开来,弥漫在诗人心头。“君问归期未有期”,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妻子身边呢?什么时候才能和妻子共剪西窗烛,共话今夜雨中的相思呢?一声声的夜雨,就这样催生了无边的羁旅之愁。对妻子绵绵的思念。不得归的苦涩。便和夜雨交织成一张密密的网,笼罩在巴山的夜空。
  静夜的雨,滴在失意才子的心头,是岁月蹉跎的忧伤。静夜的荒村,贫寒的陋室,窗外是秋雨连绵,树上黄叶飘零;室内是一盏昏黄的孤灯,映照着灯下的白头人,这人是被称为大历十才子之一的司空曙。回顾自己的一生,虽然磊落有奇才,但还是沉沦下僚,抱用世之才而不得其用,只因为“性耿介,不干权贵”。岁月已晚,白发渐新,事业无成,家境清寒,无限的辛酸和悲哀在这样一个雨夜,在外弟来访见宿的夜晚喷薄而出,凝聚在这样两句诗中: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静夜的雨,滴在志士的心头,是壮志难酬的悲怆。那一个风雨大作之夜,他已经六十八岁,被摈斥,被排挤而退居山阴。一生致力于恢复,奔走呼号于各处,却发现自己河山原来不过是塞上长城空白许。纵使胡未灭,鬓先秋,却也只能泪空流。已经老迈了,已经与世隔绝了,为国戍轮台永远只能是一个梦想了。但报国之梦,心中藏之,何时能忘?一腔御敌之情,便在这样一个风雨之夜,形诸梦境;风雨之声,在他的梦中,幻化成了金戈铁马、大漠冰河。
  做这个梦时,他恐怕想不到,也不愿想到,此后二十年的光阴只能在此空度岁月了。
  静夜雨声,有多少人在倾听?听出了人世的多少惆怅?
  学校:湖北荆门市第一中学
  导师:谢泽滔
  点评:寂寞的夜晚。轻弹的雨滴最惹人惆帐。本文的作者以娴熟的笔法书写了“深宫女子”、“旅人”、“失意才子”、“志士”四种人对于静夜雨滴的独特感受。语言细腻精致,情感的拿捏恰到好处。在结构上中间四段既相互独立又各自关联,从而构成了本文清晰的脉络。“静夜听雨”,倾听到的是人世委婉的惆帐。

边走边扔等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