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0年第7期 ID: 143754

[ 陈红毅 文选 ]   

语文教师的反思能力

◇ 陈红毅

  反思就是对自己的思想、心理感受的思考,对自己体验过东西的理解或描述。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他在教育教学中要经常反思,从中总结经验、接受教训,从而在反思中不断成长、成熟。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
  一.什么是反思性教学
  反思性教学又称为“教学反思”,是教师借助行为研究不断探研与解决教学事件中的问题,把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批判性分析的研究活动,也是教师在教学中观察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事件和教学效果并及时对自己的教学做合宜的调整和修改。反思性教学是一种“研究性教学”,即教师以研究的心态和策略展开自己的教学活动,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地回顾、审视、批判和创造。
  二.教师为什么反思
  1.为了教师自身的成长。上海一位教育专家讲过“三年反思成名师”。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每个教师在实践新课程时要主动参与教学研究和改革,在反思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善于对日常工作保持一份积极的心态和探索习惯。为自己建立一个“教师成长资料袋”,可以将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课改的点滴体会、教改的成败等记录下来,整理、总结,形成理性的认识。也只有那些真正提升了自己反思力的人,才有可能成为有专业智慧和人格魅力的优秀教师。
  2.为了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反思性教学是一种研究性教学,是对教师传统角色的矫正或补充。改变了传统教师被设计为“燃烧的红烛”、“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授业者”、“解惑者”等的形象。重新设计教师的角色,使教师通过一种不断探索、批判和创造的教学方式,由传统的教书匠向专业化发展,使教师这一职业更具有专业化,不易被替代,从而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3.为了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为教师,每天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情况,工作中必然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不解决,那么教学水平永远只能停留在原有水平,所以必须学会反思,在反思中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
  三.教师反思什么
  要真正实施反思性教学,成为反思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反思的意识,知晓在教学中究竟应该“反思什么”(即反思的内容)。反思的内容包括:
  1.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树立创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中乐学。提高人文意识,树立正确教学价值观、学生观。
  2.反思自己的教学技术。即反思课堂情境中各种教学策略、技能与技术的有效性,如选择哪些方法进行教学,是否有效,教学过程是否合理,达到预期的目标,在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有哪些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等。
  3.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一个人或许工作20年,如果没有反思,也只是一年经验的20次重复。一个教师如果教学行为固定了,连他自己也会对教师行为产生厌恶。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如备课不能只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教学是否有针对性;是否根据学生实际,运用什么教法、教具,组织好课堂程序;是否善于剪裁开发运用教材;是否掌握学生基本情况,学会倾听学生的反应;有没有关注学生的困惑和出现的问题等。
  四.教师如何反思
  教学反思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介绍几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1.撰写反思性的教学日记。教学日记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具有教育价值的各种经验教训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批判性的理解和认识真实的书面记录。通过撰写教学日记可以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工作,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教学日记没有固定的格式和要求。比较常见的教学日记形式有点评式、提纲式、专项式、随笔式等。教学日记的内容可以包括:记教学的成功做法、记失败和不足之处、记教学灵感闪光点、记教学中学生的反馈情况、记教学中的改革创新等。一般叙事性教学研究适合中小学教师撰写,不能写成流水帐,要抓住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教学事件写,要有起因(缘由)、经过、发展、结果(处理),这样完整性的叙事还要给人以启发性,也可写成总结记录。
  2.利用教学录像进行反思。教师可通过观看自己或其他教师的教学录像带,从中观察、反思为什么会如此地教,是否妥当,下次应如何改进等内容。还可以观看课堂结构或教学流程后,思考“如果让自己重新设计这一课(或假如让自己上这一节课)将如何设计教学”等问题。最好邀请同事一起观看,共同进行教学交流和探讨。当然有专家从旁帮助进行分析和评价,反思的效果会更好。
  3.在观察教学中反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多观摩其他教师特别是优秀教师的课,并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不仅可以使自己的思维更加清晰,而且来自交流对象的反馈,往往会激起自己更深入的思考,激发自己更多的创意和思路。在观察教学中,应分析其他教师课堂教学是怎样组织的,为什么这样组织;我上这一节课时,课堂教学是如何组织的,在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上,有什么异同之处;从听课、评课中我发现了什么优缺点、受到了哪些启发;如果我遇到类似的偶发事件,会如何处理……从反思分析中得到启发教益。另外,教师间的交流讨论可采用主题或专题的形式,围绕共同的话题进行畅谈,也可分小组进行讨论。
  4.在行动中研究。行动研究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如“合作讨论”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理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一种表面热闹、实质空洞的形式化的讨论。“如何使讨论有序又有效地展开”即是我们应该研究的问题。问题确定以后,我们可围绕这一问题收集有关的文献资料,并提出假设,制定出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展开研究活动,在实践中作出必要的调整,然后撰写出研究报告。通过不断反思,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必将有很大的提高。
  教师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和再学习活动。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不断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教然后知困”,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发现一个个陌生的我。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让我们的教育生活不再枯燥乏味!
  
  陈红毅,语文教师,现居广东阳江。本文编校:艾永芳

语文教师的反思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