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0年第7期 ID: 143747

[ 石素敏 文选 ]   

《美丽的声音》作文教学课堂实录

◇ 石素敏

  师:今天,我们以“美丽的声音”为题,写一篇作文。(板书:文题:美丽的声音)
  现在我们首先进行发散思维训练。请先听老师说:1.我喜欢听滴水穿石的声音。2.我喜欢听“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声音。3.我喜欢听“30秒、20秒、10、9、8、7、6、5、4、3、2、1、点火!起飞!”的声音。请仿句。
  生1:我喜欢听破茧成蝶的声音。
  生2:我喜欢听“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声音。
  生3:我喜欢听妈妈深情呼唤的声音。
  生4:我喜欢听温家宝总理站在汶川地震废墟前书写“多难兴邦”的声音。
  生5:我喜欢听奥运赛场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的声音。
  生6:我喜欢听花苞轻轻绽放变成花朵的声音。
  ……
  师:同学们思维触角涉及到自然社会等方方面面。正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请同学们思考:如果我们在作文中只是对声音进行描摹,可以吗?
  生:我认为不可以。因为只描摹声音,文章的立意不深刻。
  师:所以我们应该透过各种声音现象,去发现它们美丽的实质。请听例句:我喜欢听妈妈呼唤女儿的声音,她的美丽在于包含了妈妈对女儿一片温暖慈爱之心。
  生:这个例句前半部分选定一种声音,后半部分点明声音的实质。
  师:下面请同学们先思考,然后填出句子的后半部分。1.我喜欢听水滴石穿的声音,它的美丽在于——
  生:让我们知道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成功。
  师:我喜欢听陈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声音,它的美丽在于——
  生:告诉我们要精忠报国
  生:不准确,应该是告诉我们要有远大志向。
  师:我喜欢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的声音,它的美丽在于——
  生:开国大典上这个振聋发聩的声音,使中国人民群情振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师:现在请同学们仿照刚才例句的结构形式,自己写两个完整的句子,两分钟后交流。
  (学生写作)
  师:时间到。现在请在你所写的两句中,挑出你认为最好的一句来展示。
  生1:我喜欢听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声音,它的美丽在于表达了作者心系天下的旷达情怀。
  生2:我喜欢听奥运赛场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的声音,它的美丽在于凝聚了运动员万千训练苦,点燃了中国人满腔爱国情。
  生3:我喜欢听林黛玉吟诵“葬花吟”的声音,它的美丽在于曹雪芹笔下这位锦心绣口、博学多才的少女吟出了惜春之情,吟出了身世的慨叹,吟出了对封建制度的控诉。
  ……
  师:怎样才能把声音的美丽多姿表现出来呢?请看名作片段之一:(多媒体展示)
   《明湖居听书》片断 作者:刘鹗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
  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生:运用了侧面描写,写出了王小玉说书的精彩场面。
  师:还有一种修辞叫通感。就是把人一种感官上的感觉转移到另外一种感官上来进行描写。例如:“铁砧声尖尖似针”,将听觉转化成了视觉,就是运用了通感的修辞。
  生:刚才文中的句子声音“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也是通感。
  师:很好。下面请看片断二:(多媒体展示)
  《听潮》片断 作者:鲁彦
  没有风。海自己醒了,喘着气,转侧着,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抹着眼睛。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的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它一刻比一刻兴奋,一刻比一刻用劲。岩石也仿佛渐渐战栗,发出抵抗的嗥叫,击碎了海的鳞甲,片片飞散。
  海终于愤怒了。它咆哮着,猛烈地冲向岸边袭击过来,冲进了岩石的罅隙里,又拨剌着岩石的壁垒。
  音响就越大了。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蹄声,车轮声,机翼声,掺杂在一起,像千军万马混战了起来。
  银光消失了。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它从我们的脚下扑了过来,响雷般地怒吼着,一阵阵地将满含着血腥的浪花泼溅在我们的身上。
  “彦,这里会塌了!”妻战栗起来叫着说,“我怕!”
  “怕什么。这是伟大的乐章!海的美就在这里。”我说。
  生:这段文字运用了拟人、排比等修辞把潮水的声音写活了。
  生:这段文字没有运用通感,而是用听觉来写听觉。
  师:如果说通感是以形写声,这个片段则是以声写声。虚实结合,同样把声音写得非常美妙。现在同学们听一听石老师写的作文片断。刚才我给大家说例句的时候,选择的是妈妈呼唤女儿的声音,现在我把这句话扩展成一段话,注意我用什么手法,看看石老师写得还有什么值得改进的地方。(教师朗读)
  我喜欢听妈妈呼唤女儿的声音:“小敏,回家了——”那么绵长,那么深情。就像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轻轻的,像落花飘在水上,一下子就钻进了女儿的心扉。那美丽的声音,包含着妈妈那一片温暖的慈爱之心。你听,那美丽的声音,是归来后,妈妈为我端上桌来的饭菜浓郁的升腾着的香气吗?那美丽的声音,是临行前,妈妈为我披上的那件厚厚的外衣吗?是的,那美丽的声音,是妈妈对女儿反复的叮咛,是妈妈对女儿永远的牵挂,更是天下母亲写给儿女的一首越读越长的情诗。
  (学生掌声)
  生1:老师写得很精彩,运用了联想想象把声音立体化了,内容更丰富了。
  生2:老师的角度选得很好,用声音来写母爱的伟大,立意很深刻。
  生3:我觉得老师写得特别有感情,听了之后让人很感动。
  生4:老师也运用了比喻、通感等修辞,语言生动形象。如果在落花那句的前面再加上“像微风拂过水面”,读起来可能会更顺畅一些。
  生5:老师在结尾升华了主题。
  师:谢谢同学们对我的评价。通过分析以上几个片断,谁能总结一下我们写作美丽的声音应该注意什么。
  师生共同小结:(板书)
  1.选准角度巧构思,使立意新颖深刻。
  2.运用修辞细描摹,使声音生动形象。
  3.想象联想展双翼,使内容丰富具体。
  师:请写出三个声音片断,构成文章主体,再加上漂亮的开头结尾,连缀成整篇文章。开始!……
  教学设想:《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真切体会和独特感受,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因此,教师要注意给学生铺设一条写作之路,使学生有话可写。通过“赏—思—练—导—写”的教学环节设计和有效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形成独特的感受。使写作教学处于撞击心灵、思维活跃的状态,让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尽情释放出来,从而使学生写作水平得以快速提高。
  教学反思。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儿童都是诗人,关键在于打开创作的源泉。而打开创作的源泉关键在于说真话、抒真情。”因此,作文教学中,整体感悟比局部修理重要,灵气比匠气重要,情感的唤起比概念的梳理重要,切入现场比浮泛说教重要。本次作文教学活动,我选择了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听觉描写作为写作训练内容。我力求充分运用“情感”的力量,让学生有话可说,通过“赏—思—练—导—写”一系列教学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立足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这一指导思想。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在音乐、图片、颜色、文字等信息的辅助下,使学生产生很强的写作情趣。促使他们尽心合作探究学习,较好进入教学情境中,而兴趣又使得他们能更好的掌握描写听觉场面时“正侧面描写相结合”以及多种修辞方法的巧妙运用等写作方法。学生想象的翅膀展开了,于是一篇篇质量较高的习作便诞生了。由此可见,用心灵激活心灵,用智慧诱发智慧,才能把高尚的人格、敏锐的感觉、丰富的想象和深厚的底蕴转化为一种摄取、表现和创造的潜能和欲求,作文教学才能真正有效。
  
  石素敏,语文教师,现居河北泊头。本文编校:洪 鸣

《美丽的声音》作文教学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