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0年第7期 ID: 143741

[ 陆兰芳 文选 ]   

读诗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 陆兰芳

  诗意境界是人生至高的境界。在达到诗意境界的过程中,诗歌的熏陶不可或缺。想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优秀人才,就不应忽视语文教学中的诗歌教学。下面我就谈谈在把学生培养成优秀人才的过程中诗歌教学的作用。
  一.读诗能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当前,我们学生的精神境界令人担忧。他们中许多人不懂得如何爱人,缺少奉献精神,没有责任感,没有明确的人生追求,没有坚强的品格,不懂得生命的意义,在遇到困难时容易退缩、逃避,甚至放弃……语文课,我们老师应利用诗歌中丰富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去吟诵、鉴赏、感悟,让诗歌中丰富的人文精神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教化作用,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读白居易《长歌行》的诗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读李白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读臧克家的诗句“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这样的诗句能感染我们正年轻的学生,引发他们的思考:趁着年轻,把握住青春好时光,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
  读过唐人裴休的诗句“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读过汪国真的诗句“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读过穆旦的诗句“我爱在雪花飘飞的不眠之夜,把已死去或尚存的亲人珍念”。我想,当我们的学生再次遇到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挫折、苦难,想起曾经读过的这些诗句,他们一定有勇气战胜挫折、困难,也会对我们美好的人生有更多的希望和热情。
  二.读诗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但他们中的不少人缺乏同情心和爱心,不懂得感恩。他们冷漠地对待同学和老师,冷漠地对待社会,冷漠地对待父母家人,甚至冷漠地对待自己。学生多读诗歌,可以改变他们学习和生活的性情,也会改变他们人生的志趣。
  读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的诗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学生会在诗人宽阔的胸襟、豪迈的情怀、必胜的信念中深深感受并领悟到积极的人生态度。
  读孟郊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那通俗、平实的语言亲切而真挚,诗中那伟大的母爱不仅可以感染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而且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人间真情的可贵,从而树立一种美好的、正确的亲情观念。
  读杜甫的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中那千百年来一直感动着广大读者的诗人的忧国忧民的炽热心灵和迫切要求改变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同样会深深感染我们的学生,对他们产生积极的作用。
  读舒婷的《致橡树》,“我必须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诗中争取自身尊严、独立地位的新女性形象不仅让学生铭记心中,更让学生懂得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是独立、自尊、自爱、自强的。我们老师可以用诗歌引导学生正确、理性的对待爱情,帮助这些正想去尝试爱情的学生树立一个健康的爱情观。中学生的内心情感丰富、细腻,我们可以用饱含深情的诗篇去唤起他们的情感,让他们在诗歌中自然而然地受到美的熏陶,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
  三.读诗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读书读书,书是要读的。然而我们现在的学生很少有能把一篇课文从头到尾流利地读出来的,更不要说能在朗读中领悟句子的含义、情感了。缺乏语感,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低下;缺乏积累,知识视野狭窄;缺乏审美情趣,文学鉴赏力低下……这就是我们学生语文素养的现状。中学语文课本中所选文章一般比较长,不宜于朗读,学生也不爱读;中学语文课本中所选的诗歌,却没有这样的弊端,他们大多短小精练宜于朗读。学生也乐于读这样节奏明快琅琅上口的诗歌。
  读辛弃疾的诗“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天边挂着七八颗星星,山前下了一阵零星小雨。七八个星:状写天空月明星稀情景,星星只有数得出的不多几个。两三点雨:状写阵雨稀疏,只感觉到不多几点。节奏读准了,诗意也就出来了。优秀的诗歌是要吟诵的,反复吟诵,其意自明。
  读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很好地为我们解释了“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在慢慢的吟诵中,诗读懂了,诗意也来了。
  诗是“文学的贵族”,让我们的学生在诗歌教学中获得智慧、得到美的享受,全面提升文学修养、人格品质,进入诗意的境界。
  
  陆兰芳,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张家港。本文编校:左晓光

读诗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