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0年第4期 ID: 143634

[ 汤清平 文选 ]   

语文教师与根雕艺术

◇ 汤清平

  人们对根雕爱不释手,叹于它构思奇巧,赞于它点化成工。玩赏之余,沉吟细思,根雕的思维方法,值得借鉴,尤其值得语文教师学习。
  试想,若无根雕的眼光,树蔸竹节,与其粗大的茎干相比,价值不值一提,弃之荒野,朽为泥土是必然,幸被村姑拾之,火于炉膛,是谓有一份光发一份热。根雕者,化腐朽为神奇,使原本不起眼的物件焕发出生命活力,甚至瘤痕疤节,往往也成为神来之笔。教育者,就是要有根雕的眼光,坚信每个学生都是有用之材,可塑之料,不抛弃不放弃。坚信只要方法得当,一定会挖掘出学生本有的潜能,闪现出熠熠光芒。要善于换一个角度,审视学生的“短处”,合理引导,变短为长。
  因势利导,是根雕的基本方法。像龙则成龙,似鹰则成鹰。负笈而行则突其勤,弥勒之肚则显其乐,不画蛇添足,不削足适履。教育者学之,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每个学生的气质、禀性、兴趣、爱好,各不相同。有的活力四射,有的腼腆内向。有的热衷阅读,有的在写作上有偏好。有的异想天开,有的严谨细致。有的长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形象思维。这就要求教师顺其自然,扬长避短,因材施教。
  根雕是门艺术,它要根雕者在每一个材料上匠心独运,每件作品都是独特的艺术个体,不能工业化批量生产。教师育人绝不仅仅是一门技术。学生皆是鲜活的个体,教师对每个学生包括所谓的“后进生”,都要像根雕那样:运筹、构思、疏导、扬长、展神。一把钥匙打开一扇心灵的大门,不能强求一律,不能绝对化、简单化。
  根雕是雕物,可按既定构思,一气呵成。教育乃塑人,是一个长期互动的过程,要有更大的智慧、耐心。要教学相长,互相激励。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要根据学生心理、生理特点适时调整方式方法。要经得起反复、挫折,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语文是一门人性化的学科,我们教师更应善于“根雕”,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更人性化,艺术化。
  
  汤清平,湖北云梦县第一高级中学校长。本文编校:黄碧斋

语文教师与根雕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