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1年第11期 ID: 136739

  

论确定选文核心教学价值的综合策略

◇ 张伟超 宁水连

  文章的原生价值是满足社会大众的阅读需要,读者阅读它们的主要目的是从中获取自己所要关注的信息。编入教材之后文章的价值发生了增值和变化,即在原生价值的基础上生发了“教学价值”,包括三个方面:知识价值、情意价值、智能价值(语言信息处理价值)①。所谓语文教材核心教学价值,就是适应课程目标、学段及单元教学目标、学情等因素需要,从具体选文的潜在教学价值中选择并确定的最合宜、最有价值的语文教学内容。关于教学价值的选择,已有不少论者作了探讨,但是,如何综合运用各种策略并“有序”地选出核心教学价值,还鲜有人研究。现试以选入语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朱自清散文《背影》为例,说明如何运用综合策略有序地选定核心教学价值。
  一、依据教学的整体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在阶段目标中又有关于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等方面的大致要求,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在教材层面,每一个教学单元会有相应的说明提示。这些目标、建议和提示体现了教学的整体、宏观要求。尽管这些目标、建议和提示在某种程度上仍比较笼统和概括,但是至少指出了一个方向,朝着这个方向去开发选文的核心教学价值,就能符合基本要求,减少偏差。依据教学的整体要求,是一个前提性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7—9年级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要求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情感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②。这是对阅读文学作品的整体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要依据这个要求在三个学段中逐步达成。单元的教学说明是:“……读这样的散文,首先要抓住文章的叙事线索,如《背影》以特定情境中最感人的细节为线索……;然后体会作者叙事中所蕴涵的情感。”③了解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单元的学习说明,接下来就可以在这个大方向下去实质性地建立《背影》的教学价值库了。
  二、建立具体选文的教学价值库
  建立具体选文的教学价值库需要依次考虑“文体特征、选文类型、阅读取向”三个因素。依据这些因素选出来的教学价值还只是一种预设,最后还要经过学情的筛选才能确定为核心教学价值并在课堂实现。这些预设的教学价值合成了一个“教学价值库”,其意义在于为进一步选定核心教学价值作准备。
  (一)依据选文的文体特征
  由于阅读教学一般是依据选文的文类特征来展开的,所以确定教学价值首先要对这篇选文进行文体归类,明确“这一类”文体“最有代表性”的教学价值;其次是判定“这一篇”选文与同一文类的其它选文相比所具有的“最独特”的教学价值。教师有必要对文体的大小类别和一般特征有一个基本了解,才能对选文潜在教学价值迅速进行定位。最上一级有三个大类,分别是文学作品、实用文和文言文(文言文一般归入特殊文类)。再细分,文学作品主要有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实用文主要有议论文、说明文和记叙文;文言文不再细分。前两类还可以再细分。例如散文,一般还可再细分为叙事散文、写景散文和说理散文三小类。传统观点认为,散文具有“形散神聚”、注重描写作者真情实感、结构自由灵活,语言精当、优美灵动等一般特征。李海林从教学价值选择的角度指出:“散文的特点是‘自述’”;“教散文,不是教学生认识散文所写到的东西,而是教学生去理解和体验‘写’这个行为: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作者以何种方式来‘自述’的;作者以这种方式来‘自述’有什么效果呢?”④第一个问题旨在引领学生去把握作者个人化的言说对象、个性化的语句章法和独特的情感;第二个问题是检验学生学习后的收获情况。
  我们以朱自清散文名篇《背影》为例来说明散文教学价值的确定方法。
  《背影》是一篇带有抒情性质的记人叙事散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要素,叙述、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都很齐全。作者以现实—回忆—现实的时空结构,精心截取车站送别这一主要场面展开描写,特别是通过细致刻画父亲的“背影”来展现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同时表达了作者在“此时此景”下生发的对有隔膜的父爱的复杂感情。除了上文已提到的散文的一般特征,环境描写、人物描写、抒情手法、文章结构等也都是记人叙事散文的特征。比较而言,该文在“形散神聚”的一般特征上并不明显,而在情感及心理描写、结构安排方面颇有特点。如文章中作者写到的自己对于父亲言行举止的一些心理活动和动作:“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我心里暗自笑他的迂”;“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结构上是“现实—回忆—现实”的时空结构,文章的开头紧扣文题,中间两次点题,最后结束回到题目,前后照应,思路清晰。环境描写上详写车站送别这一核心场面。人物描写上抓住了“背影”这一独特角度,详写父亲爬上月台买橘子的动作很传神,人物话语不多,却质朴感人。抒情手法上表现为间接抒情,且作者情感有一个由不理解到理解、想念、感恩、愧疚的变化,须通过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或话外之音才能领会。以上都是《背影》独特的地方,可以归入教学价值库。是为一次选择。
  (二)依据选文的功能类型
  一般而言,不同的选文担负着不同的教学功能,而同一选文,也可以有不同的教学功能。根据选文教学功能类型,就可以对上面初步选定的教学价值进行再次调整。王荣生教授鉴别出的“定篇、例文、样本、用件”等四种基本选文功能类型,可作为教学价值二次选择的依据。“定篇”的功能是“彻底、清晰、明确地领会作品”⑤,达到一个熟知经典的目的。所谓“例文”,是为了达到例证知识的目的而将本来含有无限可能的诗文限定在一个侧面或点来作为例子⑥。而其中特定的侧面或点是相对外在于“例文”的关于诗文或读写诗文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和态度,“例文”起到一个铺路搭桥的服务作用⑦。所谓“样本”是指以言语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读写方法,形成相关的技能为主要目的的选文。所谓“用件”是指通过提供信息、介绍资料,让学生从中得到触发而从事相关的语文学习活动的选文,具有易替换性的特点⑧。确定为“定篇”、“例文”、“样本”类型选文是“学件”,即:在“定篇”,学习经典的丰富蕴涵;在“例文”,学习其生动显现的关于诗文和诗文读写的知识;在“样本”,学习其阅读过程中形成的读写方法⑨。“用件”类型选文则是相对于“学件”类型选文而言的。一篇选文,作为哪一种功能类型选文来教,须由教师针对所用教材的整体编辑意图作专业的、综合的判断和设计,从而建立起不同选文的教学价值库以及选定不同的核心教学价值。很显然,由于《背影》是比较典型的带抒情性质的记人叙事散文,且具有较为丰富的关于表达方法的知识点,将其作为“例文”或“样本”来教是比较合适的。假如作为例文来教,那么间接抒情的方式、细节描写(质朴的语言、细腻的动作及心理描写)、“现实—回忆—现实”的结构方式等等,均可作为所例的知识,其中抒情方式尤为独特、突出,可作重点考虑。假如作为样本来教,我们可以教学生通过结构梳理、细节揣摩、掌握作者情感变化等方式,读懂作者对有隔膜的父爱的复杂感受(由不理解到理解、原谅、愧疚、感恩的过程)以及永恒的亲情。简言之,样本的《背影》,从主旨和表达特点的多个方面引导学生读懂文章及学会读法;例文的《背影》,表达特点的某个方面,比如抒情方式。不过,由于教材在例什么知识的问题上还没研制完善,且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清晰区分例文和样本也有一定困难,我们认为,将例文和样本合并在一起教,应是权宜之计。是为二次选择。

论确定选文核心教学价值的综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