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1年第11期 ID: 136713

[ 董辉 文选 ]   

议论文写作如何做到内容充实

◇ 董辉

  学生写议论文时对于“内容充实”这一点往往存在一个认识误区,认为多写几个事例内容就充实了。其实不然,这其中还大有可探讨的空间。
  议论文的“充实”要求论据翔实,理由充分,说理酣畅淋漓。要做到这几点,必须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合理选择论据。合理首先指论据典型,典型的论据能收到以少服多的效果。生活中偶然性的个别事例,是不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的,也就不能作为论据;其次,要论据新鲜。别人尚未用过的论据是“金子”,别人已用的论据你能变换角度去用是“银子”,别人经常用的而你又照搬照用的是“石子”。
  二要注意呈现论据。丰富不等于堆砌,多角度证明论点才会做到充实。
  三要注意分析论据。论据不仅要有事实论据,还要有理论分析,惟有如此,说理才能透彻。
  下面就学生议论文写作中常见的两个问题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学生作文常见的问题之一:事例不足则血肉不丰
  事例不足,就是指论证事例数量少,这一点显而易见。但还有一点却容易被忽略,就是“角度单一”。事例虽然数量多但角度单一,会显得平面化。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结构是文章的骨架,材料就是文章的血肉。选材角度单一也会导致气血两亏,缺乏力度。
  解决对策:
  1.角度多样:尽量从不同的思考角度阐释中心,避免材料内容的简单复制现象。
  2.点面结合:对事例不要平均用力,一定要重点突出。有的可以具体引述、具体阐释;有的可以采用概述的方式。熟悉、新颖的材料运用个例精叙法,不太熟悉、比较陈旧的材料运用概述铺排法,即用排比、对偶等句式,截取最精要的内容,用高度凝练的语言概括事例。
  下面以一篇学生习作《亲情能创造奇迹》的作文片断为例:
  亲情是危难时最强硬的保护。
  5.12大地震已经过去,但让我们心中至今还荡起阵阵涟漪的却是那一幕幕的感人场景。一位母亲为保护自己的幼儿,竟用身体支撑起巨大的石块的重量,架起了一座最强硬的保护屏,而她在弥留之际用手机写给孩子的一句“妈妈爱你”更是让人心弦紧扣,无限感慨。亲情是何等的坚固、强大。那位母亲对自己的孩子又是何等的深情。所以,亲情是危难时最当之无愧的强硬保护。
  亲情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曾有一篇新闻讲述了一位母亲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她的孩子站在凉台上和她挥手,孩子的身体大部分悬空,突然孩子失足从五楼高空坠下。见状,母亲拼出全力去接,竟然避免了一场不幸发生。见者都惊叹于她当时的速度,因为实在太快了。我想,她之所以能使出那样的速度,是因为对儿子深深的爱与牵挂,这场奇迹的命名就是亲情。
  亲情是不求回报的奉献。
  暴走妈妈陈玉蓉在给儿子割肝前患有重度的脂肪肝。而她却不肯放弃给儿子治病的最后一丝希望。于是她开始了漫长的竞走,医生告诉她要减掉肝脏周围的脂肪至少要几年时间。医生说的是“可能减掉!”但她仍不放弃坚持走了211天后,当她再度出现在医生面前时,医生们都惊呆了。陈玉蓉居然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减掉了大部分脂肪,医生们都难以相信这是陈玉蓉。她用她的意志,准确地说是“亲情的动力”战胜了死神。她打败了死神,救了她儿子。当你看到江岸区谌家矶长长堤坎上那日渐消瘦的背影,你会明白母爱的伟大莫过于此,亲情的力量能战胜一切。
  本文列举了亲情能创造奇迹的三个事例,不能说不典型。但选材角度太单一了,内容平面化,缺乏说服力。首先材料都来自新闻报道,缺乏广度。表现这种主题的事例古代有没有,外国有没有,联想上缺乏广泛性;其次三则材料都是写母亲对孩子的爱。亲情应该并不单指母爱,它是一种亲人之间相互的情感。可以有母亲对孩子的,也可以有父亲对孩子或者孩子对父母的,还可以是手足之情、祖孙之情、夫妻之情。
  那么我们可以改换哪些材料使角度多起来呢?
  比如,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课文名篇李密《陈情表》的事例:
  在当时朝代更迭处境极其微妙的情况下,前朝旧臣稍有迟疑便会招来杀身之祸。李密的至孝真情能化解当时“州司临门”“郡县逼迫”的急迫窘境,用那“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的殷殷之语、拳拳之心化解了君主的愠怒,皇上喷火的眼神柔和了,高悬的利剑垂下了。这是不是亲情创造的奇迹呢?
  再比如,可以补充表现孩子对妈妈的爱的事例:
  九江家喻户晓的“小童星”胡妍珂7岁时母亲就患上了一种罕见的病症,专家称其存活期最多不超过两年,小妍珂坚持8年一边独自照料母亲,一边努力学习,用佳绩一次次将母亲从死神手中抢回来。 小妍珂用乖巧和执着延续了母亲的生命,母亲在女儿一声声呼唤中苏醒,8年的光阴弥足珍贵,是亲情创造了医学界的奇迹。
  又比如,如下事例:
  2008年2月,宜昌市公安局赵艳宇一家被湖北省文明办、湖北省总工会评为“自强型和谐家庭”。颁奖词是:智残爱不残,路难志更坚,亲情创造人间奇迹。一个智商仅有56的女儿,却成为2007年特奥会保龄球世界冠军。“智障”与“世界冠军”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词语被联系在一起,这奇迹的背后包含了父母多少辛酸与坚韧。不屈不挠的汗水和泪水,映照出朴素的真理:“爱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神奇的力量”。
  这虽不是生死之间的极端的事例,但侧重于亲人对孩子成长方向的指引,日常生活中父母对孩子的不抛弃不放弃也能创造亲情的奇迹。
  议论文论证过程中除了采用典例分析法外,还可以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自己熟悉而且新颖的材料运用个例精叙法,不太熟悉、比较陈旧的材料运用概述铺排法,即用排比、对偶等句式,截取最精要的内容,用高度凝练的语言概括事例。
  学生作文常见的问题之二:说理不透则神不立
  占有了大量的材料就能写好议论文吗?其实不然。如果事例空置,事与理没有有效结合,也会造成说理不透而神不立的问题。
  好的材料必须与主题顺利对接才有意义,而有了好的材料如果不会分析和利用,就像守着一座富矿,因为不会开采而只能受穷。
  解决对策:定向叙例,扣住中心说理
  比如,对学生习作中的三个片断可以做出如下修改:
  亲情是最强硬的骨骼
  救助人员发现时,她已经死了。这是世上最伟大的死亡姿势:她双膝跪地,身子前倾,双手着地支撑身体,成匍匐姿势,身体被压得变形,但已然僵硬的身体似乎还在奋力向上拱起。这是一尊人与大自然抗争的雕像。她,一个柔弱女子,娇小的身躯怎能抵抗如此厚重的水泥板?当人们从她的身下抱出那娇嫩的甜睡中的婴儿,没有人对她死亡的姿势感到诧异。当人们看到她手机上留给娃娃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还有谁会怀疑她何以会有世上最强硬的骨骼?她用血肉之躯撑起了一片蓝天,只为她的孩儿能畅快地呼吸自由地翱翔。是亲情赋予她最强有力的支撑,这奇迹的名字是母亲。
  亲情是最惊人的速度
  曾有新闻报道一个未满周岁的小男婴独自在九楼阳台爬行玩耍,突然失足从高空落下。男婴像石头似地加速坠落。万分危急时刻,有位少妇看到了,她丢下手中的菜篮,以超乎寻常的速度飞奔至楼下,伸展双臂接住了急速下落的男婴,就着惯性,二人顺势跌倒在地。奇了,少妇只擦破点皮儿,男婴也基本毫发无损。有位记者恰好在这里摄像,这宝贵的救人镜头也就非常凑巧地拍摄下来。通过研究录像带,发现少妇竟然完成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倘若把她的奔跑速度拿到奥运赛场上,她很可能会问鼎男子百米径赛之金牌!少妇惊人的速度是怎样爆发出来的?答案或许有一个:这是母爱激发出来的超级速度!

议论文写作如何做到内容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