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校园文学活动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成为当今语文教学改革与发展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设计并开展与阅读鉴赏活动有关的校园文学活动的问题也已摆在重要的位置。在落实新课标、推进新课改的过程中,校园文学活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构建“有效性”的语文阅读鉴赏教学理念
新课标对文学鉴赏给予了高度重视,把审美能力与语言应用能力、探究能力并列,成为语文教学要培养的三大基本能力之一,把“感受·鉴赏”列为语文课程的五大目标之一,把语文必修课程分为“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板块,并对鉴赏活动的目标、范围、内容、方法等作了详细的表述。要达成这样的培养目标,观念上的自觉改变是第一步。
学生的校园文学活动需要建立在学生思想自由、思维开阔、有创造性,积累有一定深度,个性得到充分尊重,感情表达真实自由的基础上才有积极意义,所以构建开放型的语文阅读教学理念,探究开放型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策略,需要在校园文学开展过程中进行研究和实验。
围绕阅读教学“有效性”进行有关校园文学与课程改革理论学习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是校园文学建设中必须重视的问题。“有效教学”问题强调教学设计不仅应该关注文本的核心价值,更要抓住“语文核心价值”,完成语文阅读教学既定的教学目标,适当弱化文本中可能隐含的其他教学价值,即重点挖掘文本隐含的语文学习价值,重点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为此,在阅读教学中应对不同文体的文本细化不同的“语文核心价值”。如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以形象和情意的整体把握为主,培养学生推敲与品味文学语言丰富性的能力”;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注重“培养学生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关系、体会论述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的能力”;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准确解读文本内容和正确筛选文本信息的能力,以及能体会不同实用类文本的语言表达特点的能力”;文言文阅读教学注重“言文并重,培养语感,陶冶性情,增强文化底蕴”。要上好文学阅读鉴赏课,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鉴赏中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文本进行领悟、阐发、评价和质疑,不断积累包括常见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在内的文学鉴赏知识。
新课标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文学创作”的要求,但实际上也多有涉及。如新课标提出:“鼓励学生开展多种活动,如写书评、读后感,举办读书报告会、作品讨论会等,分享阅读乐趣,交流阅读成果,共同提高阅读能力。”在必修课程中“表达与交流”的教学目的中提出:“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这实质上具备了创作因素。而在选修课程的教学目的中则明确提出:“尝试进行诗歌、散文的创作”,“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丰富人生体验,有意识地积累创作素材,尝试创作小说、剧本,相互交流。”这就是对一部分学生直接提出了“尝试创作”的任务。学校和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实际,如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应做文摘卡片且达到一定字数,长期坚持,还是行之有效的。实践证明,学生在阅读鉴赏活动中搞一点“准创作”,或进行“尝试创作”,并不是什么苛刻的要求。近几年高考作文就有明显的向文学创作接近的趋势。因此,鉴赏与创作相结合可以作为校园文学活动的原则之一。
二、探究开放型的语文阅读鉴赏教学策略
确定“语文核心价值”的理念,还需经过广泛实验和深入研究,探索出围绕凸显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进行课堂阅读教学实践的教学策略。
其一,推广个体式阅读鉴赏活动。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强调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教会学生思考,揭示材料的实质,而且使他们能独立做出研究,在研究中获得敏锐的头脑,清晰的思路,精确的表达。在个体式阅读鉴赏活动中,着重指导学生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阅读鉴赏活动。学生在读文过程中兴之所至,随感而发,信手拈来,纵横议论,随读随注。个体的阅读实践要求学生不仅要深入地领会文本,还要跳出文本,这样,就能比较好地实现学生与作者、文本、自我以及生活之间的多重对话,提高阅读能力和水平。如在鉴赏《囚绿记》的景物描写、语言表达、思想感情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阅读教学方案:一是请结合陆蠡笔下的“绿枝条”所呈现的特点,以“呈给绿的一首赞美诗”为题目,创作一首现代诗歌;二是用歌曲《绿叶对根的情意》曲谱为文章编写歌词并演唱。这种个体式阅读符合新课标提出的阅读理念,其倡导自主学习,突出了阅读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注重个性化阅读,尊重了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其强调多边对话,有利于启迪智慧、涵养性灵。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留下了自己的阅读鉴赏轨迹,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这种阅读鉴赏教学的实践与学生校园文学活动的结合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其二,借鉴其它文学样式阅读鉴赏某一样式文本。虽然对不同文体的文本细化了不同的“语文核心价值”,但是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鉴赏活动的形式上应鼓励大胆创新,因此可以采用其它文学样式对文本进行解读。如赏析《再别康桥》的语言美时,教师就设计了让学生改写为古典诗歌的形式;赏析《雨巷》的音乐美时,教师就设计了让学生自己谱曲演唱的形式;在教学《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时,教师就精心设计了让一名有学习绘画经历的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带领同学们欣赏本篇景色描写特点的方式。由于教师提出来的这些阅读建议能更准确地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关照了学生的阅读需求,在这些阅读鉴赏活动过程中,鉴赏方式打破了固有的思维模式,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对文本的赏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动笔创作能力也潜移默化地得到培养。教学中探索出来的这种阅读鉴赏方式也为学生校园文学创作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三,尝试以编写阅读建议方式开展自读课文的阅读鉴赏。教材在每个单元和每篇选文后的“研讨与练习”中对学生提出阅读建议,教师大多是依据这些来确定教学主要内容。但是这些阅读建议大多是空泛模糊的,学生几乎不会去认真阅读,更难依据这些建议去开展阅读鉴赏活动。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尝试在自读课文的阅读鉴赏活动中编写阅读建议,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迅速地进入文本,以真正实现“主体性地自由阅读”,实现学生与作者、编者之间的对话。阅读建议一般注重引导学生把阅读的重点放在对选文的语言的用心体味上,以培养语感为中心;破除对选文与标准化诠释的迷信,强调理解的多元性,提倡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编写的阅读建议主张开放性,从选文出发,提供有关阅读书目、篇目或线索。如在进行《曹操献刀》这篇选修课文鉴赏活动时,可为学生提出阅读第五回、第十回、第十二回、第二十一回、第四十八回、第五十六回、第五十八回、第七十二回、第七十八回的建议,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曹操人物形象。编写的阅读建议还应努力向写作辐射,开拓想象、激发学生写作欲望,倡导“主体性的自由写作”。
三、设计不拘形式的语文课外阅读鉴赏活动
如前所述,校园文学活动以其广泛贯穿和渗透到必修课、选修课以及实践活动而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非常活跃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不能仅仅把它只当成一项语文课外活动看待。基于目前的教育方式,学生生活阅历少,生活的感受能力差,导致自由创作没有写作题材等。所以在校园文学活动的研究中,不仅要努力扩大学生的文学鉴赏领域,更应注重对学生课外阅读鉴赏活动的指导。开展校园文学活动应该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