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06年新课程中考即将来临,我们特邀教育部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学科课题评价组对2005年全国初中毕业语文学业考试的特点和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据悉,今年教育部中考评价不再出台明确的命题指导意见,只公布2005年的试题分析和总结报告,因此,2006年新课程中考题命制的指导意见和应注意的问题,也就蕴涵其中了,请大家认真研读并注意把握。
2005年,全国各级课程改革实验区进一步实施了初中毕业语文学业考试。我们对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5份初中毕业语文学业考试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部分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2006年现代文阅读考查应注意的问题。
一、2005年现代文阅读考查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在65份试卷中,现代文阅读部分的分值在15—60分之间,平均为35.3分;现代文阅读部分占全卷分值比重在12.5—40%之间,平均为26.1%。现代文阅读部分共选取现代文149篇,平均为2.29篇;其中选1篇的有3份试卷,选2篇的有41份试卷,选3篇的有20份试卷,选4篇的有1份试卷。阅读选文的题材和体裁呈现多样化,阅读选文以课外文章为主(少量篇章选自课内),以中国文学作品为主(少量是外国文学作品)。现代文阅读部分设置试题数量在5—17题之间,平均为11题。它的主要考查特点如下:
1.阅读选文注重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注重对文学作品的考查。
阅读选文总体上注重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注重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难易适度。
阅读选文除少部分选自教材,大多数都选自教材之外,注重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其中一部分选自近期报刊的文章时代感比较强。有的选文注意了与课文内容的衔接,例如《武侯祠:一千七百年的沉思》(烟台市试题)、《不要盲目向沙漠进军》(淄博市试题)等。有的选文体现了时效性和地域文化特色,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关注现实生活,例如《话说海淀》(北京市海淀区试题)、《竹叶青酒》(山西试题)、《钧瓷》(河南试题)、《走进土族文化》(青海西宁试题)。
选文注重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例如《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和而不随》《我们需要信仰》《学会感恩》《能给予就不贫穷》《常常爱惜》《热爱生命》等文章。
选文题材、体裁丰富多样。从文体角度来看,选文比较注重选择文学作品。从整体上看,所选择的文学作品质量要明显高于议论文和说明文,有的达到了文质兼美的标准,例如《一窠八哥的谜》《热爱生命》《月光饼》《梅香》《生命的暗示》《故乡的榕树》《两个邮递员》等。
2.注重通过主观题的命制来考查整体阅读和理解,考查学生独特的感悟和体验以及创造性理解。
例1:人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当你遭遇挫折时,你将以怎样的人生态度去面对?请结合选文内容,用富有文采的语言来表述,可引用文学作品中的名句来回答。(沈阳卷第21题)
此题注重对整体阅读和理解的考查,注重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考查学生遭遇挫折时的人生态度。试题要求结合选文用富有文采的语言来表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例2:作者认为“有时,忽略是表达善意的更好方式,它远要比及时伸出所谓援助之手更能抚慰人们脆弱的心灵”。你认同作者的看法吗?结合你的阅读感受或生活体验,具体说说你的理由。(厦门卷第29题)
题干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或生活体验谈谈对作者观点的看法,题目本身就给了学生发表不同意见的空间,而且评分标准中又明确考生可以有自己个性化的见解,并给出示例。这种命制方式有利于考查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理解。
3.试题设计注重突出语文特色。
实验区试题出现了许多新题型,例如读后感、续写、批注、图表题等,注重品味和感悟语言以及读写结合,突出语文特色。
例3:本文没有结尾,文中的“我”经历生活的磨炼,在父亲的引导下,后来获取了怎样的成功与人生感悟?请联系上文,展开想象,续写一个结尾。(不超过60个字)(西宁卷第24题)
该题设计比较自然、新颖。试题要求学生展开想象,这种文学性的要求在语文评价中是难能可贵的。评分标准要求续写内容与上文衔接紧密、想象合理、语言有文采,很合理。但是相对于60字的要求,此题赋分过低(仅3分),不合理。
例4:①有的似骆驼负重;有的如龙蛇蜷地;有的似狮虎雄踞;有的如骏马嘶鸣;有的虽树冠被摧,肢断骨折,却依然挺起足以使世人瞠目的脊梁。
示例①:这组排比句从多个角度细致地描绘出胡杨千姿百态的特点。
②从沉思中猛醒的我只得随车离去,然而心却是留在胡杨林中迟迟难归。
示例②:“只得”二字表达了“我”依依不舍的心情。
(1)熊熊燃烧的烈日将大漠当成硕大无朋的锅,金黄的沙砾成了锅中热炒的花生,“毕毕剥剥”的声响不时爆起。
(2)我一马当先,跃入胡杨林。
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可以从品味语言、理解内容、分析作用等角度入手,参考文章右边的示例①和示例②,自选一个合适的角度,为文中(1)(2)两处加上批注。(浙江卷第10题)
该题的设计是通过传统的批注方式,来引导和考查学生独特的感受和创造性的理解。批注形式的本身就比较灵活,易于让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和创造性的理解。题干还从修辞角度给出了两个示例,从方法上引导学生。
4.注重综合性。
这主要体现在现代文阅读考查可以灵活地涵盖其他考查内容,例如语文基础知识、综合性学习、名著阅读和写作等。语文基础知识中的注音写字、改病句、文学和文化常识、语言运用等,都可以巧妙地整合进现代文阅读试题中。在不淡化对现代文阅读核心能力考查的前提下,可以在现代文阅读考查中尝试进行对综合性学习的考查,目前这种考查还处在尝试和探索阶段,出现的主要问题是与现代文阅读本身整合不好,显得生硬、空泛。在现代文阅读中考查综合性学习要注重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要注重考查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综合运用能力。
例5:如果你所在的班级要开展一次“走进海淀”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考示例,根据上面选文提供的相关信息或你自己平时的观察、思考,从不同角度为这次活动设计两个调查或研究的专题。
示例:(1)海淀文化遗迹例谈 (2)外来人才选择海淀的原因调查(北京海淀卷第14题)
该题设计的优点就是在阅读试题中拓展考查了综合性学习,有助于学生把阅读文章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能够培养学生关心和热爱家乡的感情。
例6:杏花村汾酒集团曾用杜牧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作广告。请你为竹叶青酒设计一则广告。要求:语言简明,有一定创意。(山西卷第14题)
该题在阅读试题中巧妙地考查了广告词的写作,拓宽了阅读考查的范围。
二、2006年现代文阅读考查需要注意的问题
1.应当注重考查阅读的核心能力。
2005年实验区的相当一部分现代文阅读试题没有体现对阅读核心能力的考查,2006年现代文阅读考查应注意调整。现代文阅读的核心能力应当包括三方面:第一,阅读文章应该对文章内容形成整体感受或做出初步的概括。对文学作品,主要是形成初步的感受;对说明性、议论性的文章,主要是对内容或观点的初步概括。第二,把握文意,能从文本中获取主要的信息,即说出文本具体写了什么,并能联系个人经验,对文章的重要词语和关键内容做出合理的解释。第三,能够依据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文章的内容和形式做出自己的评价。现代文阅读考查的目的是测试学生能否读懂一篇文章,是否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阅读试题应当注重考查阅读的核心能力,但要避免反复考查某一种阅读能力,也尽量不要与试卷其他部分考查点重复和交叉。
[##]
例7:阅读下文,完成16—22题。
20.我们每天都在学习自己的母语,你喜欢上语文课吗?说出你的理由。
21.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举一个具体事例,说说你在课外学习语文的收获。
22.综合探究
请你任意组合至少两则材料(上文也可算一则),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思考,谈谈你对母语现状的认识。(60字以上)
相关链接:(略)
(黑龙江卷第20、21、22题)
这三题没有体现对阅读核心能力的考查,题干内容均与选文关系不大,脱离阅读文本。学生几乎不用阅读文章,只看题干就能回答,有的试题相当于调查问卷。从该题的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中,也很难看到阅读文本的影子。
2.选文应当注重典范性和适合学生独立阅读。
2005年实验区现代文阅读选文虽然力图体现义务教育新课标的要求,但整体质量尚待提高,主要问题是典范性不够,相当多的选文达不到文质兼美的要求,文章内容缺乏文化内涵,不利于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2006年中考应该吸取这一教训,现代文阅读选文应当注重典范性,主要应从考查学生实际阅读能力的角度选文,而不要只从文体角度选文。现代文阅读考查应当注重对文学作品的考查,对其他类文体的考查不一定要面面俱到。对说明文和议论文的考查,要注重考查阅读能力,而不是考查文体知识。
实验区现代文阅读选文基本出自教材之外,但是还有一些实验区选取了教材中的课文,例如《故乡》《最后一课》《中国石拱桥》《紫藤萝瀑布》《生物入侵者》等。考查教材内的课文,命题时尽管可以变换角度、编出新意,但是仍然难以避免对所学课文的结论性观点进行记忆性测试,难以避免把教学参考书的内容作为制定参考答案的主要依据,容易对教学产生不利的导向。相比而言,选教材之外的文章,既是考查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需要,也是教材多样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必须注意的是,课外选文的程度和水平应与教材中课文相当或相近。
例8:文中有一个细节: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用法文写了“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大字。请结合下边的一段文字,说说这一细节的表达作用。
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苏州卷第15题)
这道题题干所提到的细节和文字都是教材在设计课文思考题时所引用的材料,而且也是语文教师必讲的内容,因此它很难避免学生简单照搬课堂上学到的结论性观点。
3.试题的命制技术还应进一步完善。
2005年现代文阅读选文大都不是原文,而是经过命题人加工处理过的,有的无标题,有的无作者,有的没有标明出处;有的为设计试题的需要而大量挖改原文,如文章的题目、关键语句和重要词语等,破坏了学生阅读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现代文阅读强调的是整体阅读和理解,命题时除语言文字确有问题需要改动以外,要尽可能尊重原文,要让学生看到原汁原味的文章。在试题命制方面,也存在多个问题:有的试题是在使用现成试题;有的试题题干语言不严谨,表述不清楚;有的试题设计不合理,选项缺乏测试意义;有的试题答题要求和赋分不合理。特别需要提及的是,相当多的试卷中开放性强的主观性试题的参考答案和评价标准制定不合理,不明晰,缺乏可操作性,评卷教师很难准确把握评价的尺度,例如有的只要求言之成理即可,有的只给出示例,有的套用了作文的分项评分标准。2006年中考在这些方面都应有所改进。
例9:我们身边就存在着语言污染的现象,从净化母语的角度看,下列做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提高自身修养,不说粗话、脏话。
B.多读书多积累,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中不滥用词语。
C.热爱我们的母语,关注身边的语言现象。
D.在作文中,可以自己编造词语。
(锦州卷第27题)
该题选项内容虽然与阅读选文有联系,但是错误选项很明显,以至于不用阅读文章,就能答对。这种选择题没有测试价值和意义。
例10:选文第⑦段写道:“我第一次在野外与一只狐狸这么近距离地对视。”请根据上下文,发挥你的想象,补写一段话描述当时的情景。(50字左右)(北京市海淀区卷第17题)
该题要求能对狐狸有一定的描写,要表现出狐狸的惊惶、绝望,与下文衔接要自然、语言要通顺。这种要求的难度比较大,而且必须保证50字左右,相当于一个小作文,却只赋了3分,与其他题相比较分值明显偏低。
4.现代文阅读中综合性学习试题设计和要求应符合语文学科标准和学生的实际能力。
2005年有些实验区的阅读试题超出了语文学科标准和学生实际能力,尤其是针对科技性说明文所设计的综合性学习试题,往往受文章内容的导引而脱离语文。2006年中考应注意改进。
例11:在现实生活中,反光材料有许多具体应用。除选文提及的实例外,你还能想到或设想出哪些实例?请举一例,并为它设计一则广告语,其内容要体现反光材料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便利的特点。(沈阳卷第26题)
中国城乡差别比较大,虽然反光材料在城市比较常见,但在农村较难见到,况且一个十几岁的孩子阅历较成人要少得多。假如有的学生没有见过这些反光材料制成的东西,那么这题就无法回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