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4年第9期 ID: 421333

  

论影像阅读对语文能力培养的提升功能

◇ 吴轩

  摘要:影像阅读是新的阅读方法,其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特征,与语文阅读教学能够进行有效地融合。因此,对影像阅读的价值功能进行研究,并引入到语文阅读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文字阅读的不足之处,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影像阅读 文字阅读 语文能力培养 提升功能
  引言
  语文能力主要体现在听、说、读、写方面,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然而,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状态枯燥乏味等问题。影像作品中声画结合、镜头组接为主要特点的全新方式为学生呈现了形象可感的丰富画面、千曲百折的叙事和绘声绘色的视听冲击,能够有效弥补文字阅读的不足。因此,在此语境下,影像应成为阅读的对象被纳入语文阅读教学的范畴,成为语文教育的新内容,以此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等相关语文能力。
  一、影像阅读的涵义
  影像,又称之为摄影影像,一般是指凭借某些光学装置、电子装置与有关感光材料、记录装置等以感受光线,进而发生折射形成的,其主要包括静止影像、电影影像、电视影像等。[1]一般来讲,画面和声音能够使影像作品具有真实感人和丰富多彩的生动性,对影像作品中色彩世界、声音世界、情感世界等内容的阅读和分析将会是丰富而生动的。影像阅读,是一种快速阅读方法,主要借助图像来进行,是伴随着 20 世纪视觉文化的出现、发展、繁荣而渐次形成的。影像阅读在较多方面与传统的文字阅读存在区别,其通常多与摄影、影视、卡通等具有关联性质,主要是以多维时空、声画相结合表现出来的一种视听结合活动。[2]影像配上文字,以其形象性使语言文字得以从抽象中解放出来,其呈现超过文字阅读的整体趋势。
  二、影像阅读与语文教学的相容性
  文学文本现代化的艺术形式之一是影像作品,对影像作品的解读可以说是文字阅读的一种有效延伸。影像阅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可以弥补传统文字阅读的不足。一方面,影像阅读中的图片比较形象、容易明白,读起来省时、省力。另一方面,影像阅读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增强了文字阅读的形象感。影像作品融于语文教学应该是分为两个步骤,即阅读与解析。[3]影像阅读其实是文字阅读的延伸,是文字阅读的补充。从美学角度来说,文字和影像本来各具特色,影像作品以其直观的形式、生动的表现、典型的题材、多样的内容著称。然而,在学习比较抽象、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语文课文时,由于学生缺乏对生活的深刻体验,若要让画面生动形象在学生眼前进行展现,需要借助影像阅读,努力营造一定的意境,将学生带入到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环境,不同文化背景的生活场景中去。例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天似弯庐,笼盖四野”,这些诗句较难理解其蕴含的丰富思想。不过,在《牧马人》等一些影视中能够比较容易找到上面所谈及的镜头,倘若先借助影像进行初步感知,之后再去阅读这几句极富有气势的诗歌名句,就会激发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和想象力,这样,学生就可以具体感受到诗句蕴含的音韵美、形式美了。
  三、影像阅读对语文能力培养的提升作用
  依据教育理论,为学生创设一个较好的接受教育环境是教育的重要任务,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影像阅读是与摄影、电影等有关联的一种阅读能力培养的新方式,其通常以多维时空、声画结合的诸多优势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适当而有度地运用影像阅读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可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影像阅读能够培养意境感受能力
  现行的语文教材多选择语言隽永、 立意新颖、 意境开阔的文章,这是与语文能力培养的目标相联系的。在学习这些文章过程中,可以借助文章中描写的典型人物与优美景物来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进而培养审美能力,开发形象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在讲读这些文章时,由于学生生活经历少,对课文中描写的缺乏必要的体验,如单单依靠教师传统的分析方式,很难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有必要借助影像进行教学,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料再现课文里面的情景,让文章中描写的意境在学生心中得以产生,以此引导进入文章的特定氛围,可以提高学生对意境的感受能力。例如,经典课文《安塞腰鼓》、《过万重山漫想》等描写的情景就是一例证,在讲授这两篇课文时,如果教师过多运用传统的讲解教学方法,学生很难理解课文传达的情感,其原因是学生没有类似的生活体验,仅凭文字无法唤起其想象。然而,在图像以及影视作品中,课文中展现的镜头比较容易找到,对此,借助影像去展开阅读,文章中的音韵美、意境美与形式美就很直观了,容易被感受到。
  (二)影像阅读能够提高语文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是语文能力培养的核心,是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在语文教材中,记叙文和说明文较多,文章主要是叙述和介绍事物发展过程、性状和特征的,这对学生来讲还是很陌生的,甚至有部分课文所描述的客观事物是远离生活实际的。在此情况下,仅仅依赖教材中的文字介绍来进行讲授,学生不太容易理解,学习效果不佳。[4]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法有效地借助影像来进行解决,以此能够为学生领会课文表达的中心思想,以及学习用丰富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奠定基础。比如,在《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的肖像、语言等描写较为抽象,缺乏形象性是文章的教学难点所在。为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进行中,可以通过播放电视剧《红楼梦》来增强形象性,帮助学生理解。剧中的王熙凤形象光鲜、颇有高贵气质,这与小说中“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的描写完全一致。这样,在无需教师过多讲解的情况下,教学的难点问题就可以很快地解决了,节约了课堂时间,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学生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得愉快,印象也会更加深刻。当然,影像作品也有其不足之处,其产生的效果是短暂的,为此,教师要善于弥补这一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独立思考,给学生留下一个培养创造能力的空间。

论影像阅读对语文能力培养的提升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