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3年第5期 ID: 406126

  

让女教师成为幸福导师

◇ 雷晓丽

  一.应该让女教师成为幸福的导师
  如果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我认为女教师应成为人类幸福的导师。教育不仅应具有高度,更应注入厚度与温度。我们的社会给各类人才提供了充分施展才能的舞台,但我们却忽略了对他们内心的关注,也无视自身的幸福……没有幸福的高度,就像没有土壤的植物,生命难以持久至少会逐渐枯萎,迷失人生航向。于是,马加爵、刘海洋们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官员、学者、企业家在填补空虚中纷纷落马。打开报纸,点击网络,多少优秀人才在内心失衡苦苦挣扎中坍塌了人生大厦。只有学会经营幸福,人生才会永远光明;只有幸福的人,才能营造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哈佛大学一位年轻的副教授本·沙哈尔曾是学业优秀、体育成绩极为出色的博士,他曾拼命地追求成功来消除内心空虚所带来的恐惧和痛苦,但无论多少成功都不能解决问题,他苦恼万分,甚至曾想以自杀了结人生。他把自己关在一个黑暗的小房间里数月几乎与世隔绝,终于,他领悟到,对于人生,成功不是关键,幸福才是最重要的事。于是,他到处请教,苦苦追寻获得幸福的方法。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改修心理学,他开创的幸福课竟成为哈佛最受欢迎的课程,尽管它是选修课,对学分毫无益处。第一次上课,课堂只有几个人,可随后人越来越多,到了第三次开课,连教室的走廊上都挤满慕名而来的人。他的课堂唤醒了人们沉睡的心灵和内心深处的终极渴求。他告诉人们,幸福才是人生的终极归宿,他教人们怎样获得幸福。这样的课堂在哈佛持续至今不衰,邀请他讲学的人络绎不绝。如此强烈的反响带给人们的不仅是深思,更是回旋在内心深处的强大风暴。幸福才是人生的终极归宿,道出了人们在历经种种追求后的共同感悟,洞悉了人类社会历经种种颠覆变乱盛衰后的最终价值取向。幸福是人生的终极归宿,和谐稳定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追求。
  陈忠联教授曾就教育问题提出,学生的学业以学校为主,家长辅助;学生的教育以家长为主,学校辅助。这个提法深得教育神髓。孩子关系国家未来。但面对开放社会,尤其面对留守问题,我们教育不能一推二五六,过于坚持这种做法。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不自增负荷,担起教育的责任。(我们曾在本校做过调查,2010年留守生473人,几乎占全校总人数的三分之一,还不包括父母一方在家或父母离异者。这个数据是惊人的。)教育担负的首要问题就是教会孩子学会怎样获得幸福,包含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共处、学会生活等等。女性是人类的天使,女教师天生的母性使她们拥有的纯洁、高尚、温良、聪慧和对人性超常的感受力使无论什么样的社会始终充满了浪漫的情怀和温馨的幸福,她们是人类幸福成长的温床。女性是幸福的源泉,新世纪女教师应担负心灵教育的主要责任,担任人类幸福的导师。
  二.怎样使女教师成为幸福的导师
  只有幸福才能孕育幸福,培养幸福。要使女教师成为“幸福导师”,首先要让她们善于感受幸福、学会经营幸福,让她们自己成为幸福的人。具体做法:
  (一)领导关怀与激励
  女教师是一个特殊群体,生理心理特质及传统文化的影响使她们极容易在繁重的工作生活中陷入倦怠与牢骚。我们女工工作者应关注这个问题,用适当的方式及时排解问题。
  我校初迁时,由于学校没有教师宿舍,老师们必须一天数次来回奔波,很多老师住在近十里外的小区,作为高中老师,其辛苦可想而知。女教师,尤其丈夫在本校任班主任的十几位,每天匆匆忙忙,又是做饭洗衣,又是孩子,又是繁重的教学任务,简直苦不堪言,一时怨声不断。针对这一情况,2009年“三八”节,我校女工委围绕当年局女工委提出的健康主题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座谈会,校长亲自参加,一旦有了机会,大家畅所欲言,一吐为快,家庭、事业、子女、夫妻、婆媳、理财等,校领导认真倾听,部分优秀女教师也把自己的经验拿出来大家共享,气氛十分热烈,一时间,积压很久的郁气烟消云散,问题在对话中迎刃而解。领导们为女教师出色的才能、纯美的心灵所震撼,对女教师的观感在这一刻重新熔铸。女教师们在被欣赏被理解中感受到温暖和阳光,信心重建,工作热情高涨,怨言似乎成了轻烟一缕。2009年元旦,我们为女教师举办了文艺联欢晚会,特邀男同胞参加。2010年“三八”,我们将女教师带到大洪山旅游,参观了曾侯乙墓和随州博物馆,在中华文化的博大与大洪山的琼山玉枝中释放自己,提升品位。2011年、2012年、2013年“三八”,我们又分别去了木兰山、双峰山、锦里沟,每年都会给女教师一次文艺展示的机会。这些活动看起来不起眼,但却像熨斗一样熨平女人们心灵的褶皱。我们对女教师的工作生活也十分关心,一旦发现问题就会主动找她们解决,孩子入学、婆媳夫妻不和、婚丧嫁娶、生活困惑、教学烦恼等,无一不被纳入我们的视野。同时我们以组建跳健美舞的方式进一步做好女教师的工作。总而言之,我们要让女教师每天都能及时舒解身心的疲惫,每过一定时间都有放飞心情的机会,时时体验幸福,成为幸福的人。
  (二)专业培训,制度保证
  1、定期请专家讲授心理学、幸福学。依据专业成绩与教育实绩评定等级,优秀者颁发等级证书,级分九等及特级。
  2、每一至两年考核一次,依据专业成绩与教育实绩决定等级升降及人员去留。
  3、减轻幸福导师的教学负担,规定教学时数每周不高于8课时。
  4、提高导师待遇。按照导师级别及实际能力分配学生,以留守生、问题生为主,可各年级搭配,便于大带小。少者5人,多者15人。依据导师级别、实际成绩、学生评定、分配人数颁发津贴,平均数不得少于每周8课时津贴额数。
  5、激励女教师。凡成绩优秀者评职评优提干优先考虑。
  女教师可采取谈心、座谈、聚餐、聚会、郊游、博客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家庭的温暖,亲情的美好。我深信爱所带来的幸福感会使很多棘手的教育问题迎刃而解,这是惩罚、说教、法律法规所不能取代的。某国一位中国侨民的几岁的女儿一天非常幸福地告诉她,这个周六她可以和老师一起共进午餐了,原来,学校每周都会按照学生的表现对学生予以评比,奖励是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以和老师一起共进午餐,即学生把自己从家里带来的饭菜拿到学校和老师坐在同一个餐桌上吃饭,这时孩子们可以和老师任意谈论感兴趣的话题,可以开心大笑。这个学校的每一个学生都把这个作为最高荣耀。网上博客也是一个好主意,师生互动可以更自由轻松。
  女性就业难,教师行业也不例外。其实,女教师少了,而不是多了。传统的行业和观念要求女性用和男性一样的方式冰冷地工作,并不能真正发挥我们的特长和作用,相应的传统的评价体系也并不能公正地衡量女性的工作。传统的分配与评价,与让女性和男性挑同样的重物,以力气的大小、身材的高低来比较不同性别之间的优劣一样荒唐不合理。女性并不是弱者,是传统的工作、分配方式与价值观出了问题。在此,我请求各位领导、各位同胞思考这个问题,宣传这个观念并推行有关的改革制度。我们把落实女教师“幸福导师”制度作为重新认知女性作用的开始吧。
  新事物应运而生,我深信合乎规律的运作必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做好的关键就在于走下去、拢起来,放开手、真实干。
  下面我暂借我一篇论文的结尾作为我发言的结语——
  “中国当代教育到底需要什么?
  需要一个真正核心的理念。
  需要一个真正能透视时代、领袖群伦的教育领袖。
  需要一个能真正重视教育执行的政府与领导。
  需要一个能真正实践新理念的教育群体。
  需要能真正拥戴新教育的社会舆论和大众。
  ……
  观念的转变才是真的转变,
  人生的顿悟才是真的开始,
  直面问题才是解决问题的真正态度。
  我们中国当代教育真正需要的、期待的是这个:
  真正!”
  以此共勉!
  雷晓丽,教师,现居湖北广水。

让女教师成为幸福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