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以它特有的艺术形式受到读者的喜爱。作为语文教材中的插图艺术,自小学开始就伴随着一篇篇动人的文章映入学生的眼帘,既给学生的阅读带来无穷的乐趣,又提高了学生的解读能力。
语文教材中的插图,基本上是以文配画。插图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含义,“补文字之所不及”。因此,插图中的人物、景物和场面都要依据原作的文字来描绘,将其转化为准确而生动的绘画语言。这就要求插图不但符合原作的内容和精神,还要根据艺术规律进行创造,这样才能融会贯通。如:一篇描写景物的文章,就要求插图以景物的形式表现对象。作画,先要对全文的景物描写有个概括印象,再根据课文的中心内容具体描绘。这其中要从局部把握写景的角度及特点。这样,才会步步扣住主题,体现图景与文字的美妙结合。
引导学生认识和领悟文本的插图艺术,是培养他们创造性地阅读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和鉴赏水平的重要途径。品味、欣赏插图的目的在于透过插图的画面,探究和吸收更多的隐含的文本信息,补充和丰富作品的内容。利用好课文插图,能够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并从更深的层面上理解和把握课文内容。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应重视语文教材中插图的潜在功能,并能充分发挥它特有的优势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使学生在图文并茂的意境中愉悦地学习。
(作者单位:大城县职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