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一直是大丰市实验初中的传统优势学科。长期以来,凭借其丰厚的学科积淀,优秀的教师团队,强大的教科研能力,始终走在江苏省语文教育教学的前列。特别是新课程实施以来,学校从学生实际出发,依据语文课程特点,提出了“目标定位有效、教学流程有效、手段方法有效、教学结果有效”的学科教学目标,逐步形成了“平等互动、自主互助”的学科教学特色。
一、深度挖掘特色课程资源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校语文组在秉承传统的同时,不断改革创新,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更新理念,建设特色语文课程,为学校的高位发展领军护航。
1 名师引领,团队推进,打造一流教师团队
教师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内容,在语文课程建设中,我们首先着力于专业化、科研型语文教师团队的打造。在团队建设的过程中,实施“名师先行引领,团队整体推进”策略。学校通过专家讲座、名师课堂、青蓝工程、培训学习、教师互助听课评课、备课小组交流学习、学科大组集体教研等形式,为语文教师构建一个团结互助、温馨和睦的专业发展平台,使学校拥有了一支名师辈出的高素质语文教师队伍。十年来,在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奚志宏校长的引领下,先后培养了盐城市学科带头人2人,盐城市教学能手3人,大丰市学科带头人3人,有十位老师获得中学高级教师以上职称。这些本校培养出的植根于语文教学一线的名师,用他们对语文的热爱,对教学的痴迷,对教改的激情引领着学校一大批中青年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带动语文课程教学新星、教改先锋脱颖而出。
2 更新理念,锐意进取,构建本色语文课堂
课程建设的重点在课堂。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直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建校伊始,我们就一直在探究“平等互动、自主互助”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教学探索,由当时担任语文备课组长的奚志宏校长写成论文在《语文教学与研究》上发表。自2007年该课题被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定为立项课题,经过四年的探索和研究,于2011年7月顺利结题。去年春天,为了进一步深化课堂改革,学校在全校所有课堂强势推进了“平等互动、自主互助”的教学模式。学校政策干预,打破原有的班级建制,组建有效学习小组,让课堂活动落到实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组织活动、参与活动中尽情地去思辨、讨论、碰撞、展示、练习、升华,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进步,从而汲取有效知识,提升自身素养。语文组全体教师更是走在课改的最前沿,他们崇尚本色语文,他们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他们弘扬创意课堂。正是这样的本色语文、魅力语文,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多年来,大丰市实验初中的语文教学实绩一直位于全盐城市同类实验初中的前列。
3 集思广益,多元开发,挖掘丰富课程资源
新课程理念下,教材已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也由教材的实施者向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者转变。我校语文教师充分认识到地方经济发展与文化底蕴是地方课程的有效载体和支撑,它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在课程建设中时时处处做有心人,挖掘出了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
(1)联系生活,开发课程资源。生活处处皆语文,身边处处有资源。语文教师通过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境,追求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将语文教学融入真实的生活之中,大大丰富了语文课程资源。
(2)引导实践,开发自然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地理物产、民风民俗、传统文化等资源是随手可得、活生生的语文课程资源。黄海之滨的海滨小城大丰蕴藏着丰富的课程资源——麋鹿文化、水浒文化、湿地文化、港口文化、盐文化等。结合这些地域文化特点,师生合作,自编乡土教材,并把自编教材融进语文阅读和作文教学,大大丰富了语文教学的资源。
(3)学科渗透,整合课程资源。学校以“创星争先”为载体,以阅读文化经典,创建书香校园为目标,按年级分3个校本课程开发小组,按教材主题选编优秀诗文,现已编辑出适合三个年级学生阅读的系列校本教材《涉江采芙蓉》3本,既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二、因地制宜,有效进行特色校本教研
我校一直坚持“科研兴校”的办学思想,以教育科研推进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在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同时,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提高办学层次,强化学校品牌意识。
1 注重内涵建设,浓厚教研风气
语文教研组的全体同人在继承优秀教研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倡导“和而不同、守正出奇”的发展理念,力求建立一个充满活力、具有凝聚力的学习、研究型团队。教研组每学期都制定适合学科特点的教研组活动计划,把说课、备课、上课、考试、辅导以及反馈等各个环节的过程管理作为教研组行使管理职能的主要工作目标,并持之以恒地落实到工作实践中,做到既密切配合学校有关工作,又努力彰显学科特点,收到了显著成效。
在扎实开展常规教研活动的同时,语文组每次教研活动都有鲜明的主题,展开积极而又有效的研究讨论,鼓励创新。主题化、系列化的教研活动提高了广大教师参加教研组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反过来又促进了个人教学教研素质的提高,从而使教研组活动一直在良性循环的轨道上运行,初步形成了较为鲜明的语文学科特色,受到了省、市内外同行的关注和广泛认可。去年该组被确定为盐城市初中语文教研中心。
2 改良集体备课,优化教学设计
校本教研的核心是“以校为本”,教师互助是校本研究的标志与灵魂。进行集体备课,是充分发挥教师的同伴互助的有效途径,是体现有经验的骨干教师的价值的平台,是加速青年教师培养的催化剂。
经过实践探索,我们逐步形成了“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个性教学、注重反思”的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融合的备课模式。具体流程如下:集思广益、有的放矢——博采众长;个人自备——因材施教;自备出新——因时制宜、课堂反馈。这种备课形式,既发挥了集体备课的优势,又尊重了教师的教学个性;既注重了集体备课的预设性,又注重了课堂教学的灵动性;既发挥了电子备课的优势,又减轻了教师备课的工作量;既注重教学设计,又加强了教学反思。
3 倡导理论升华,教研成果喜人
大丰市实验初中语文组全体教师一直积极贯彻学校提出的“科研兴校”的办学思想,不断加强校本研修,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引领自身,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努力向科研型教师转型。建校十年来,学校的语文课题研究环环相扣,硕果累累。2009年6月,国家级课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顺利结题;2011年7月,江苏省“十一五”立项课题“‘平等互动,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顺利结题。
三、积极开展特色语文活动
“以活动促发展、凭活动出效果、用活动树品牌”,一直是我校语文学科保持强势的主要途径。学校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健全学生人格,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特色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 让书香浸润校园,用经典引领师生
为创设浓郁的读书、写作氛围,营造“书香校园”“文化校园”。学校倡导“师生合读”“班级共读”“家庭同读”,形成三级阅读体系。设班级图书书橱、写作展示栏,开展“书香班级”创建活动,让书香飘逸日常空间;加强完善图书馆,开办《三月风》校刊,利用校园网搭建博客交流平台,创建“书香校园”,为师生打造亮丽的精神底色;通过小手拉大手,创建“书香家庭”,让书香渗入家庭日常生活。用书香冶情,使情知交融;用书香益智,使智能相长;以书香明理,促内外兼修。
2 以社团推进活动,用活动促进语文
学校成立了“芳草文学社”,改版校刊《三月风》,举行了大量实践活动。这里或老师定期讲座,或经典作家作品介绍,或美文赏析,或写作技法指导,或热点讨论,或名著名片欣赏,内容丰富;这里可以自由阅读、激烈讨论,进行写作比赛、习作交流、自办社刊,活动多样。文学社团活动为学生文学特长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养料。近几年,学校文学社成员在各级各类报纸杂志上已发表作品30余篇,在国家、省、市等各级各类的作文竞赛中有近百人次获得优异成绩,为学校赢得了荣誉。其中,在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中学生与社会”南京现场作文大赛中,学校自2004年参赛以来,每年都有学生获一等奖,这在江苏省所有初中学校中是首屈一指的。
成立“校园之声”广播站,坚持每天播放一档节目。广播站的成员责任心强,他们设立的栏目新颖、丰富。广播站每学期都能收到各班同学投来的几千份稿件。上百名校园小记者和特约通讯员活跃在校园的每个角落,甚至将他们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热点事件上。“校园之声”广播站成了学校的舆论监督宣传的阵地,为创造优良校风,培育良好的育人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着小处着墨、强化活动的思路,语文组老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文学作品;让学生出文学小报,举行读书交流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读书笔记、读后感、剧本创作和剧本表演的竞赛,并将优秀的文章进行评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各班级鼓励学生参加了校艺术节书法比赛、普通话比赛、演讲比赛、读书交流会等,都有力地促进了语文教学。
广泛而长期地夯筑学生文学之基,涵养学生个性,不知不觉中带来的是学生气质的蜕变与升华,校园文化气息的馥郁与涵盖。这些年我校的中考语文质量在盐城市—直保持着较好的位置。
我们笃信,大丰市实验初中的特色语文必将继续在课改大潮中勇立潮头,必将继续在学校发展中谱写出更新更美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