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2784

  

真情告别

◇ 朱芹

  八年级《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左拉的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深情演说,让所有的听众和读者都感受到了一场爱的真情告别。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默然相爱、寂静喜欢。”这是风靡一时的电影《非诚勿扰》中的经典台词,也是电影中女儿在人生告别会上送给临终的父亲的一首诗歌。它探讨的是生命中爱的主题,内敛而深情,让无数观众热泪盈眶。同样,在莫泊桑的葬礼上,作为兄长、朋友的左拉,满怀深情地表达了对莫泊桑崇高的敬意,引发了听众强烈的情感共鸣,演说也自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真情告别之爱的体现
  演说的一开始,左拉就很直白地表达了对莫泊桑“崇高的敬意”,这种发自内心的敬意,正是由爱而生。左拉首先回忆了莫泊桑“血气方刚,眼睛明亮而含笑,沉默不语”的神态,“谦恭”“洗耳恭听”的品质,“老半天才斗胆插上片言只语”的睿智和“开朗”“坦率”“朝气”的性格,接着又回忆了他成名的经过及其杰出的文学成就,从文中“决定意义的作品”“跻身于大师的行列”“令我惊叹”“永远是发人深思的”等这些赞美之中,我们不难发现,左拉对莫泊桑是多么地关注,多么地敬重。“我们大家都喜欢他,因为他给我们带来健康的气息”,其实,我们大家(包括左拉)的这种喜欢就是一种对朋友、战友、兄弟的钦敬和挚爱。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这种发自肺腑的爱完全是源于左拉那一颗真诚的心。与其说演说极为成功,不如说,莫泊桑的大爱和真诚使演说精彩,更是我们有了对爱的深入解读。
  
  真情告别之爱的放大
  “我爱莫泊桑,因为他真正具有我们拉丁的血统,他属于正派的文学伟人的家族。”左拉演说到这里,对莫泊桑深沉的爱终于爆发了,变成了高亢的热爱和敬佩了。再看,“啊!明晰,多么清澈的美的源泉,我愿看到每一代人都在这清泉中开怀畅饮”的感叹,惊叹,在强烈的褒贬对比中,作者展开了对莫泊桑作品的评价,这不仅是一种深度的肯定,更是炽热情感的放大。接下来,左拉用了一段叙述性文字来记录莫泊桑的伟大创作成就:“莫泊桑在15年中发表了将近20卷作品,如果他还活着,毫无疑问,他还可以把这个数字扩大3倍,他一个人的作品就可以摆满一个书架。”显然,这并不是左拉的虚夸,而是发自内心的是对莫泊桑英年早逝的惋惜与悲痛,这种热烈情感的表露达到了高潮,就如一支拉满的弓箭,让所有听众激动不已。是啊,只有用心灵去谛听,才能感受到左拉流露于笔端的对莫泊桑那种忘情的爱,也正因为文字中充满了这种爱,才会让所有听众和读者由衷地爱上这位世界文坛巨匠,并因此也爱上左拉。
  
  真情告别之爱的永恒
  流星划过沉沉的夜空,瞬间爆发出炫目的光芒,有人说,那就是永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有人说,那也是永恒……在充满爱的人的心中,永恒怎能以时间长短来判断?正如左拉的演说中所说的那样:“那么,既然他以昂贵的代价换来了香甜的安息,就让他怀着对自己留下的作品永远富有征服人心的活力这信念,香甜地安息吧,他的作品将永生,并将使他获得永生。”从作品的永生到人生的永生,表达的恰是一种爱的永恒,而且其中既有左拉对战友莫泊桑怀恋之情的永恒,也有我们热爱莫泊桑和他的作品的永恒,还有我们感动于左拉对密友的挚爱的永恒。曾经听说过: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时间的长短,重要的是他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什么。莫泊桑会永生,同样也留下了永恒,我们(包括左拉)对他的热爱也将会永恒,这也就是爱的真谛!
  真情告别,所以,需要我们用诚心去感受左拉演说词中浓浓的爱意。
  
  课文背后的故事
  左拉与莫泊桑是同时代的法国作家,两人交往甚密。莫泊桑英年早逝,左拉无比悲痛。左拉与莫泊桑都具有拉丁血统,都属于正派的文学伟人的家族,都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左拉生于1840年,莫泊桑生于1850年,左拉长莫泊桑10岁,左拉是莫泊桑的战友、兄长、朋友。

真情告别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