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褒贬得当。不能褒贬用反。
1,他很勤奋,能把老师讲的知识背得滚瓜烂熟,获得了不少耳食之学。其中,“耳食之学”意思是不动脑筋,轻信传闻,贬义词;原句的语言环境明显是褒义色彩,所以不当。
2,顺子从小就跟三只手偷窃,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扒窃技术也渐入佳境。在句中,“渐入佳境”是指兴趣逐渐浓厚或境况逐渐好转。而语境是贬义,不恰当。
3蒋介石集团厉兵秣马,时刻不忘反攻大陆。“厉兵秣马”又作“秣马厉兵”,指准备战斗,褒义词;语境是贬义色彩,不恰当。
4,赵木的小说写得好,连篇累牍,读者爱不释手。“连篇累牍”表示用过多篇幅叙述,贬义词;句子语境是褒义的,不恰当。
5,他性情残暴,只要双眼一瞪,就会使顽廉懦立。“顽廉懦立”指感化的力量很大,褒义词;而语境感情是贬义的,因此不恰当。
6,作为仓库管理员,他很认真、负责,总是囤积居奇,把所有的东西都放进仓库。“囤积居奇”是贬义词,指投机倒把分子等把稀有的货物积聚起来,以获取暴利。语言环境是褒义,不恰当。
二、对象合适,不可乱点鸳鸯。
1,在故宫,他总是升堂入室,将皇家宫殿看了个遍。“升堂入室”指学问、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不可用于旅游。
2,野人在神农架奔跑,让我们听到了空谷足音。“空谷足音”指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不可实指“奔跑”的脚步声。
3,他说起话来,滔滔不绝,一口绝妙好辞。“绝妙好辞”是说文章的语言好,不能用于说话。
4,桂刚和石雪梅夫妇自从结为金兰之契后,一次也没有红过脸。“金兰之契”指结交为朋友,不可指夫妇。
5,小吴一直口吃,说起话来佶屈聱牙。“佶屈聱牙”指文章的语言极不通顺、流畅;不能形容口吃。
6,这些人个个鸡鸣狗盗,将村庄闹得乌烟瘴气。“鸡鸣狗盗”是说技能微不足道;不能形容人是盗贼。
三、词义妥帖,不能望文生义。
1,白苏站在酒店门口,高声地呼朋引类。许多人驻足观看。“呼朋引类”意思是招引同类的人,多指坏人结成一伙做坏事;不能用于招揽顾客。
2,这是一种非常奇异的动物,虎头蛇尾,引人注目。“虎头蛇尾”形容做事情有始无终;不能来形容客观环境中的动物。
3,秋天一到。菜园里瓜熟蒂落,该是采收的时候了。“瓜熟蒂落”比喻条件成熟了,事情自然会成功;不可形容自然中的瓜果。
4,古诗词中,写到游子思乡,总是西风瘦马,古道热肠,让人感伤落泪。“古道热肠”指待人真挚、热情;不能形容古老的道路和热心肠。
5,他一边吃饭一边说话。导致骨鲠在喉,只好放下饭碗上医院。“骨鲠在喉”形容心里有话,不说不舒服;不可描写骨头卡在喉咙里的感觉。
6,这个地头蛇,人见人怕,连警察见了他都要退避三舍。“退避三舍”比喻对人让步,不与之相争;不是形容害怕、恐怖。
四、逻辑合理,不能矛盾混乱。
1,他是一位莘莘学子。“莘莘”形容人数多,与“一位”矛盾。
2,现在,到南方打工的人越来越少,稀稀落落的如过江之鲫。“过江之鲫”比喻模仿的人很多,贬义词;与“少”“稀稀落落”矛盾,且感情色彩不当。
3,次此考研,几十万人下考场。这些人可谓吉光片羽。“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贵文物,褒义词;不仅与“几十万人”矛盾,而且词义、语义也不一样。
4,八岁时他才能站起来,总算进入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人生进入三十岁,与“八岁”混乱。
5,利益方面,我们仍然强调楚弓楚得,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观念要改一改。“楚弓楚得”是说利益并未外溢;与“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观念要改一改”矛盾。
6,这些美丽得如花似玉的姑娘,在舞台上翩翩起舞。“如花似玉”可以形容“姑娘”,但与“美丽”重复。
五、功能谐调。不能搭配不当。
1,郭大夫虽然离休了,但他仍然老当益壮地工作在第一线。“老当益壮”一般单独作谓语,形容老年人精神焕发,可说“他老当益壮”;一般不作修饰语。
2,他侃侃而谈过去奋斗的经历。“侃侃而谈”一般单独做谓语,不支配宾语,这里带上宾语不恰当。
3,这样举手之劳的工作,不需要他动手。“举手之劳”本来就是名词性偏正结构,再做“工作”的修饰语是不恰当的,应作主语或宾语。
4,阴晦的天气已经过去,旧雨新知,春天已经来临。“旧雨新知”指老朋友新朋友,名词,显然不能表达雨过去感到“春天已经来临”的意思,只能作主语或宾语。
5,他在台上,总是旧调重弹地演唱一些老歌曲。“旧调重弹”是比喻总是说起过去的说法、做法,本来是主谓结构,可以作主谓谓语句的谓语,如:“他旧调重弹。”但不能作修饰语。
6,秋天,满城风雨刮着下着,让人心入愁城。“满城风雨”形容事情、消息传播得快,贬义词,强调程度,作补语多,如:“那件事传得满城风雨。”一般不作主语、宾语。
六、多义清楚,明白两境皆可。
1,这次实验彻底失败了,只有另起炉灶,重新开始。“另起炉灶”除了指重新开始做某事之外,还指分家。
2,看见干涸的土地上落下了人工雨,人们都夸农科站有呼风唤雨的本领。“呼风唤雨”形容人本领大,技术过硬,也形容坏人到处煽动的情形。
3,薛宝钗一出场,红装素裹,其美丽并不亚于林黛玉。“红装素裹”比喻女的打扮得花枝招展;又形容红日映照白雪的情景。
4,他们的婚事一拖再拖,最后还是成了,真是好事多磨。“好事多磨”形容婚姻虽经阻挠,最终还是成了;又形容某件事情几经波折才成功。
5,论起荣华富贵,原不过是过眼云烟。“过眼云烟”形容不重要、无须重视的事物;又形容转瞬即逝的事物。
6,小船在亭亭玉立的荷花中缓缓行进。“亭亭玉立”形容花木等形体挺拔;又形容女子姿态非常美好。
七、以境用词。语词情景和谐。
1,他们两个都是品德高尚的人,可以说是一丘之貉。“一丘之貉”是贬义词,形容一样的坏人,与“品德高尚”明显不一致。
2,我们顺藤摸瓜,终于找到他的家。“顺藤摸瓜”是顺着线索寻根究底的意思,一般形容侦查之类的事,不形容替人寻找家,与语义不一致。
3,每次聚餐,李星总是拾人牙慧,吃别人尝过的菜。“拾人牙慧”指学说别人说过的话,与“聚餐”这一场合不协调。
4,安书记和李县长工作起来配合的极好,真是琴瑟相调。“琴瑟相调”形容夫妻关系很和谐,与句中的工作关系不一致。
5,史河村计划生育工作总是先进,得益于村妇联主任会做工作,她真是巧舌如簧。“巧舌如簧”是贬义词,形容人会煽动,与褒义语境不一致。
6,这个人皮里春秋,阳奉阴违。“皮里春秋”是指人对人、事在内心里的评论,与“阳奉阴违”语义不一致,感情色彩也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