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2307

  

文言文阅读训练两篇

◇ 李仰臣 段之盼

  逸民传
  
  易称“遯之时义大矣哉”。又曰:“不事王侯,高尚其事。”是以尧称则天,不屈颍阳之高;武尽美矣,终全孤竹洁。自兹以降,风流弥繁,长往之轨未殊,而感致之数匪一。或隐居以求其志,或回避以全其遣,或静己以镇其躁,或去危以图其安,或垢俗以动其概。或疵物以激其清。然观其甘心畎亩之中,憔悴江海之上,岂必亲鱼乌、乐林草哉!亦云性分所至而已。故蒙耻之宾,屡黜不去其国;蹈海之节,千乘莫移其情。适使矫易去就,则不能相为矣。彼虽硁硁有类沽名者,然而蝉蜕嚣埃之中,自致寰区之外,异夫饰智巧以逐浮利者乎!荀卿有言曰,“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也。汉室中微,王莽篡位,士之蕴藉义愤甚矣。是时裂冠毁冕,相携持而去之者,盖不可胜数。杨雄日:“鸿飞冥冥。弋者何篡焉。”言其违患之远也。光武侧席幽人,求之若不及,旌帛蒲车之所征贲。相望于岩中矣。若薛方、逢萌,聘而不肯至;严光、周党、王霸,至而不能屈。群方盛遂,志士怀仁,斯固所谓“攀逸民天下归心”者乎!肃宗亦礼郑均而征高凤,以成其节。自后帝德稍衰,邪当朝,处子耿介,羞与卿相等列,至乃抗愤而不顾,多失其中行焉。盖录其绝尘不反,同夫作者,列之此篇。
  (节选自《后汉书·逸民列传第七十三》)
  [注]①颖阳:巢父,许由。②孤竹:孤竹圆圆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叔齐。3蝉蜕嚣埃:喧闹的地方。④寰区:百姓生活的地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感致之数匪一数:命运 B,志意修则骄富贵骄:傲慢
  C,群方咸遂,志士怀仁遂:称心 D,言春违患之远也患:祸害
  2,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遯之时义大矣哉
  旌帛蒲车之所征贲
  B,或回避以全其道
  异夫饰智巧以逐浮利者乎
  C,而感致之数匪一
  若薛方、逢萌聘而不肯至
  D,志意修则骄富贵
  则不能相为矣
  3,下列各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都能表现逸民“高尚其事”的一组是( )
  ①终全孤竹之洁②或疵物以激其清③亦云性分所至则已④相携持而去之者⑤至而不能屈⑥处子耿介,羞与卿相等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⑤⑥ D,④⑤⑥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赞美了超然世外的隐士,表明了自己对“天下归心”理想境界的追求。
  B,文章分析了隐士的两种情况,一是实际归隐,一是以隐遁等待征聘。
  C,作者细致地分析了隐士隐退的各种原因,并热切地希望统治者能够重用隐士。
  D,作者认为隐士自古就有,他们都是世间的英才,在后来的朝代便有很多。
  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尧称则天,不屈颍阳之高。
  (2)然观其甘心畎亩之中,憔悴江海之上,岂必亲鱼鸟、乐林草哉!
  (3)群方咸遂,志士怀仁,斯固所谓“举逸民天下归心”者乎!
  (二)
  尧君素传
  尧君素,魏郡汤阴人也。炀帝为晋王时,君素为左右。帝嗣位,累迁鹰扬郎将。大业末,从骁卫大将军屈突通拒义师于河东。俄而通引兵南遁,置君素领河东通守。义师遣将吕绍宗、韦义节等攻之不克。及通军败,至城下呼之。君素见通,放欷流涕,悲不自胜,左右皆哽咽。通亦泣下沾襟,因说君素早降以取富贵。君素以名义责之曰:“公纵不能远惭主上,公所乘马,即代王所赐也,公何面目乘之哉!”通曰:“吁!君素!我力屈而来。”君素日:“方令力犹未屈,何用多言!”通惭而退。时围甚急,行车断鲍。君素乃为木鹅,置表于颈,具论事势,浮之黄河,沿流而下。河阳守者得之,达于东都。越王侗见而叹息。乃承制拜君素为金紫光禄大夫,密遣行人劳之。监门直阁庞玉、武卫将军皇甫无逸前后自东都归义,堡造城下,为陈利害。朝廷又赐金券,待以不死。君素卒无降心。其妻又至城下,谓日:“隋室已亡,何苦取祸?”君素曰:“天下事非妇人所知。”引弓射之,应弦而倒。君素亦知事必不济,每言及隋国,未尝不般欷。常谓将士曰:“吾是藩邸旧臣,至于大义,不得不死。今谷支数年,食尽,足知天下之事。必隋室倾败,天命有归,吾当断头以付诸君。”后颇得江都倾覆消息,又粮尽,男女相食,众心离骇。白虹降于府门,兵器之端,夜皆光见。月余,君素为左右所害。
  (选自《北史·尧君素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后自东都归义归:返回
  B,乃承制拜君素为金紫光禄大夫拜:授予
  C,从骁卫大将军屈突通拒义兵于河东拒:抗拒
  D,君素亦知事必不济济:成功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明尧君素“节义”的一组是( )
  ①炀帝为晋王时,君素为左右②君素以名义责之③越王侗见而叹息
  ④君素卒无降心⑤引弓射之,应弦而倒⑥吾是藩邸旧臣,至于大义,不得不死
  A,1③⑤ B,1②④ C,③⑤⑥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尧君素难忘旧情,眼见得兵败而来的屈突通,哽咽流泪,悲伤得不能自控;但又能不为旧情所绊,厉声责问屈突通的言行为何背叛主上。
  B,尧君素在城池万分危急的时候,机智地将奏章放入木鹤中传出城去,越王侗见到奏章后立即向他秘密派军增援。
  C,尧君素面对旧幕僚的劝降和新朝廷的安抚,守节不移;就是妻子到城下劝降,他也毫不动摇,而且射死了她,可见他意志坚决。
  D,尧君素心知城池不保,却仍对隋心存侥幸,所以他常对将士说,城中的粮食吃光,天下之事就定局了,隋朝如果真的灭亡了,那也是天意。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而通引兵南遁,置君素领河东通守。
  (2)时围甚急。行李断绝。
  (3)俱造城下,为陈利害。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
  1,B(“骄”作“傲慢”讲不正确,应作“轻视或蔑视”讲)2,A(A项均作助词,但用法不同。前者为助词“的”,后者起连接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B项均为连词,表目的;C项均为转折连词;D项均为连词,译为“那么…‘就”)3,D(①说的是周武王的做法;3“亦云性分所至则已”说明不同的人天性不同,做法也就不一样;因此含有∞)句的组合应当列入可排除的选项)4,B(作者在文中根本没有提到这两种情况)5,(1)所以,尧自称效法上天,也不能使颖阳隐士的高雅操守屈从。(2)但是,看看隐士甘心在田野中(劳作)在江海上受苦,难道他们一定亲近飞禽游鱼、喜欢林木花草吗?(3)各方面都称心,退隐的志士归顺仁义之主。这就是所说的“提拔逸民,天下人就会心悦诚服”的道理吧!
  (二)
  1,A(归附)2 D(①表明尧君素是炀帝的老臣;③是通过越王侗的反应来进行的间接描写)3,B(奏章中的内容并非“请求增援”,而是对情势的分析;越王侗并未“派军增援”,而是“派遣使者前往慰劳”)4,(1)不久,屈突通带领军队向南逃跑,委任尧君素兼任河东通守。(得分点:“南遁”“署”“领”的翻译)(2)当时,城池被围攻得非常紧急,使者断绝。(得分点:“围”的被动色彩和古今异义词“行李”的翻译)(3)两人一起到城下,向他陈说利害。(得分点:省略句式“(两人)俱造城下,为(之)陈利害”和“造”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