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汉族,浙江嘉兴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常用的笔名有茅盾、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形天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他历任文联副主席、文化部长、作协主席,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茅盾于1981年3月27日辞世。
他于1928年发表首部小说《蚀》(《幻灭》《动摇》《追求》三部曲)。著名的作品有代表作《子夜》、《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长篇小说《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锻炼》和剧本《清明前后》等。
《子夜》是我国现代文学一部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长篇。它以上海为中心,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全貌,写的是1930年5月至7月的事件。贯穿《子夜》全书的主线,是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围绕这一主线,小说共十九章,第一、第二两章交待人物,其余十七章虽各有重点但皆共同服从于全书的中心,小说结尾侧面带出中国工农红军日益强大,指出了中国革命的真正出路。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尽管民生凋敝、战乱不止,在都市化的上海却是另一番景象。这里,有纸醉金迷的生活,有明争暗斗的算计,有趋炎附势的各色人物,等等。
开丝厂的吴荪甫带乡下的父亲吴老太爷避战乱来到上海,扑朔迷离的都市景观使这个足不出户的老朽的吴老太爷深受刺激而猝死。吴府办丧事,上海滩有头有脸的人都来吊唁。他们聚集在客厅,打听战况、谈生意、搞社交。善于投机的买办资本家赵伯韬找到吴荪甫和他的姐夫杜竹斋,拉拢他们联合资金结成公债大户“多头”,想要在股票交易中贱买贵卖,从中牟取暴利。杜竹斋心下犹疑,赵伯韬遂向他透露了用金钱操纵战局的计划。吴、杜决定跟着赵伯韬干一次。这次合作,小有波澜而最终告捷。
因为金融公债上混乱、投机的情形妨害了工业的发展,实业界同仁孙吉人、王和甫推举吴荪甫联合各方面有力的人,办一个银行,做自己的金融流通机关,并且希望将来能用大部分的资本来经营交通、矿山等几项企业。这正合吴荪甫的心意。他的野心很大,又富于冒险精神。他喜欢和同他一样有远见的人共事,而对那些半死不活的资本家却毫无怜悯地施以手段。很快的,益中信托公司就成立起来了。
这时,吴荪甫的家乡双桥镇发生变故,农民起来反抗,使他在乡下的一些产业蒙受损失。工厂里的工潮此起彼伏,也使他坐立不安。为对付工人罢工,吴荪甫起用了一个有胆量、有心计的青年职员屠维岳。他先是暗中收买领头的女工姚金凤,瓦解了工潮的组织;当事发之后,姚金凤被工人看作资本家的走狗,而工潮复起的时候,他使吴荪甫假令开除姚而提升那个把事情捅出去的女工。这样一来,姚的威信恢复,工人反而不肯接受对她的处置。接着,作为让步,吴收回成命,不开除姚,并安抚女工给予放假一天。吴荪甫依计而行,果然平息了罢工。
交易所的斗争也日渐激烈。原先吴荪甫与赵伯韬由联合转为对垒和厮拼的局面。益中信托公司,作为与赵相抗衡的力量,形成以赵伯韬为“多头”和益中公司为“空头”之间的角斗。赵伯韬盯上昊荪甫这块肥肉,想乘吴资金短缺之时吞掉他的产业。几个回合较量下来,益中亏损八万元栽了跟头而停下来。此时吴荪甫的资金日益吃紧,他开始盘剥工人的劳动和克扣工钱。新一轮的罢工到来,受到牵制的屠维岳分化瓦解工人组织的伎俩被识破,吴荪甫陷入内外交迫的困境。
赵伯韬欲向吴荪甫的银行投资控股。吴荪甫决心拼一把,他甚至把自己的丝厂和公馆都抵押出去作公债,以背水一战。他终于知道在中国发展民族工业是何等困难。出于个人利害的顾虑,他身不由己地卷入到了买空卖空的投机市场来。
公债的情势危急,赵伯韬操纵交易所的管理机构为难卖空方吴荪甫。几近绝望的吴荪甫把仅存的希望放在杜竹斋身上。千钧一发之际,杜倒戈转向赵一边。吴荪甫彻底破产了。
1,吴荪甫形象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民族资本家的艺术典型。吴荪甫是上海滩上的工业巨头,财力雄厚,开办有近万人的裕华丝厂。他精明能干,有雄心有魄力,富有冒险精神,是一个铁腕人物。在他和其他民族资本家的关系中,表现出他的心狠手辣、无情兼并的性格特点。吴荪甫性格的另一面是软弱空虚,充分体现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吴荪甫的性格是复杂丰富的,是一个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他的形象的塑造,是《子夜》也是茅盾对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贡献。
吴荪甫形象的意义:
(1)形象地概括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悲剧性历史遭遇和命运。
(2)说明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实业救国道路在中国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是走不通的。
(3)说明中国当时社会的性质,不是已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了,而依旧是半封建半殖民地,而且更加殖民地化。
(4)驳斥了“托派”中国社会已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谬论。
2,赵伯韬是买办资本家形象。他是美国某财团的中国买办,和蒋介石政权有很深的关系。他的性格特征是骄横狂妄,阴险狡诈。凭着他在政治、经济上的特殊地位,在上海滩兴风作浪,是公债市场上的魔王。小说还描写了赵伯韬糜烂的生活,他扒进各式各样的公债,终日流连于声色场所,显示了这个阶级精神上的极端腐朽。
3,屠维岳是吴荪甫在工厂里的得力走狗。他精明能干,一出场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吴荪甫面前他侃侃而谈,毫无畏葸。他很惯于使用软的手段收买工人。他在工人群众的罢工怒潮面前,用尽花言巧语,妄图蒙蔽工人群众,骗取信任。倔强、阴沉、胆子忒大是他性格的主要特点,但在强大的工人力量面前,他是不能不慑惮、畏惧的。他采用开除走狗姚金凤、提升薛宝珠为稽查的卑劣伎俩,迷惑工人群众的视线,抵制工人运动。当他的“平乱”愿望未达到的时候,他凶恶的面貌暴露无遗。在屠维岳的身上有着吴荪甫的影子,可以说屠维岳的形象,无论是刚强、机智、胆量一面,还是阴险、毒辣一面,都对吴荪甫形象起到一种补充和衬托作用。
《子夜》是茅盾里程碑式的现实主义力作。作品以“子夜”为名,象征着中国黎明前最黑暗的社会现实。它通过对中国30年代初期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及社会矛盾的全景式大规模的艺术描写,特别是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处境和前途的生动描写,艺术、准确而深刻地揭示了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不可能在帝国主义侵略下走上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只能是越来越殖民地化。在军阀混战、农村经济被严重破坏;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使中国民族工商业面临空前危机的社会大动荡、大危机、大转变的政治局势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同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支持下的买办资产阶级的角斗中,最终只能走向买办化或破产的历史命运。小说以艺术的形式回击了“托派”鼓吹的中国走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谬论。
1,结构宏大而严谨。
《子夜》展示了中国30年代的社会画面,其中的三条线索是其描写的中心,即吴荪甫与赵伯韬的矛盾、双桥镇农民暴动与吴荪甫的矛盾、丝厂女工罢工斗争与吴荪甫的矛盾。小说以赵与吴的矛盾为主线,其他两条线索交错发展。这三条线索由于其联系着社
会的各个层面,因而显得宏大,但同时又系于吴荪甫一人之身,多方展开,因而又显得严谨。
茅盾精心构思《子夜》的艺术结构,自觉设计“蛛网式”的密集结构来表现纷繁复杂的生活。《子夜》的故事从吴老太爷来上海开始,这个“封建主义的僵尸”在家乡“因为土匪实在太嚣张,而且邻省的共产党红军也有燎原之势”才躲到上海来,这就巧妙地交代了小说的时代背景。上海的民族资本家的故事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的背景下展开的,而吴老太爷受不了上海都市光怪陆离的刺激而猝死,象征了封建地主阶级被资本主义挤出了历史舞台。第二、第三章以吴老太爷的丧事引出小说全部主要人物,各种矛盾也陆续铺开;第五章到第八章写吴荪甫四面出击,在“三条战线”上都取得了胜利,至此,小说情节略为松弛。第九章到第十二章,写吴荪甫和赵伯韬较量,第十三章至第十六章写工人运动,吴荪甫腹背受敌,陷入困境中,小说情节趋于紧张。’第十七章至第十九章,吴荪甫困兽犹斗,作者着力于他的内心紧张感的描写,吴荪甫最后自然以失败告终。小说情节安排井井有条,有张有弛,互相纠缠的多重矛盾的同时出现,既多侧面地展示了吴荪甫的性格,也能揭示各种矛盾的内在联系。
2,人物描写各具特点。
(1)把人物安置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上,通过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多侧面多层次地深刻刻画人物性格。
(2)把人物放在各种境遇中描写,其中特别是逆境、困境、绝境中描写,最能暴露人物性格的本质。
(3)心理描写十分出色。
1,关于《子夜》,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 )( )
A,《子夜》的结构特点是宏大而严谨。结构线索以吴荪甫为中心,以吴荪甫为一切矛盾的焦点,以吴荪甫联系着各种人物、事件。吴、赵冲突是作品的结构主线,描写重点。
B,《子夜》的人物描写特点,把人物安置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上,通过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多侧面多层次地深入刻画人物性格。
C,公债的情势危急,赵伯韬操纵交易所的管理机构为难卖空方吴荪甫。几近绝望的吴荪甫把仅存的希望放在屠维岳身上。千钧一发之际,屠维岳倒戈转向赵一边。吴荪甫彻底破产了。
D,《子夜》对吴荪甫的心理描写极其成功。如吴荪甫在办益中公司时的踌躇满志,在镇压工人晕倒时的焦躁不安,在公债战场上的举棋不定,失败后的心灰意冷等等,无不刻画得淋漓尽致。
E,《子夜》的故事时代背景是20世纪20年代的旧中国。“子夜”即半夜,即已半夜,离黎明不远了。作者运用象征手法反映出小说的故事发生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旧中国社会,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中国人民即将冲破黑暗走向黎明的坚决信心,“子夜”高度概括了小说的时代背景和思想内容。
2,屠维岳是怎样化解和镇压工潮的,请就两次工潮选择其一简述。
3,请简述《子夜》中令你难忘的一个情节。
冯雪峰:
《子夜》一方面是普罗革命文学里面的一部重要著作,另一方面就是“五四”后的先进的、社会的、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之产物与发展。《子夜》似的巨著,……不但证明了茅盾个人的努力,不但证明了这个富有中国十几年来的文学战斗经验的作者已为普罗革命文学所获得;《子夜》并且是把鲁迅先驱地英勇地所开辟的中国现代的战斗的文学的路,现实主义的创作的路,接引到普罗革命文学上来的“里程碑”之一。
——《(子夜>与革命的现实主义的文学》
瞿秋白:
“这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应用真正的社会科学,在文艺上表现中国的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在《子夜》不能够不说是很大的成绩。”《子夜》的出现是“中国文艺界的大事件”“1933年在将来的文学史上,没有疑问的要记录《子夜》的出版……”
——《(子夜)和国货年》
“直通高考”参考答案与解析
1,C E(C吴荪甫把希望放在杜竹斋身上,杜倒戈转向赵的一边,导致是的失败:E《子夜》的故事时代背景是30年代初的旧中国)
2,(1)第一次工潮中,姚金凤的走狗身份被识破,工人拥护薛宝珠。屠维岳阴险地宣布开除姚,提升薛为稽查,以反问计迷惑分裂工人群众,结果薛被认为是真正走狗,姚以被污蔑者的身份回到工厂,继续充当屠的走狗。(2)第二次工潮中,屠维岳软硬兼施,一面派流氓李麻子率人武力镇压罢工集合,逮捕工人代表和共产党;一面对工人花言巧语,收买人心,又诱骗被捕的何秀妹招出地下党名单。企图未遂时,他又坚决镇压。
3,茅盾表现吴荪甫的每一个细节当中,处处突出了动感,不能不说他是有意而为之的。这种有意为之,我们姑且把它定名为一种现代性格。冒冒失失不叫现代性格,而这个有了现代的文化背景、现代人的素质、现代的性格所构成的吴荪甫,才是中国小说里很少出现的一个具有现代人格的形象。
但是要明白吴荪甫这个人物不是写实的,它包含着茅盾强烈的感情色彩,是用仰视的角度去写的。比如第5章写吴荪甫,是通过他太太的视角来写的,带着一种崇拜的目光。吴少奶奶先是担心她跟雷参谋的私情被丈夫发现,所以表现得很惊惶,吴荪甫说:“要来的事,到底来了!”她脸色苍白,心惊肉跳,神经紧张,完全没有了夫妻间的平等,似乎只等着吴荪甫来裁决。“吴少奶奶忽然抬起头来问”,坐在沙发上的她总是这样仰望着在面前走来走去的丈夫,文字所表现出来的吴荪甫,都是那种有气势的、高大的形象:“尖利的眼光霍霍四射……是可怖的撕碎了人心似的眼光。……他站起来踱了几步,用力挥着他的臂膊”“他狞起眼睛望着空中……然后,也不等少奶奶的回答,他突然放下手,大踏步跑出去了”。这是一个有力量的、有着极强的破坏力和创造力的形象。后来“资本家”这个名字在政治上不大光彩,评论家才在分析人物性格时把吴荪甫分析成了几重人格,都是套用一些政治概念,破坏了艺术形象的完整性,也违背了艺术的创造规律。其实,这部小说从头到尾,对吴荪甫没有什么丑化,也没有什么两重性,茅盾本身就是站在林佩瑶的立场上,在看一个“二十世纪机械工业时代的英雄骑士和‘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