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散神聚”这四个字很好地概括了散文的文体特点。“形”是指散文的外在形式,选用哪些材料,材料如何组织,表达方式和语言使用又是怎样,都属于“形”的一类。在一篇散文中,材料的组织,表面上看是“散”的;表达方式上,散文可记叙、可描写、可说明、可议论、可抒情,几种方式交替出现,同样也是“散”的。散文的“神”,简单地说是指蕴含于外在的“形”中的思想感情。
高中阶段,我们拥有了更为丰富的心灵体验和较为深刻的思辨能力,尝试散文的写作不失为一种抒发情感、思考人生的良好方式。
一、讲真话,抒真情。
散文当以感情真挚为先,它的本质特征就是“情”。通俗地说,能打动人心的散文就是成功的散文,这里,真情起着关键的作用。
散文中常以一小段抒情或说理文字来抒发真情实感,它可能是作者对某种自然规律、人生现象的顿悟,或者是特定状态下对生活和人生的某种理解。《荷塘月色》中的主人公尽管身处良辰美景,到底无法排遣“淡淡的哀愁”。文中写道:“像今天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语中置一“觉”字,文章便增添了无穷意味;少这一字,则真成了自由的人,那就只有喜悦,没了哀愁。还有,“白天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理”中的两个“一定”,更能表现出作者内心深处难言的苦衷。我觉得,这两处真实的情感流露甚至比那几处摇曳生姿的景物描写更加动人,一下就让我们贴近了作者的心。
散文不同于小说,记叙事件并非第一重要,拥有真情实感,能感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
二、有内容,有表达。
散文取材广泛,不受时空所限。文中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说古论今,比拟象征,由此及彼,挥洒自如。散文的写作就要对得起这个“散”字。而在议论性散文的写作中,更要善于列举事例,引证理论,有理有据才能服人。
散文的表现形式自由灵活,它不必像诗歌那样格律化,也不必像戏剧那样模式化,只要在一定思想感情的统率下,就可以天马行空、自由舞蹈。散文要的就是收放自如,在表达方式上亦是根据需要,灵活运用。
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散文的“有文采”,表现在“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诸多方面。《我的空中楼阁》中,普通的山、平常的小屋,在作者那支彩笔下,幻化出幽深的意境,透露着无穷的情韵。“山如眉黛”这个现成的比喻,似乎看不出什么奇特之处,可是由此生发下去,却带出一个新鲜的比喻来:“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独出心裁,熨帖自然,使“山”“屋”的形象呈现出新颖动人之态。近年来的高考作文专家们也一再强调在语言方面要有闪光点。所以我们从散文的标题开始就要展现出文采和个性魅力,像名家名作《温一壶月光下酒》《可以预约的雪》《乱世中的美神》,光是标题就光彩夺目;而像考场佳作《路是月的痕》《给感情一把尺》这样鲜亮的题目,本身也是极好的得分点。
三、有文化,有思想。
散文的品位常常在于文字营造的文化感,这里的文化包括历史、哲学、宗教、艺术(包括音乐、舞蹈、绘画、棋艺、书法等)、古迹、山岳、风俗等等。《荷塘月色》中写道:“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倘若没有一定的绘画和音乐修养,如何写出这样的句子来呢?
所谓有思想是指散文作品中表达出的作者对事物特殊意义和美的发现。这种发现和表达必须是独到的。
在史铁生笔下,地坛历尽沧桑被人遗忘:“我”在最狂妄的年龄失去了双腿,母亲默默为儿子承受痛苦,却终究没等到儿子功成名就的那一天。长跑运动员屡次努力却像是在跟上帝捉迷藏,还有那个不幸的小女孩……文中透露出一种沉重的压抑感,但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回避这些苦难,而是通过对生命本质的思索给人们传达出一种顽强的生活态度与奋斗力量。文章把生命、情感、死亡都写到了极致。细品味,才发现这残缺竟是一种完美,这就是独到的发现和表达。
散文习作最能展现同学们的文学底蕴与思想厚度。让我们拿起笔来,在形散神聚的诗意变奏中彰显青春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