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1621

[ 朱玉燕 文选 ]   

追寻“心中的桃花源”

◇ 朱玉燕

  2010年12月5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新语文学习杯”江苏省第九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的颁奖典礼在华山饭店拉开帷幕。颁奖典礼由江苏省中语会秘书长朱芒芒主持,江苏省教科院副院长杨九俊、江苏省中语会理事长陆志平、江苏教育出版社副总编游建华、新语文学习杂志社社长诸荣会等到会并为获奖选手颁奖。
  作为江苏省最高级别的作文赛事,“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始终坚持“引领中学生走向社会、关注生活”,倡导表达真情实感,致力于培养和发掘优秀的写作人才,有力地推动了江苏省的中学作文教学。大赛经过激烈角逐和层层选拔,最终评选出108名一等奖。这些文章或立足现实,针砭时弊;或缅怀过去,借古喻今;或展望未来,畅叙激情。大赛评委由靳贺良、杨志芳、黄厚江、李震、沈中尧、胡云信、王学东、顾晓白等语文教育专家担任,他们在教育界享有盛誉。
  大赛决赛由评委老师现场命题,连夜阅卷,第二天宣布获奖情况,各环节严谨、专业、公平、公正。颁奖典礼上,获奖选手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李震:心要入进去
  李震老师代表初中组评委老师发言,他就本次比赛写作的基本概况和命题意图作了简要分析。他的发言深入浅出、文采飞扬。
  1. 在这个家里 这是一道个性化且富有张力的作文题。“在……里”限定了写作取材的范围,有了空间上的限制;“这个”又是特指,实实在在,明明确确,取材上也有了个性化的要求;写作上,文章的体裁也最好是记叙文。
  2. 今天的太阳 中心语是“太阳”,早晨的、中午的、傍晚的,都可入文;明亮的、灿烂的、阴暗的,皆可下笔。太阳可以实写,也可以虚写。限定语是“今天的”,不是昨天的,也不是明天的,这就要在时间上考虑,写出“今天的”太阳的特点。本文应以叙为主,兼以写景,适当加入抒情和议论。
  3. 眼睛告诉我 这道题审题需要技巧和视角。告诉“我”的事情、道理、情景,是写作的重点,但要注意从“眼睛”这一特定视角来展现。
  李震老师在充分肯定这次作文的同时,也指出了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作了深入分析。
  1. 缺乏真情实感。没有对生活的仔细观察和深度解读,是写不出饱含真情的文章的,而无病呻吟的文章无法打动别人。
  2. 不能正确审题,也不能将审题转化为有效的表达形式。“题”是文章的“眼”,一篇好的作文必须审准题、扣住题、深化题。
  3. 不会选材。选什么素材呢?当然可以面向生活,写自己,也可以写别人。我们反对在唐诗宋词里“打滚”,但如果你特别熟悉某位诗人学者或者某些经典故事,“旧树开新花”也是可以的,关键是怎么运用材料。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这些问题呢?李老师给我们提出了两点建议。
  1. 在读书中注意思考。要多读书,读好书,在书中汲取语言精华和思想智慧。读过之后还要仔细思考,加以吸收和内化,否则,东西永远是别人的。
  2. 在生活中注意感悟。一次生动的实验,我们要注意观察其过程;一次艰苦的远足,我们要注意记下感受;一次研究性学习过程,我们要注意把握其方法。有了丰富而充实的生活,有了个人独特的经验和体验,文章就会生动。
  靳贺良:曲径寻幽,穿越荆棘
  本届大赛高中组的三个作文题是“代价”“穿越”和“心中的桃花源”。这三个题目给人以厚重大气、内涵丰厚之感。特级教师靳贺良是高中组评委的代表,他不仅对评委的命题意图作了阐释,也对同学们的写作给出了积极的建议。他的发言铿锵有力、富有激情,极富感染力。靳老师首先解析了三个作文题:
  1. 代价 “代价”是指为实现某目标、追求某成果而付出的辛劳汗水、耗费的精力资源和做出的牺牲。在社会生活中,急功近利、好高骛远、私欲膨胀而不计代价者并不鲜见,而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只顾眼前不顾将来的做法也应当为我们所摒弃。
  2. 穿越 “穿越”凸现的是一个非凡的穿行跨越的过程,充溢着直面人生、勇于前行的张力,有着时间跨度和空间转化的明确指向。这个题目可记叙穿越某一地域或某个心灵障碍的过程,写作时可就穿越的目标、条件、过程、意义等发表感受看法。
  3. 心中的桃花源 此题的限制语是“心中的”,它是一个虚实相济的文题,关乎理想与现实、物质与精神的相融相生。“桃花源”是一种不足为外人道的梦幻追求,是超越现实的、美好的心灵寄托和慰藉。
  那么,如何进一步提高竞赛作文乃至平时作文的水平呢?靳老师给出了中肯的建议:
  1. 有思想。文章应写真材实料,抒真情实意,发真知灼见。同学们要多读精蓄,从好文章中学习其思想情感和艺术表达,在社会民生中锻造自己的思想认识个性。
  2. 富激情。文章不是无情物,写作应饱含激情,针砭时弊。一个寡情薄义、虚情假意的作品,永远不会感人。
  3. 会分析。分析能力就是定位概念、准确判断、严密推理的逻辑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文章写作需要铸灵魂,理文脉,切不可若即若离、似有似无。
  4. 善表达。写作时要构建写作知识结构,谙习常用技法,巧用修辞手法,打造行文逐步升格的“台阶”。
  最后,靳老师化用本次高中组的三个题目总结道:“写文章需要付出‘代价’;写文章需要披荆斩棘,曲径寻幽,完成伟大‘穿越’;写文章就是要同读者分享‘心中的桃花源’,以美好的心灵弹奏美好的乐章,使之厚重而不失灵动,诙谐而不失庄重。这样,才能给读者带来美妙的享受和欲舍不能的二次创作空间!”
  陆志平:富朝气,有灵气
  江苏省中语会理事长陆志平老师对大赛作了高度评价,他关于作文之“气”的阐释睿智而深刻,让人豁然开朗。
  陆老师认为,古人作文提倡“文义气为先”,“气”可以理解为气场,也就是文章所呈现出来的状态。陆老师指出中学生作文要有“两气”——朝气和灵气。
  朝气,是青春的燃烧,是时代的鲜活。不要老说大人、古人的话,也不要说小学生、幼儿园小朋友的话。朝气,要有鲜活的思想、鲜活的材料、鲜活的语言。有一些文章离现实社会太远,在古人群里、故纸堆中打滚,或者只写身边的琐事,显得气势不足,视野不宽,时代感不强,这就令人感到朝气不够。
  灵气,是青春的灵动,是智慧的光芒。就是要有自己的慧眼、特有的视角、独到的发现和独特的语言表达。陆老师说:“很高兴看到这次比赛有一些精彩的文章,构思精巧,神采飞扬。然而,还是有一些文章内容空泛,构思布局俗套,语言淡乎寡味。我们希望能有一些灵气流动的文字,有一些让人眼睛一亮的精彩。甚至能做到新意迭出,妙语连珠,能够信手拈来,皆是绝妙好词。”
  最后,陆老师说:“朝气和灵气从哪里来呢?就是要多读书,积极融入社会生活,成为社会的一员,不要总是很隔膜。热爱读书,热爱生活,热爱社会,渐渐地就有一些底气。底气有了,朝气和灵气也就有了,正是所谓‘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游建华:让自己的生命更加精彩
  江苏教育出版社副总编游建华也向所有获奖选手、指导老师及评委表达了最热烈的祝贺和最诚挚的感谢。他希望《新语文学习》以这次大赛为契机,引导中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和传统文化,而同学们也要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心去体会,热爱生命,关注、思考并融入生活。
  他说:“希望这次大赛成为同学们人生的一个新起点,更加热爱阅读、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把阅读和写作当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让自己的生命更加精彩!”
  “新语文学习杯”江苏省第九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圆满落下帷幕,让我们一起立足生活,用心写作,共同期待来年的精彩!

追寻“心中的桃花源”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