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高考语文,作文占了半壁江山。且不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之苦,仅一作文,就愁煞千千万万的考生。问考生愁什么,愁作文得不了高分。何以解忧?本人认为首先要规避作文常见的四大“花把式”。
“花把式”一:宽泛式
规避招数:只挖一个洞
平时在批改学生作文时,我们常见“宽泛式”。有的学生写作文,喜欢以文题为中心宽泛地谈。例如以“担当”为题,只是泛谈“担当的意义或怎样担当”,而不具体落实到“担当什么”,最终写成了一篇空谈漫谈的败作。这就容易得低分而得不了高分。我们规避这一“花把式”的招数,就是“只挖一个洞”。“只挖一个洞”是指在作文立意上,选择一个角度,集中精力深入挖掘一个中心。具体方法是:担当什么或谁的担当+为什么要担当+怎样担当。这样一个“洞”层层深入地挖到深处,就会有深刻的立意。当然,我们也要选择一个新颖而有深刻现实意义的“洞”来挖。例如以“明媚的角落”为题,可以挖掘农民工的角落,挖至与情相关处,挖至与理相关处,
就挖到了深处。
“花把式”二:空洞式
规避招数:言之有事,言之有物。
“空洞式”是指学生在行文时,只是空洞叙事,没有细节渲染,或只是空洞说理,没有事例支撑,没有凭借之物。这样的文章给人空洞无物的感觉,空对空。而一篇成功的文章,不仅立意要落实到“只挖一个洞”上,行文也要落到实处,要有具体的人、事、物来传情达意。所以,规避这一“花把式”的招数便是“言之有事,言之有物”,即以事说理,以细节传情,以物看人间世事。例如以“读你”为题,行文由读具体的竹到具体的人(郑板桥)和事再到抽象的精神品质与世事情理,这样步步深入,处处落实,人、事、物与情、理就会巧妙结合、相得
益彰。
“花把式”三:穿靴戴帽式
规避招数:行文处处点题、扣题
历年高考中,都会出现不少“穿靴戴帽式”的作文。“穿靴戴帽式”是指学生在行文时,只是在作文的开头和结尾加上一些点明考题的文字,中间主体部分就改头换面,另换话题大谈特谈。例如以“生活的常态”为题,开头“我觉得,生活的常态就是幸福”,结尾“幸福,其实一直都在,它就是我们生活的常态”,中间主体部分就大谈特谈“幸福”,行文完全不扣“生活的常态”。这样就写成了“偷换话题”的病文,作文不但没有扣紧“话题”,反而去论证了“别的论点”,内容上与原话题背道而驰,仅仅摘了原话题的一些语句,生硬地给自己的文章“穿靴戴帽”而已。阅卷老师在批阅时,往往要反复揣摩考生所写内容是否暗合了题意,但揣摩来揣摩去,还是没有找到这些作文的内容跟题意之间存在什么必然的逻辑联系,只好将之判为偏题的问题作文,自然要得不及格的低分。高考作文要求紧扣文题行文,那么,规避这一“花把式”的招数便是“紧扣文题作文,行文处处点题、扣题”。要知道幸福≠生活的常态,二者之间要有机勾连,并多一些点题性的语句才行。
“花把式”四:呐喊式
规避招数:深入分析“怎样做”
“呐喊式”即作文时在分析意义的前提下或情景的描述后,大呼“我要……”。例如以“我的青春我做主”为题,先描述青春的美好,然后大呼“我的青春我做主”,只作呐喊,不作深入探讨。再如以“担当”为题,分析了“担当”的意义后便大呼“我要担当”、“我能担当”、“我勇于担当”。“呐喊式”告白能让年轻人找到释放青春激情的出口,但这样的文章浮于表面,缺乏深层次的内涵,也只能得一个平平的分数。要想规避肤浅,走向深刻,只有深入分析“怎样做主”、“怎样担当”。
这四大“花把式”是学生作文时最易犯的毛病,而阅卷者在批改这类作文时往往有两种感受。第一种感受是怒其不争。“语言表达不流畅、没文采且不说,还耍‘花把式’,这样的作文不得低分,谁得低分?”第二种感受是一声叹息。“这篇作文事例丰富而贴切,语言流畅而富有文采,怎么就耍‘花把式’呢?可惜啊,能得高分却得不到高分!”高考作文要求“稳”中有升,只有规避作文“花把式”,才能打下语文的半壁江山,坐稳高考。
(作者单位:新海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