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2年第1期 ID: 136787

  

网络时代真“给力”

◇ 潘涌 于学静

   伴随互联网的进一步扩展,人们的表达空间更加开放。2010年,涌现了诸如“给力”、“秒杀”、“杯具”、“你懂的”、“神马都是浮云”、“我爸是李刚”、“羡慕嫉妒恨”等具有特殊意义的新鲜词汇(含短句)。这些词汇是网络时代人们思想的一种真实反映,是一种具有多层面价值的社会语用的结晶:网络时代真“给力”。
   一、2010年网络新词的形成背景
   本文中的年度新词语,指的是在2010年中产生并在该年度语言词汇系统中占据一定空间地位、使用频率较高且具有特殊意义的词语,包括新词、热词以及流行语等。其形成自有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
   首先,2010 年“网络公民”力量的持续壮大为网络新词语的诞生提供了广阔的思想源泉。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近期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人,较2009年底增加7330万人。”①互联网普及率迅速攀升,为网络公民群体的扩大奠定了直接的基础 。“网络公民”的出现,表明中国社会成员之间能够进行一种即时性的信息交流,这便为新词新语的产生提供了便捷的信息渠道。
   2008年诞生的“网络公民”一词不简单等同于具有信息技术的“网民”。它是指在公民权利意识觉醒的前提下具备独立思考和自主判断能力并在信息高速公路自由驰骋的现代网络人。因此,网络公民是一群充满思想活力的表达主体。这样,网络公民对信息的即时传播、对不公正社会事件的谴责都有可能是新词新语创生的孵化机制。
   其次,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兴舆论载体为网络新词的不断增生提供了新的途径。2010年堪称微博元年,新浪、腾讯、网易、搜狐等几大门户网站微博使用人数迅猛增加。新浪网首先对外发布了《中国微博元年市场白皮书》,成为国内首份针对微博市场的白皮书。据它统计,“2010年底,中国互联网微博累计活跃注册帐户数将突破6500万个,2011年中期将突破1亿个。”②微博市场月覆盖人数和月度有效浏览时间也呈现了爆炸性增长。可见,微博已逐渐深入公众的日常社会生活。从“微博问政”、“草根明星携手网络抗旱”到“英美俄巨头微博外交”,微博作为一种新的对话平台,为表达者提供了一种亦官亦民、更多草根色彩的话语环境。在这里,人们通过这种新的平台进行一种个性化、富有创意的表达,否则根本无法达到预期的表达目的。比如:“微博问政”,众多百姓的参与要求突破陈旧话语表达方式,“官话”在这里显得根本不合时宜,政府官员微博发言必须摒弃陈旧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突破固有的言语表达潜规则的陋习,更多地学会具有“草根特色”的表达,即个性表达、开放表达和创意表达。
   二、2010年网络新词的结构特点
   2010年12月23日,全球最大中文百科网站——互动百科(www.hudong.com)在本年互联网十大热词发布会上公布了年度互联网十大热词榜单:微博、上海世博会、给力、西毕生、足囚协会、涨时代、呜呜组啦、维基解密、炫父、3Q战争;同时,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网络媒体语言分中心、商务印书馆等单位联合在“汉语盘点2010”活动中分类公布了十大热词评选结果(年度国内词、年度国际词,共20个);另外,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基于对国家语言资源监测语料库2010年1月1日-12月20日的全部语料的统计,在中国语言文字网(www.china-language.gov.cn)分类发布了2010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15大类,共150个新词语),内容涵盖政治、经济、科技、环保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据以上几大权威网站新词评选结果作为数据来源(暂不考虑单个字),汇总并梳理2010年这些网络热词及流行语,去之重复部分,加之未涉及到的如“羊羔体、凡客体、蜜糖体;蒜你狠、××男、××哥、××族系列;毕剩客(必胜客);拒无霸(巨无霸);奥特曼(outman);羡慕嫉妒恨;一个艰难的决定;秒杀;悲催”等共计约200个特色新词语。
   通观这些新的网络词语,撷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2010年特色新词语共35个样本(包括所含系列,如“×哥等”为一个系列),概括其结构形式的基本特点,主要分为:复合构词、仿造构词、谐音构词、外文音译词或意译词以及短语短句等,例举如下表格。
   这里,复合构词指由两个语素联合所创生的新词语,主要通过偏正、联合、动宾等形式构成。偏正式复合法在新词语的产生中占有较高比例。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就复合词的词类性质而言,汤廷池(1989)提出在现代汉语的词汇发展上偏正复合法常被用来产生新词,表达新奇的事物、概念、事态或现象。”③如:团购、秒杀、裸捐、切客等。而仿造词的产生则依赖于语言和思维的类推机制。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到:“类比是语言创造的原则”、“类比形式就是以一个或几个其他形式为模型,按照一定规则构成的形式”。④“仿拟词作为一种根据已有的原型进行创造活动的产物,不论是创造还是接受的过程,都是一个类推的过程”。⑤这里的仿造构词以一个中心语素为核心,在类推的基础上仿拟出新的词语。另外,谐音构词在网络新词中颇具能产性。谐音也是在仿造的基础上构成新词,但强调音节在创生新词语中的突出作用。除此之外,小部分外文音译或意译词和短语短句等也出现在2010年的新词汇之列。
   在分析其构成特征上,复合构词、仿造构词、谐音构词、外文音译或意译词以及短语短句等不同类型构成的数量比例可见表2。复合构词约占所选样本的31.4%,通过附加改造等形式形成的仿造词约占22.9%,通过谐音构成的新词约占25.7%,外文音译或意译词约占8.6%,短语或短句约占11.4%。
   上述网络新词构成比例表明:网络新词是以已有语素为核心而串联式繁衍的,故产词率呈显出明显的加速趋势——这就是网络时代语用活力持续增生的一种表现。
   三、2010年网络新词生成的社会特征
   “新词语的产生基于语言系统两个方面的需求和功能:一是概念需求,二是表达需求。……两者也可以合而为一。”⑥新词语的生成在一定程度上均顺应了言语使用者特定语境中的某种表达的需求。通观2010年这些新生词汇,它们也有着依托特定语境问世的特征。
   首先,部分2010年网络新词依托一定的公共事件产生,反映了网络公民的情绪和基本态度,是大众价值观念的简明指称。部分网络新词语源于一定的公共事件,其流行在于它反映的事件本身所产生的社会轰动效应,浓缩着网络公民对事件的基本评判,是其情绪、评价和基本态度的综合反映。这些语词本身就构成了一种社会性的价值评判,具有强烈的舆论色彩。诸如“我爸是李刚”、“官二代”、“羡慕嫉妒恨”、“一个艰难的决定”(3Q战争)、“学历门”等均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人们对于一系列社会事件的价值倾向和基本态度。“我爸是李刚”是对那些借助父辈权柄欺人炫势的官家子弟及其傲慢无礼的行为所作的概括。“学历门”是对那些制造假文凭、假学历的普遍社会现象所作的针砭,等等。一些原有词汇经过改造、重组,高度浓缩地提炼了特定社会典型事件,被赋予较深广的内涵并具有一定概括力。
   其次,2010年部分网络新词是网络公民诙谐、调侃等心绪的形象反映。结构形式上依赖于谐音双关辞格生成的这些新词语极具诙谐、调侃的情感成分,在表意功能上则生动凸现了民众的心绪。如: “神马都是浮云”、“蛋疼”、“杯具”、“洗具”、“餐具”、“被××”、“鸭梨”、“淡定”、“给力”、“纠结”、“秒杀”等。其中“淡定”、“给力、”“纠结”、“秒杀”兼具形象化特色。又如,当下流行的“我的人生就像一张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这里,“杯具”有着浓重的戏谑和无奈的色彩,同时具有娱乐性、诙谐性,它为哀怨情绪的排遣提供了恰当的渠道——它已经成为人们个性表达和创意表达的一种象征。

网络时代真“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