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的学名叫“猫熊”,是由法国巴黎国家博物馆主任米勒·爱德华兹都于1870年正式命名的。“猫熊”是偏正式的复合式合成词。“猫”是名词性语素,用作状语,表示像猫一样,用来修饰“熊”。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72867.htm)记载:解放前,四川重庆北碚博物馆曾经展出熊猫标本,说明牌上自左往右横写着“熊猫”两字,当时报刊的横标题习惯于汉文书写法自右向左认读为“猫熊”,可是记者们便在报道中把“猫熊”按西洋横写法自左向右认读,误写为“熊猫”,而“熊猫”一词经媒体广为传播,被大众接受,也就约定俗成了。
“熊猫” 是主谓式的复合式合成词。“猫”名词性语素作“熊”的说明性谓语。张文国、张能甫(《古汉语语法学》 2003年 巴蜀书社)认为,名词作说明谓语,并不表示动作行为,而是表示该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的典型特征,“熊猫”的“猫”即此。
[作者通联:华中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