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9年第7期 ID: 135383

  

诗意的呼唤

◇ 姚玮董 车芳芳

  师:阿根廷的作家博尔赫斯。他有一个传奇的身世。他的一生,感情平淡,晚年的时候终于和一个跟随他多年的日裔秘书定为终身的伴侣,可是那年他去世了。他在一首诗里说了这样两句话,他说,“上帝同时给了我书籍和黑夜/这可真是一个绝妙的讽刺”,尽管如此,他还是凭着自己的才华,写这样的小文章、这样的小说,然后成为一个大家;当他失明以后,他还是被聘为国立图书馆的馆长;当他失明以后,他还是用口授的方式继续写作。这就是生活在南美洲的可敬可佩的博尔赫斯!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小说《沙之书》。
  请同学们把书本打开。我有很多问题萦绕在心头,希望通过这堂课,和同学们一起来探讨,来解答这些读完这篇小说后留存在我心里的种种疑问。
  师:首先,这本沙之书其实是一本什么书?
  生(齐答):《圣经》。
  师:那么,大家看了这小说后。你觉得这本书还有什么特点?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这本书的特点的内容?因为初次接触,不知道大家的名字,所以请允许我叫大家的学号。当然,我更不知道大家的外号!(笑)今天是9号,那么我们先请9号同学开始。(掌声)
  生:“那是一本八开大小、布面精装的书,显然已有多人翻阅过。我拿起来看,异乎寻常的重量使我吃惊。书背上面印的是‘圣书’,下面是‘孟买’。”
  师:好,请坐。你找出了一处。“八开大小”,首先是大小,八开就这么大(比划)。“布面精装”,而且很“重”。“孟买”又透露出这本书可能产自印度。大家知道,印度是佛教发源地,传人我们中土的经书一般都用什么文字书写?(梵文)
  好,请大家继续找。
  生:“我信手翻开。里面的文字是我不认识的。书页磨损得很旧,印刷粗糙,像《圣经》一样,每页两栏。版面分段,排得很挤。每页上角有阿拉伯数字。页码的排列引起了我注意,比如说,逢双的一页印的是40,514(出镨),接下去却是999。我翻过那一页,背面的页码有八位数。像字典一样。还有插画:一个钢笔绘制的铁锚,笔法笨拙,仿佛小孩画的。”
  师:好,请坐。有一个数字注意更正,“逢双的一页印的是40,514”。这个段落里面告诉我们有关这本书的另外一个特点是——这本书页码的编排怎么样?
  生:乱的。
  师:对。这本书的页码编排是乱的,也就是说是无序的。还有,书里面有什么?
  生:插画。
  师:是的,插画。等一会儿大家读下来,会感受到这插画其实跟这本书的特质有关联。大家继续找!
  生:“我记住地方,合上书。随即又打开。尽管一页页地翻阅,铁锚图案却再也找不到了。”
  师:好,这又是一个特点,合上再打开,铁锚的图案再也找不着了。请坐。还有其它的特点吗?
  生:“这本书的页码是无穷尽的。”
  师:是啊,这本书的页码是无序的、无穷无尽的。这真是一本独特的书啊!这样的一本书,首先带给我的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生:“惶惑”。
  师:先是晕了,继而他对这本书有了什么样的感觉?“我”被迷住了。然后,成交!成交的代价是?
  生:刚领到的退休金和花体字的威克利夫版《圣经》。
  师:嗯,好的。退休金哦,还有一本祖传的《圣经》,代价不菲,但是心甘情愿,因为他已经被这本书吸引住了。好,终于获得了这本书!等拥有了这本书之后,“我”又做了些什么?
  生:几乎不再上街,用一面放大镜检查磨损的书脊和封面。
  师:嗯,检查它是不是真的。
  生:然后,他领悟到这本书是个怪物,于是把它隐藏起来了。
  师:好的。那么,在决定几乎不再上街之前,他还做了些什么?首先,他把书放到哪儿?
  生:《一千零一夜》后面。
  师:对,而且是一套不全的《一千零一夜》,空出来的地方正好放这本书。那么,别的人就找不到了,不容易觉察。他为什么要把书隐藏在那样一个地方?因为他想永远占为己有,想独自享用这本书。然后你再看一看下面,凌晨三四点,他都要起来看看这本书。他心里边想着、念着的都是那本书!这真是一本让人着迷的书,以至于他把它当成了宝贝,以至于他都跟以往的朋友断绝了关系,这可是要付出很大的勇气的!生活当中,怎能没有朋友啊?这本书胜过了周围的一切。他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这本书带给了他什么?文中有个词语,大家找一下。
  生(齐答):“幸福”!
  师:对啊,这书给他带来了“幸福”。好,先是着迷,然后是幸福,可是随着时光的推移,这种感觉变了,变成了什么?因为这本书给他带来了烦恼,还有这烦恼越来越多,以致他心里涌起了什么感受?
  生:恐惧。
  师:好,他最后怎么处理这本书?
  生:“把那本沙之书偷偷地放在一个阴暗的搁架上。我竭力不去记住搁架的哪一层,离门口有多远。”
  师:嗯,大家来看一看,他把书放到了图书馆地下室一个角落的搁架上,然后他的心才稍稍——
  生(齐答):“踏实”。
  师:继续感受他的情感,“稍稍踏实”,心里的恐惧还是有,因为他说了,“以后我连图书馆所在的墨西哥街都不想去了”,心有余悸啊!那么,这就怪了,我们看,这本书到底是本有着什么样的特点的书?为什么把它称为“沙之书”?我们看那位“我认为上了年纪,后来发现并非如此”的苏格兰人的介绍。
  生:“像沙一样,无始无终”。
  师:沙,无始无终?怎么理解?我们把几个问题结合起来看:那是一本用梵文写的书,梵文使用的地方是印度,印度有一条河叫“恒河”。大家知道,印度有个风俗,在每一年的某个日子,印度的男女老少都要裸身跳进恒河里边洗澡,他们叫“净身”。他们是通过这样的沐浴把身心里边的污垢、尘土全都洗干净。那是一条印度人认为圣明的河!在梵文中有一个词,它的意思是无穷无尽,跟这个沙有关——“恒河沙数”。形容宇宙的无穷无尽、时空的无边无际、芸芸众生的繁复无穷都可以用这个词语,这本沙之书同样也是无穷无尽的。
  大家继续看,我给大家提示两处:第一处是,请大家看第92页刚才第一位同学提到的句子中有“显然已有多人翻阅过”:第二处是,第二位同学找到的段落中有这样的文句,“书页磨损得很旧”。请问,这本书是不是经历过很多人的手?它是辗转才到我手上的。在我接收到这本书之前,肯定很多人已经欣赏过,已经着迷过,已经幸福过,也可能已经恐惧过。所以,我们能不能从那位年轻人的话语中找一找,以便肯定他也看过这本书,也沉迷过,也深深地陷进去过,然后感到恐惧,最后逃离出来?
  生:他让“我”找找第一页,然后再找找最后一页。“我”都失败了!
  师:他对这本书的特点已经了然于胸。还有什么地方?
  生:他不讨价还价。
  师:为什么不讨价还价?
  生:因为他想尽快脱手。
  师:为什么要急于脱手?
  生:害怕了,恐惧了!
  师:那么,这本书给他带来了什么影响啊?他对这本书有什么感触啊?请同学们把第93页头三段读起来!
  生:(齐读节选文段)
  师:这里是不是就是他的感慨啊?他感觉到这本书

诗意的呼唤